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金匱值萬最早發現的為一枚僅存上部的殘品。 這枚錢始見文字記述為清翁樹培《古泉匯考》中劉燕庭附注:“道光戊申冬日,鮑子年孝廉自青門寄一拓本,文曰‘國寶金匱’,篆書,甚遒勁,亦當是漢魏六朝之別品,云陜西近時出土者。逾年已酉余歸京師,適蘇兆年自秦中寄售陳太史壽卿,壽卿以贈余,因附記之于此”。 此錢拓收錄于李佐賢《古泉匯》,附記:“國寶金匱錢,面背肉好,周廓,近于西安出土,為劉燕庭所得,曰國寶,似正用品,曰金匱,或取珍藏之義歟。” 1921年發現“國寶金匱’錢二枚,均完好無損,西安城西北隅未央宮遺址一鄉民掘土時發現。 其中一枚 由閆某帶至上海,售予張丹翁,復歸余挺生,民國高煥文在《談泉雜錄》中贊為“世間之尤物也”。《泉幣》第7期張絅伯在《國寶金匱直萬泉》中披露:“余挺生舊藏后讓叔馴,計直二千金。”由此看來,此品最后為江南錢幣收藏大家張叔馴所得,張氏于大陸解放前移居美國時將此珍品帶走,至今下落不明。 另一枚 為清末曾任西安郵務長的英國人紐曼(E.A.Newman)所得,1930年讓與張絅伯,后又為陳仁濤收藏,陳仁濤因此取齋號“金匱室”,上海解放前夕,陳氏離滬赴港,金匱室珍藏亦編號集箱運出境外。50年代初,陳氏有意出售其珍藏錢幣,提出以半捐半賣形式,將整批錢幣售予國家文物局,經張絅伯先生周旋,國家文物部門以八十萬港幣之價,收購陳仁濤1700余枚古錢幣,其中包括“國寶金匱直萬”。 1921年陜西省西安市城西北隅漢未央宮故址出土 通長6.2厘米,圓部直徑3.1厘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地不愛寶,近年各種古錢新品層出不窮。 90年代末西安發現一枚國寶珍匱直五千,與國寶金匱直萬應屬同一系列。 圖片出處不明 孤品
2001年,咸陽郊外的一處鑄幣遺址或灰坑出土了二十枚左右國寶金匱直萬,其中完整者就4枚,斷損者3枚,廢品7-8枚。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冬季拍賣 高:61mm 成交價:115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