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是臺灣著名的國學大師,著名的作家,他以喜歡罵人而著稱,對于他的書法很少有人提起,但是像他這種經歷過民國教育的的高材生應該受過比較正規的書法教育,實際上他對于自己的書法也是非常的自負的。他在自己的一檔電視脫口秀節目《李敖語妙天下》中曾經說自己的書法是文人書法,充滿了文人氣和書卷氣,一般人是寫不出來的,只有那些讀書破萬卷的文人才能寫的出來。

范曾書法作品
同時他也對現代一些著名的書法家進行了批評,比如他曾經公開發表文章批評當代名家范曾,在這篇叫做《評范曾》的短文里他最后說道:“范曾人品有問題,當屬可信。 他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千篇一律。 他的字做作討厭,帳房的毛筆字而已。”
說范曾的畫千篇一律,他的書法是賬房先生的字體,大概的意思就是說范曾的書法比較俗,不夠高雅,沒有書卷氣息,其實是把范曾的書和畫評為一類,有意思的是,對于這個說法很多網友表示這是賬房先生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李敖書法
從網上找到李敖先生的書法作品,他的書法學的的確有書卷氣,但是少了些筆法的訓練,并算不上高明的書法,氣息流暢但是功夫不深。
想要自己的書法既寫的非常好,又很有書卷氣,方法不難,就是既要加強文化素養的培養,也要強調書法技法的訓練,二者都達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稱之為文人書法,很明顯李敖先生的書法至于氣韻流暢卻功夫不深的那種,這一點倒和他的老師胡適很相似。

胡適書法
而我們當今很多的書法家缺的并不是技法,而是那股書卷氣。你覺得呢?
李敖是國學大師、時事批評家、作家,他的書法寫得還是很不錯的,算文人書法吧。他的書法作品不多,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是從中國傳統帖學中來的,從結體、章法上看,他的書法更多的是從黃庭堅長槍大戟式的處理方式中學到很多東西,但沒有黃庭堅那種顫抖的筆法,更為流暢、疏朗。由于沒有太長時間投入練習的原因,使得他的書法筆力較弱。但是李敖做為文化名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書法上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見地,使得他的書法作品沒有匠氣,非常有味道,很是靜潤和典雅。

李敖自己認為自己的字,肯定比范曾好很多。李敖先生對書法很有研究和貢獻,但因為個性和學術研究方向的問題,并沒有花大量的時間練字。
我是一人,李敖是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作家等等。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

李敖先生對歷史,尤其是華夏的各種歷史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這些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閱讀尋找資料的。一個人精力是有限的,他練字的時間并不多,我們要客觀說李敖不以字為名。
李敖說過范曾的字是賬房先生的字。
下圖左邊是李敖的字,右側是范曾的字。

李敖和范曾都不是以字成名,他們的字我們不要因人為貴。
書法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李敖和范曾是沒有精力花大量時間練習的。
李敖和范曾的字都有個人的特色,并且和他們的性格很相似,范曾先生的字實在太鋒芒畢露。
其實他們的字,都是自由發揮興趣使然。
李敖和書法的故事
李敖曾經將乾隆皇帝的書法捐出來。乾隆皇帝在五代時期書法家王著的《千字文》后邊寫的跋語。它與原件早已分家,流落到寶島臺灣,陰差陽錯到了我的手里。
并且說在臺北故宮的《快雪時晴帖》是假的,唐人臨摹的。

乾隆字清朝很多人都為了自己的前途模仿過,并不少見或者說很常見。乾隆跋王著的《千字文》和唐人摹本《快雪時晴帖》相比,顯然還是《快雪時晴帖》。
李敖就是這樣的人,歷史書讀的多,很懂得歷史發展的時間點。
一人有感
當說文人字有一股書卷味,基本上就是這個人有名聲,但是主要精力并不是花在書法上。
李敖也好,范曾也好,書法不是他們的主業,他們的字不要學。
以我僅有的知識,盡可能地客觀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