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長 (peihaizi8888) ◆ ◆ ◆ ◆ ◆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僅86字,足以影響人一生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僅僅八十六字,但是對于為學做人有精簡而且具體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時代,原來仍然有其參考價值。年輕時聽人說:“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常新。”初時不知所以,現在覺得所言甚是。小編把這篇文章中的幾句話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析。
“夫學須靜也”、“非寧靜無以致遠”、“靜以修身”。 小編點評: 諸葛亮強調學習必須靜心;人應該靜下心來思考才會有更好的未來;修繕自身更需要內心的平靜。 諸葛亮為什么也如此重視“靜”,我們在面對一些突發狀況時都會說現冷靜冷靜,在我們的訓練營中也在調整使孩子們的心靜下來再去學習。其實我們所做的就是調節情緒,良好的情緒是我們成功完成任何事情的首要因素,人的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當我們的出現情緒時,大腦的一部分資源就要被占用去處理情緒,那么留下來去思考當下事情的腦資源就變少了,就好比被云遮住的太陽發不出應有的萬丈光芒,受到情緒的思維也無法達到深入地思考。 為什么良好的情緒是“靜”?無論是悲傷、憤怒這樣的消極情緒,還是興奮、激動的情緒,都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加工與判斷,舉一個例子,為什么大家都說戀愛的人智商為零,因為他們的大量腦資源都被喜悅和興奮所占據。內心平靜,沒有波瀾,才會把所有腦資源放到思考與解決問題上。
“非淡泊無以明志” 小編點評: 諸葛亮說不恬淡寡欲、放下名利就無法表達自己的志向。為什么淡泊才可明志?誘惑太多、欲望也多,當我們陷入對眼前利益的追逐便無暇顧及其他,就好比走路只顧低頭看腳下而沒有抬頭看前方,雖然你可能會撿到錢,但小心會走錯路或一不小心撞到電線桿。 繼續談教育,多少父母給孩子大量補課,甚至一個學科補多各課,每天都在關注孩子今天的班級小考怎么樣、這次月考又考了多少名?父母跟隨孩子成績的起伏時而開心、時而焦慮,父母只看重當前孩子的成績,卻沒有思考現在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些什么,沒有思考孩子整個人生的成長與發展,現在的優異成績是否就能決定孩子今后的人生。因此父母的教育不要局限在眼前的成績上,要系統看待孩子的教育,關注孩子成長的縱線。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小編點評: 諸葛亮告誡他的孩子年齡隨光陰飛逝,意志也隨時間消磨了。時光飛逝,時間是最寶貴的,因為他是不可再生資源。 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都不懂得管理時間?以一個小例子說明其中一個原因,有多少家長在早上孩子起床的時候,反復喊孩子“起床了”、“吃飯了”、“時間到了”、“來不及了”、“要遲到了”,家長比孩子還要著急,家長的包辦和替代,孩子完全沒有時間概念。 那該怎么辦?這完全可以交給孩子自己完成,自己規劃時間、設鬧鐘,即使遲到了,受到懲罰,這是他自己沒有規劃好時間需要承擔的。在之后孩子就能夠學會去調整,培養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小編點評: 才識需要學習,如果不學習就不能增長自己的才能。事物都在變化,我們的知識也需要變化,每一天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在發生變化,如果依舊用原有的舊知識將無法適應日益變化的社會。學習是每天都需要的,而不是完成了就不在需要,現在的家長和孩子都把學習當成一項任務,好像考上大學任務就減輕了,大學畢業任務就完成了。我們所完成的是學業,學習是不可能徹底完成的,因為每天都有新鮮出爐的知識。所以要不斷的學習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才能,這樣才能永遠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使自己也得到成長。
“非志無以成學年” 小編點評: 諸葛亮告訴孩子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有了方向才有前行的動力,學生要有自己的學習目標、人生目標。但很多孩子好像沒有什么目標,或者當你問他這個問題時他也很迷茫,因為從來沒想過,為什么會這樣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目標家長已經給定好了,媽媽說就按這條路走就行,你就好好學習吧,孩子也不知道為什么,還有就是孩子有自己的目標,但是被家長一致否決了。家長還在煩惱,孩子怎么不知道好好學習呢?一切都給你準備好了,你就負責好好學習。因為目標是家長定的,讓孩子接受這個目標并去實現它,每個人的大腦都喜歡聽自己的,家長定的方向并不是自己想走的,孩子怎么會去做呢?給孩子自己設定目標的權利吧,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也會定下積極的目標,當他自己設定目標時,孩子就會自己承擔這份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