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隱藏在海拔350多米山坳的上水村是個偏居于塵囂之外的僻靜村落。 上水村,位于寧德市霞浦崇儒畬族鄉西北部山區,是一個較為古老的畬族村落。村子全年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早在2014年第一批國家級生態村評選中,就以其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古老的村寨和豐富的畬族文化底蘊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 村頭有一個Y字形的溪流,據史料記載,上水村的藍姓始祖齊滿公當年看到這獨特的地形之后,便決定在這里開荒駐扎,他認為這種地形能聚集自然靈氣,賦予村莊靈動之氣,讓人與自然可以共生共息。于是,他帶領族人沿溪開荒取地,并讓后代上山勞動之后都要扛著石頭回家,修正溪岸,以維持地形聚集靈氣。 畬族人民崇敬先祖,因此后人都謹遵齊滿公的訓誡。歲月悠悠,石頭屋變成了石頭寨。370多年過去了,村子基本保持著原來的格局面貌。遺留下將近六十多座古民居是目前閩東地區乃至東南地區傳統畬族民居保存最完整的村寨之一。村子獨特的石屋寨風格更是傳統畬族村寨石文化的典型代表。 走進村子,明清古民居、宋代古官道、明代古村道、古溪道、四方井……古韻十足的青瓦、石墻、石道,與青山、竹影交相輝映,如畫般呈現。踏在鵝卵石道上,看著裊裊飲煙,青石墻、青石路、青溪岸、四方井、清代油坊和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因地形坡度和溪流顯得錯落有致。既有南方丘陵山區的山居味,又有小喬流失的江南水鄉的靈氣。 和大多畬族人一樣,上水村的畬族人民也是技藝好手,從古到今,附近村坊都有“去上水學做工”的說法。上水村制作畬族花斗笠的技藝精巧,是一項傳統手藝。乍一看,其形狀和普通斗笠沒什么不同,但拿在手上一掂量,就發現它比普通斗笠輕了一半。再仔細觀察,它的花紋極其精細美觀,編織層層細密,邊沿竟有三圈花邊。 姑娘出嫁時候都會戴的花斗笠,又叫“公主頂”,是畬族人的“奢侈品”。從材料到制作都非常講究,它以村內種植的裊竹為主要原材料。一頂斗笠,通常要用200多條竹篾,制作整整5天才能完成。價錢也不便宜,現在市面上要500元一頂。 除了花斗笠,上水村還保留著極其精美復雜的畬族服飾工藝、畬族土礱磨谷工藝等,畬族烏米飯、菅時粽、打糍粑、畬家米酒等等畬族生活傳統,也都已融入普通老百姓生活。在這個傳統的畬族村寨,你可以好好見識一番畬族的民俗風情。來源:愛寧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