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孩子告訴你,他的理想是當小丑而不是科學家,你會作何感想? 德國父母會怎么做呢?他們并不會打擊孩子這些熱情,只是告訴他,無論你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犯罪除外)。
一個上三年級的德國孩子,給父母看自己寫的作文,寫他的愿望是將來當個馬戲團小丑。這如果讓中國的老師或父母看來大概會被認為是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但是他的父母卻對他真誠地說:祝你將來成為一個把歡笑帶給全世界的人。
這對我們中國家長應該很有啟發:如果做父母的習慣于把別人的愿望當成自己的愿望,那么孩子就難以“認識自己”。
有不少外國教育者對許多中國孩子要當大官、老板、明星或科學家的理想感到不解。他們認為,官員、老板、明星或科學家這樣的職業距離孩子其實非常遙遠,孩子們更應該接受或喜歡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直觀職業才對。
尋找孩子夢想中的閃光點是個很重要的工作。比如有的孩子希望自己成為超人,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不能否認的就是他所向往的正義感是無可挑剔的。
孩子對認識自己的最初體驗,其實就是面對自己愿望的開始。培養孩子“認識自己”,就要讓他著眼于現實。和國內的同齡孩子相比,德國孩子的識字和加減法要落后了一大截。
當國內很多同齡孩子都懷有遠大崇高的理想時,很多德國孩子的最大愿望只是“等長大后,可以像媽媽一樣在廚房燒菜”,或者“像爸爸那樣,給別人拍照片”。
所以,不要輕易打擊孩子這些細小的熱情,只是告訴他,無論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還是那句話,犯罪除外)。


2019年德國夏令營都在這里
德國汽車改裝品牌集萃 德國米其林3星餐廳(2018年全)
德國葡萄種植區(全)
德國TU9大學聯盟(全)
德國U15大學聯盟(全) 德國制造 Made in Germ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