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帶多少生活費才夠?
博格成人進修學院
2016-08-18 15:41 近日,法制晚報推送了《中國各省大學生每月消費統計表》新鮮出爐,總共統計了二十余省份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平均值。 仔細一看 這些生活費的數額之低 分分鐘讓人大跌眼鏡 不少人表示:這哪里是"生活標準",分明是"生存標準"啊! 仔細想想, 你目前的消費水平, 一天的光吃飯的開銷怎么也得30, 這么算的話 一個月不買其他的, 光伙食費算下來 一個月的開銷不止這個數字。 平時購物、淘寶、買衣服、生活用品;周末和朋友一起吃飯娛樂,這些開加在一起,分分鐘過千了。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段子: 如果給你五六百你就能活得很瀟灑,每個月只有兩三百,也餓不死,那應該是80后; 如果給你七八百你能活得很瀟灑,最低三四百也湊活,那也許是85后; 如果給你每月一千你能過得很瀟灑愜意,五六百也餓不死,那你可能是90后; 但如果給你每月最低一千五也不夠花,那么,你一定是95后了。 這段子不是在說90后、95后花錢多么的大手大腳,而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生活的吃穿用度的開銷已經是逐年在上升了。那他們把這些錢究竟花到哪去了? 首先,在剛進入大學階段,新生們都忙著收拾自己的“新家”肯定會置辦不少生活用品。 其次,和室友、同班同學、學生會、社團認識的小伙伴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彼此關系都非常好了,需要一起吃一頓飯、去ktv等地方加深感情了。 然后,談了戀愛。 男生忙著給女朋友準備節日禮物、帶女朋友逛街,這哪一樣不花錢? 女生呢?開始研究各種化妝品、口紅、面膜、衣服、包包,每年雙十一的時候還得剁手! 那大學里的單身狗,沒談戀愛的呢? 沒談戀愛的大多數都是宅,他們沒有別的毛病,就是喜歡玩游戲,買裝備,或者是在寢室里淘寶,看連續劇。 最后,到月末的時候,發現錢包已經被掏空了。不得不張口向家里人要錢。 這四年下來,養成了一個大手花錢的習慣。出入職場,有些人掙得工資還不夠自己花的,但已經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錢了。 其實在大學階段, 養成合理支配生活費的的好習慣, 以后就不會有簽到月底不夠花的情況了。 那么,在大學里 該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生活費呢? 養成記賬的好習慣。 這里說的記賬不是讓你只管把每天的花銷記下來,是先有對生活費有一個大概的規劃。然后再記下每天的花費情況,一個月后再看看自己消費的情況,那些是不必要的消費,以后花費的時候應當控制。 多去實體店,盡量遠離網購 如今,網購已經成了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事沒事逛個淘寶,已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每每打著網上買便宜的幌子,購回了一件又一件非必需品,等買回之后,再后悔不迭。 做兼職,花自己掙得錢 大學時候有很多機會可以去做兼職,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找些兼職來做。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費,還可以鍛煉自己,還能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對找工作很有幫助的。 把生活費當成一筆可升值的投資 這里說的不是讓你買股票,基金什么的,畢竟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而且我們也沒有那么多錢。 小編是希望你能把生活費多用在投資自己的方面,讓自己更值錢。比如你熱衷于英語,可以去新東方報個英語班,熱衷于財務,想考CPA、ACCA、CMA之類的高含金量財務證書,或者報個網校學習一些對你有用的知識。這些對于你而言,可以提高你自身的水平,讓你相對于其他同學更價值。 知道了這些生活費的支配方式后 還有一個問題 去大學帶多少生活費合適呢? 現在的孩子消費水平普遍都高了,再加上很多家長疼孩子,生怕孩子在學校餓著,給孩子的生活費都比較多,但這也養成了孩子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 至于帶多少錢合適,小編建議各位家長:各個城市的消費水平都不一樣,家長可以去學校的貼吧、或者找一些學校的學姐、學哥們打聽一下。 各位小伙伴覺得,大學生去大學多少生活費合適呢?
上大學應該帶多少生活費? (單選)
800
1000+
1500+
2000+
2000以上
部分來源:高頓網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