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云游霞浦崇儒鄉村第三站 ——上水畬寨 上周天,由于計劃半日云游霞浦崇儒畬鄉的多個畬村,故將手機設鬧鐘五點起床出發,六點多就到達了第一站“樟坑大厝”;七點半重新啟程,八點半到達第二站“霞坪畬村”。在邂逅了一場荷韻旗袍后,看時間才九點半,我們繼續啟程,向計劃中的第三站“上水畬寨”進發。山腳下那邊,就是崇儒鄉政府所在地: 在蜿蜒崎嶇的盤山水泥路上向山中行走了約三公里,來到一個分岔路口,左右兩邊分別通向下水村、上水村。看下水村前風景不錯,在作短暫思考后,我們決定先去下水村看看: 走過幾步之遙的一小段田間水泥平路,便來到了下水村前。這里有一片風水林,村前的水田里種著一片荷花。要走過一道彎,才能看到下水村。直觀其地理位置,下水村是個風水很好的地方: 下水村很小,沒有幾幢房子,貌似沒有更多風景,我們便在村中匆匆走過,繼續前往上水村。 下水村和上水村同屬于上水行政村,兩村距離很近,我們一會兒就到達了上水村——上水畬寨的村前廣場。這是個規模不小的綜合性廣場,可停車,可演戲,可散步,也是這個畬寨的休閑公園,目前還在繼續建設中…… 直觀上水村貌,青磚黛瓦,古民居較多,村口邊這座村委綜合辦公樓,一眼便能看出,是由村小學校舍改建而成的: 一條從村委辦公樓通往村里的主干道邊,上水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旅游扶貧試點村”的名片顯而易見,明顯告訴游客,我們現在正在進入古色古香的畬族村寨: 這是進村時一個主要的分岔路口,大家是否已經發現,這里的路面都是由溪卵石鋪成的。路邊這個多方向的道路指示標志,有非遺館、鄭仙公宮和三關石門等游覽觀光點,看來這里的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歷史底蘊: 據稱,古老的上水畬族村寨,是目前我國傳統畬族民居保育最完整的村寨,畬寨依山伴水,依溪而建,具備獨有的原生態畬族村寨建筑景觀。 我們來到村中綠樹成蔭、荷花似錦、溪水長流的“繁華路口”地帶,目之所及,上水畬族村寨傳統民居中充滿著石頭元素,其風格十分獨特,是傳統畬族村寨石文化的典型代表,從而形成十分獨特的畬族村寨: 上水村中具有典型畬族特色的古民居、石頭圍墻、石頭小路、石頭古井、小溪相互掩映,形成一幅山水畫卷: 上水畬村還保留著豐富的傳統畬族文化,具有不可多得的原生態文化空間。這里的農耕文化、古民居等,古為今用,現在已發展成新興的畬寨民宿文化,既方便了游客,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以田園為居,與莊稼為鄰,青禾原野中的上水畬寨,是一幅名符其實的自然風景畫: 此外,據說上水村民講畬語,唱畬歌,祭祀祖先等傳統習俗文化代代流傳;村人依舊保留著制作烏米飯、菅粽、畬族糍粑、畬家米酒等豐富的傳統飲食文化;村民具有獨特的畬族花斗笠、畬族服飾、手工刺繡等工藝;村里同時保留著二月二、三月三傳統畬歌會等幾種畬族特色文化項目。 行走霞浦之崇儒上水村 霞浦電視臺 祝愿畬鄉村寨的明天更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