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關節脫位是上頸椎最常見的損傷,如果治療不及時,脫位程度經常呈現進行性加重,導致患者脊髓高位受壓,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其潛在危險性大,應積極治療。 寰樞關節脫位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橫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和寰椎前脫位程度以及是否對脊髓造成壓迫。多數患者起病慢性,癥狀反復發作并呈現進行性加重;部分患者在輕微的外傷后明顯加重。 寰樞關節脫位患者典型的臨床癥狀包括: 1、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僵直,頭頸部的旋轉活動受限,頭枕部疼痛等頸神經根病癥狀; 2、四肢無力,走路不穩,手不靈活,大小便異常等,軀干、四肢的麻木、針刺感、燒灼感等高位頸脊髓病癥狀; 3、嚴重的或晚期的病例由于延脊髓交界區受壓可能出現進行性呼吸功能障礙,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呼吸衰竭、死亡; 4、當寰樞關節脫位患者合并顱底畸形影響延髓、腦干時,患者還可能出現低位顱神經癥狀,表現為吞咽困難、口齒不清、眩暈、耳鳴等。 寰樞關節脫位患者的治療選擇主要取決于患者寰橫韌帶部分撕裂,還是完全橫斷。 當寰樞關節脫位患者橫韌帶為部分撕裂時,臨床上通常采取顱骨牽引或枕頜帶牽引,牽引結束后視情況給予頭頸胸石膏固定。牽引的作用在于能有效解除肌內痙攣,改 善組織血液和淋巴循環,可提高手法整復的療效,增加手法整復的安全系數。牽引的優勢在于手法整復對該病的治療與手術治療相比有著損傷小,簡便,經濟等。對 于先天性齒狀突分離、齒狀突發育不全及寰椎橫韌帶發育不全等所致的寰椎前脫位,可行顱骨牽引直到復位和癥狀改善時,再輔以手術治療。 當寰樞關節脫位患者通過診斷明確橫韌帶斷裂已經斷裂時,臨床一般建議患者手術,因為非手術治療不能恢復其穩定性,如若拖延將不利于患者寰樞椎復位。 手術目的在于:手術解除脊髓壓迫、保證寰樞椎復位,恢復寰齒關節解剖學的穩定性,防止再脫位。 寰樞關節脫位患者的手術通常采用在顱骨牽引下施行寰樞椎固定術。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經后路將寰椎后弓與樞椎棘突用鋼絲扎緊并植骨融合經寰椎后弓兩側各繞鋼絲,并循經樞椎椎板下穿越,每側各植一骨塊扎緊鋼絲兩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