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中國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不管是他神機妙算的智慧,還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氣魄,都讓人肅然起敬。 這位名垂青史的人物還有另外一個隱藏身份——育兒高手。 他在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家書——《誡子書》中,僅用86個字就道出了育兒的精髓,抵過上萬本育兒書籍。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的一世學問,幾乎都濃縮在這封書信里。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時空,諸葛亮教給兒子的道理,今日讀來,依然讓人受益匪淺。 1. 讀書、做事要靜心 諸葛亮告誡孩子,心境平靜是修身和學習的基礎。一個人在專注的時候是最美的,靈魂安頓,才能穩步前行。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天生有安靜的能力,但常因家長喋喋不休、見縫插針的“教育”,反倒讓孩子也跟著浮躁起來。 家長們不妨以身作則,為孩子制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有時候我們要做的只是閉嘴旁觀。 2. 節儉是一種人生態度 “儉以養德”,忠告孩子要節儉,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才能避免成為物質的奴隸。 英國王子威廉10歲時就放棄了宮廷生活,按女王的要求去上住宿學校,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一學期只有9英鎊的零用錢。他幼年時使用的嬰兒車還是父親30年前用過的那一輛。 “自古紈绔無偉男”,家長要從日常瑣事教育孩子節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地金錢觀。 3. 拒絕功利心,規劃未來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忠告孩子不要過分講求名利,靜心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 過于追求功利,往往什么都得不到,而那些內心寧靜、默默準備的人反而更容易達成目標。 家長應以身作則,給孩子最合適的東西,而不是最貴、最有名的東西。若孩子被愛攀比的小朋友影響,要及時扭轉孩子的價值觀。 4. 時刻學習,不忘初心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才能是學習的結果,若心境專注,則事半功倍。 心理學研究發現,真正的天才非常少,95%的人智商都差不多,個人成就主要看后天學習。 人生可以沒有學位,但不可以沒有學問。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包括閱讀、問問題、獨立思考等。還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幫著選擇最適合的內容,而不是跟風報各種學習班。 5. 有一種成功叫堅持到底 “非志無以成學”,告誡孩子要立志,要有決心和毅力,避免半途而廢。 孩子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可能產生無數志向。家長要幫孩子做好計劃,像爬樓一樣,一層一層爬才能到達頂層,只有階段性地實現目標才能讓孩子對志向始終保持興趣。 如果孩子的志向不切實際,家長要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用適當的話語勸其放棄。 6. 有時,效率比努力更重要 “淫慢則不能勵精”,凡事拖延就會懈怠。在這個凡事都講效率的時代,快人一步不但容易達成理想,還有更多時間去修正。 孩子精力有限,做事難免“三分鐘熱度”,家長應督促孩子,但要把握尺度,否則適得其反。 7. 管好情緒才能管好人生 “險躁則不能治性”,太急躁不僅很難成功,還會危害身心健康。 當孩子哭鬧或發脾氣時,家長要用平和的語調跟他交流:“你可以生氣,但一會兒我們要談一談怎樣解決問題。” 家長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正確宣泄情緒,如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通過聽音樂、做游戲來轉移注意力。 8. 珍惜時間,拒絕懶惰 “年與時馳”,時光飛逝,意志力會隨時間消磨。因此要管理自己的時間,善用每分每秒。 家長可教孩子合理規劃使用時間,如放學后準時完成作業才能看動畫片;準時入睡,否則剝奪第二天看動畫片的權利。 9. 沒有激情,人如同一條咸魚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如果虛度年華,消磨時光,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衰老下去。 而孩子往往很難保持長久的激情,這就需要家長不時地幫孩子“點一把火”。 如孩子學小提琴一周后覺得枯燥無味,想打退堂鼓,爸媽就不妨提醒孩子當初做的決定,或者講莫扎特等人的故事,幫孩子重燃激情。 10. 化繁為簡,簡單才是大美 大道至簡,諸葛亮寫給孩子的家書只用了86字就表達出清晰的思想,這本身就告訴我們,精簡溝通比長篇大論更有效。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要言之有物,而非不停嘮叨,說得孩子昏昏欲睡;還要有意識讓孩子用最少的字句描述事件。 萬本育兒書,不如一篇《誡子書》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