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書畫界,范曾的字和張海的字一直備受爭議,對二人書法的評價也是分為兩個極端。 臺灣著名文化學者李敖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評價說,范曾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千篇一律。他的字,做作討厭,帳房(先生)的毛筆字而已。 小豫第一次聽說范曾的大名,是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在電視直播中表示給震區捐款一千萬元。引來全國關注。一個當代書法家怎么會如此富裕?后來才知道,他是“胡潤藝術榜”最貴國寶藝術家。 仔細看范曾的履歷,他從小就博聞強識、才思敏捷,后來跟著蔣兆和、李苦禪、李可染等大師學畫。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他的畫作可以說是年少成名。但是,書法好像沒有特別的家學或名師授業的淵源。 1977年, 39歲的范曾在新年時于人民大會堂作大幅潑墨鐘馗,以喻正氣伸張,當時的《人民日報》頭版給予了報道。1996年,擁有多次海外辦展經歷的她, 畫風大變,更加注重簡筆、潑墨。 范曾作畫,主張用石濤“一畫論”之精義,力追天籟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寫意人物。他的書法也個性十足。有人評價說,范曾書法的用筆,得益于漢孔器碑和魏張黑女碑,行書結體受王羲之、文徵明、米芾、黃庭堅諸人影響。博采眾美,自成一家。 此外,他的古文功底很好,時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隨口背誦古典詩詞。田蘊章先生曾評價說,范曾先生的詩詞格律的功力深厚。 近幾年,范曾的名字時常見諸報端,其中有個細節還引起很多人關注。那就是他收了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為關門弟子。朱軍開始跟著他學習書畫。 范曾說,他選擇學生,首先是品格,其次是學養。兩者盡皆完備者不多,但是天下之大,還是有很多可以栽培的棟梁之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