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證之還復如故 《金剛般若》三性:依他、遍計、圓成實智。 傳曰:法華會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供養(yǎng)日月凈明德佛,身服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香油涂身。又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時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yǎng)如來!”乃至作是語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然千二百歲,過是已后,其身乃盡者,離遍計執(zhí),證人空智之象也。作如是法供養(yǎng)已,命終之后,復生日月凈明德佛國中,乃至日月凈明德佛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曰:“善男子,我涅槃時到,滅盡時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當般涅槃。”即以海此岸栴檀為積,供養(yǎng)佛身,而以燒之。火滅已后,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于是塔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yǎng)者,離依他執(zhí),得法空智之象也。故天臺曰:“身相既盡,法執(zhí)亦亡。”于時天、人、阿修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于是菩薩于大眾中立此誓曰:“舍我兩臂,必當?shù)梅鸾鹕怼H魧嵅惶摚钗覂杀圻€復如故。”作是誓已,自然還復者,二執(zhí)既盡,證圓成實智。然非滅絕身臂而證,故曰還復如故。蓋嘗深觀之,盡身相則曰千二百歲,十二緣生所成之業(yè)趣也;盡法執(zhí)則曰七萬二千歲,七識染污,意所執(zhí)持也。身相以生言之,法執(zhí)以死言之。身相法執(zhí),不出于死生之域耳。 法華會上,有一位菩薩,名一切眾生喜見。這位菩薩為得菩提,燃自身手臂供養(yǎng)如來。這個故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世燃一臂供養(yǎng),經(jīng)歷了一千二百年。第二世再燃一臂供養(yǎng)如來舍利,經(jīng)歷了七萬二千年。兩臂俱盡,身根已不具足,菩薩發(fā)愿,得金色身,雙臂還復如故。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第一層是離人我執(zhí),知諸法無我。第二層是離法我執(zhí),了諸法亦無自性。第一層境界,二乘證果者,即可通達,第二層境界,則唯大菩薩能證,所以第二層用的時間比第一層長得多。供養(yǎng)如來與供養(yǎng)如來舍利者,一為生,一為滅。生而無生,即離遍計所執(zhí)之我;滅而無滅,即證諸法依他起而無自性,以此離法執(zhí)。但無我無法并非究竟,菩薩不住此涅槃境界,故兩臂還復如故,即是得圓成實智。 《法華》以一個喻象而說三性,真可謂善巧矣,尤其有意味的是雙臂還復如故! 于此,大家應該明白為什么聲聞人總是很難相信大乘是佛說了吧!他們總認為大乘佛經(jīng)所說虛言無實,愛說大話空話神話,不真實,不可信。其實,大乘要說的東西常在文字之外,真實得無以復加。只是淺根之人,喜歡隨文執(zhí)義,不解佛所說真實義,常常于文句中求,無知而興謗。 曹雪芹著《紅樓》,虛構(gòu)木石前緣,但他絕不是只是為了說說這個石頭的奇異經(jīng)歷,供人們飯后茶余作消遣的。所以他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現(xiàn)實,有兩種體裁,一種是記時的報告文學,一種是小說。小說雖然是虛構(gòu)的,但它所要表現(xiàn)的卻未嘗不真實。有時一本優(yōu)秀的小說,它改造社會人心的力量,遠遠超過了一篇寫得呆板的干巴巴的紀實報告文學作品。 |
|
來自: 方竹云天圖書館 > 《長清僧釋:慧洪《智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