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如上動作,無論是肌肉用力的松緊上,還是意識活動的強度上,都遵循了傳統陰陽學說的基本理論,反映出健身氣功外在動作導引、內在精神意識活動與呼吸吐吶三者之間的協調完美(三調合一)。因為動作力量在意識的支配下,結合呼吸發生由小變大和由大變小的調節(陰陽消長、陰陽轉化),能夠使胸、背、肩、以及手臂等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關節處的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結締組織受到一定強度的伸拉力量刺激,起到松解粘滯、滑利關節(對肩周圍炎或肩背痛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強筋壯骨、增強體質的作用;精神意識的先輕如推窗,后重如排山倒海的松與緊的變化,則可使兩臂的導引用力,做到輕松自如,舒展大方,達到調和氣血、強身健心目的。從中醫角度分析,發現云門穴位于人體鎖骨之下、肩胛骨喙突內方的陷處,是手太陰肺經上的一個穴位。手太陰肺經是從肺內向上,由云門等穴而出,行于上肢的經絡。云門穴又是手太陰肺經連接內外的門戶,而坐腕立掌,五指外張成荷葉掌,對手三陰三陽經絡皆產生相應有效刺激,特別是拇指相對用力,對加強手太陰肺經的作用更為有效。中醫認為:肺是人體的五臟之一,稱為“華蓋”,其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為百脈所會聚的地方。雙手立掌云門穴,做展肩擴胸導引,可開啟云門、中府等穴,使人體吸吶較多的清氣,促進了自然清氣與人體真氣在胸中交匯融合,起到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氣血運行的作用。此外,中醫諺語有云:“心肺有疾,其氣留于肘”, 通過屈肘展肩擴胸及前伸等運動,不僅對肘關節,而且對背部的心俞穴、肺俞穴、大杼穴、膏肓穴等也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見,本勢動作對提高心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 ![]() 本勢動作每次前推必須配合自然呼氣,收掌配合自然吸氣,協調一致,以達舒適自然。決不能參前落后,更不能把動作做反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