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清 著 / 梁 艷 讀 點擊綠標即可收聽朗誦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在念叨著漢字,可是對漢字你真的了解嗎? 你又是否聆聽過漢字的美呢? 漢字內外乾坤,兼容并蓄,國學之粹,漢字之美,其中的奧妙你又知道多少呢? (一場罕有的現場聆聽漢字文化盛宴期待你的親臨,文末福利不容錯過!) “荷”上邊的“艸”表示它的意思與花草有關, 下邊的“何”表示它的讀音, 上下合在一起表示 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水生植物。 這種植物出淤泥而不染, 花葉壯碩, 花色嬌美, 根莖子實均是人間美味。 因此, 從古至今吟頌它的作品不勝枚舉。 >>>>詩中之“荷” 例如南宋詩人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再如漢樂府《江南》中“魚戲蓮葉間,蓮葉何田田”,描述的是一池碧水荷葉如蓋,些許魚兒在茂密的荷葉間嬉戲穿梭。 詩句中的“蓮葉”是“荷葉”的另 一種稱呼,這是因為“蓮”與“荷”指 的是同一種植物,“蓮花”亦即“荷花”。 出水芙蓉 南宋 吳炳(傳) >>>>“荷”之原意 然而,如果從更準確的意義上說, “荷”最初指的是這種植物的葉子, 而 “蓮”指的則是它的子實, 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蓮子”。 而且這種植物的不同部分還各有各的名稱, 比如我們很常見的“藕”就是它的根莖; 而“芙蕖” 則表示它的葉子; “菡萏”指的是類似 “穗”的部分, 也就是口語中常說的“蓮蓬”。 當然,也有意見認為“菡萏”指的是未開花的花苞。 更有意思的是,“荷”這種植物以及它的各個部分之所以有現在的名稱,其中還包含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理由。 采蓮圖 清 包棟 >>>>“荷”亦稱”芙蓉“ 例如“芙蕖”,原本作“夫渠”, 而“夫”與“渠”這兩個字都有“大” 的含義, 恰好符合荷葉較大的特征。 與此相輔相成的是荷花最初也稱“夫容”, 即后來的“芙蓉”。 這種名稱也蘊含著荷花花形較大的意味。 “菡萏”按照解釋是荷花的“秀”, 而“秀”本來的意思是植物的“穗”, 后來也可以指植物的花; 再根據“蓮蓬” 的主要特性就是 包裹荷花子實“蓮子”的, 而“菡萏”這兩個字里面的“函臽” 原本就有“凹陷、包含”等意思, 所以認為“菡 萏”指蓮蓬比認為它指 “花苞”或許更恰當。 作為家長,孩子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要,漢字文化是千古的傳承,聽完梁老師的優美朗誦,想不想帶孩子們親臨現場;來一個完美的暑期收尾活動,聽張一清教授現場解讀漢字之美,感受漢字的魅力! 花開有韻, 草木含情 漢字之聲,文化之美 現場聆聽一場千載一會的 “漢字文化盛宴” 2016年8月27日(周六)14:00 慈懷邀請您至 上海浦東洲海路999號(森蘭·美倫營售中心) (可乘坐軌道交通6號線洲海路站到達) 嘉賓介紹 張一清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主講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文化嘉賓。現為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 梁艷 梁艷,中央電視臺品牌播音員、播音指導。曾主持《新聞三十分》欄目,現主持《新聞直播間》欄目。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主考官。
報名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