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醫師】武警總醫院腫瘤二科主治醫師 黎功 五一狂歡節,少不了把酒當歌。 席間常有不少人在勸酒時執言:臉紅的人酒量好! 但,真的是這樣嗎? 要搞清楚酒精對人體的影響,就必須知道酒精在人體的代謝過程。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一杯酒下肚,約有20%的乙醇被胃吸收,80%被小腸吸收。乙醇分子很小,人體細胞的細胞膜無法阻擋,所以乙醇被吸收進入血液之后,全身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受到影響,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腦細胞,乙醇能抑制神經系統的活動,所以人會變得遲鈍,喝到最后四肢都不聽使喚。 血液之中的這些乙醇主要是在肝臟中分解的。 這分成兩步走,首先第一步,乙醇隨血液流經肝臟時,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把乙醇變成乙醛(下圖),繼續在血液循環中流動,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30倍左右,具有致畸性和生殖毒性,乙醛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可以讓毛細血管擴張,所以大量的乙醛沒有及時進行下一步分解,在人體中累積,會使人臉通紅,所以喝酒臉紅其實是乙醛累積的表現。 第二步是,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將乙醛變成乙酸,乙酸對人體是無害的,最后被人體排出體外。 人臉紅的話是因為乙醛累積,那么為什么乙醛沒有被及時進行下一步分解呢?從上面的過程我們知道:一種情況是乙醇脫氫酶太活躍了,短時間內產生了大量的乙醛;第二種情況是乙醛脫氫酶太少了,不能及時的分解乙醛。實際上,主要是第二種情況——乙醛脫氫酶缺乏——在起作用。 乙醛脫氫酶一般有兩種:一種存在于細胞質中,第二種存在于線粒體中,50%的亞洲人只有第一種,而且這一種的活性還沒有第二種的活性高,這被稱之為乙醛脫氫酶2基因缺陷——約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人有這種缺陷。 所以一個人酒量的好壞,就在于其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如果這兩者含量都很高,我們可以說,這個人酒量很好,而如果乙醛脫氫酶含量很少,那么這個人的酒量不大。 至此,我們得到了結論: 喝酒臉紅是乙醛在人體累積的結果,這種人往往“不能喝酒”,換句話說,喝酒臉紅其實是酒精(乙醛)中毒的表現。 那么,為什么喝酒臉紅的人往往被認為能喝酒呢?這是因為,他們的乙醇脫氫酶含量較高,從而能快速地將乙醇分解(乙醇能抑制神經,讓人變“醉”)成乙醛,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是以累積大量乙醛為代價的。 所以最后總結一下: 1.如果你一喝酒就“上臉”,那么絕對要盡量不喝酒,尤其那些一喝酒不僅面紅耳赤,脖子全都變紅的人,是最不該喝酒的; 2.如果在生意場上(或人際場合)你不得已要做出選擇,那么需要權衡喝酒帶來的好處(如一紙合同)值不值得你這樣做? 3.很多人以為酒量可以練出來,其實不然,練出來的只是你的大腦對乙醇的耐受能力,大腦不再那么敏感而已,但是酒精的危害卻不能減小,一廂情愿的“練酒量”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4.2009年Brook的一項研究證明喝酒臉紅,且有飲酒習慣的人,罹患食管癌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5.如果你是“酒量大”的人,就應該盡量減少那些不能喝酒(喝酒臉紅)的人的飲酒量,適當的時候幫他們打圓場;如果你是“酒量小”的人,應在維持交際場合融洽的氣氛下,最大限度的減少飲酒量,同時飲用大量水進行稀釋,另外,如果一個朋友看到你不能喝酒,勸你少喝點,并積極幫你圓場的話,請你珍惜他們,他們是真正關心你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