 趙燕俠演唱《智斗》
趙 燕 俠 巧 遇 名 師 早先,戲曲演員拜師學藝,不外兩種方式。一是把自己“寫”給師傅,學徒期間任打任罰家長都無權過問,歇業后還的“效力”數年,以便為師傅掙錢;二是設宴請客大造聲勢,約請社會名流、有關領導都來參加,以顯示“名師收高徒”的譜兒。 這兩條對趙燕俠來說都是不易做到的。“寫”給師傅吧,她是女孩子,家長不放心;設宴請客呢又家境貧困,負擔不起。而她卻又偏偏熱愛此道,為這件事曾使她長期苦于不得其門而入。 趙燕俠13歲那年,住家北平菜市口附近的西磚胡同,父親是京劇武生演員,她每天下午跟父親去珠市口開明戲院唱戲,步行路經虎仿橋時,總看見賣烤白薯的爐桶邊上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等日落西山烤白薯收攤時,賣主就把未售完而剩余下的幾塊白薯送給他吃。每當此時,他總是喜笑顏開,吃完白薯便自我陶醉地唱幾句京劇,而且唱得有板有眼,韻味兒十足。為此引起趙燕俠的好奇和注意。 一天,趙燕俠試探地問他:“老伯,您會唱京戲嗎?”他點點頭。又問:“我跟您學戲行嗎?”老人愣了片刻后回答道:“孩子,我唱了一輩子戲,早先與梅蘭芳同臺當配角多年,也算是大紅大紫過一陣子,如今老了落得這個地步,你還要學這一行?”趙燕俠天真而執著地告訴他:“我喜歡這個職業。”并問老伯尊姓大名,老人告訴她,自己名叫諸茹香,是唱旦角的。燕俠一聽喜出望外,回家后立即將此事告訴了父母;父母一聽原來是久享盛名的諸先生,既同情又欣喜。第二天,經父親與諸茹香懇商后,諸慨然應允收趙燕俠為徒,并約定“窮師受窮徒”,既不寫“字據”也不宴賓朋,在趙燕俠家中吃頓便飯,就這樣,諸茹香成了趙燕俠的第一位恩師(開蒙老師)。拜師后,諸先生愛徒如子,傾囊相教,趙燕俠尊師如父,勤學苦練,終使諸茹香老人一生精修苦研、日積月累,從而形成和積累的藝術成就與經驗后繼有人,也使趙燕俠醍醐灌頂,從而為后來出名成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年輕時期的趙燕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