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排比:運用排比,句式整齊,語言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增強了語勢,表現了……(句子內容),抒發了強烈的……感情。 n 設問: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內容),使文勢有變化,起波瀾。 n 反問:加強語氣,突出強調……內容 n 反復:強調……內容,突出……感情 作用:一般應從兩方面去分析: 2.結構上,常見的作用有: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前后照應、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點題、總結上文等。 n 請簡要分析文章結尾段的作用。(4分) n ⑩五月的蘭州,因為有了飄香的槐花,我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芬芳。 n 結構上,照應文題,呼應開頭,使文章前后連貫,結構嚴謹(2分); n 內容上,升華主題,充分表達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2分) v 1.題目 ①交代寫作對象; ②文章體裁; ③點明文章中心 v 2.開頭 ①開篇點題(或點旨);
②總領全文; ③引出下文(……內容);④烘托、渲染 v 3.主體部分 ①過渡段: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②段落總括句:總結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觀點態度 v 4.結尾 ①卒章顯志,畫龍點睛,點明……的中心; ②總結全文,深化(突出強調)中心,升華感情; ③首尾呼應(照應開頭,呼應題目)。
第一人稱
以身臨其境的口吻敘述,顯得真實,可增強文章的可信度、真實感; 第二人稱
以對話的口吻敘述,可起到擬人化的作用,拉近與抒情對象的距離,顯得親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強感染力。 第三人稱
以客觀旁述的口吻敘述,便于文章多角度描述事物,表達感情。 v 倒敘:設置懸念,為下文做鋪墊,吸引讀者。 v 插敘:①補充交代了……(內容),使情節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鮮明; v ②避免了平鋪直敘,使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v ③為下文……內容做鋪墊; v ④與上文或下文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一第二條必須有) v ⑤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小說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2.小說情節首尾呼應。使結構完整嚴謹。 3.開頭用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4.結尾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或引人深思。 5.結尾出人意料,情節逆轉,深化主題。 6.貫穿情節的線索,可作線索的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 1.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社會關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決定) 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揭示主題。 2.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 ): ①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節令和地點; ②交代人物活動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為刻畫人物作鋪墊; ④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⑤暗示或象征社會環境,襯托主題。 (一)含義
表層義 深層義(雙關義 比喻義 象征義) v (二)作用 v 結構:線索 v 內容:對象、事情 v 主旨:態度、情感、中心 v 讀者:懸念、興趣 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 1.設置了懸念; 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 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 4.推動情節的發展; 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
|
來自: 昵稱3556641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