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與縝密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內容確定 張小波 教學設計追求新意無可非厚,但當前教學設計繁雜的傾向卻也日趨明顯,有必要借助“簡約主義”加以矯正。“簡約”不能與“簡單”劃等號,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結構的設計至關緊要。教學優化層次是教學有效性的手段,最為基礎的環節就是閱讀,所以簡約與縝密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優化層次關節點。從教學內容的取舍角度看,《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詞,品讀詞中“淘”“穿”“拍”“卷”等詞語蘊涵的意義,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感悟曠達豪放的胸襟,回歸語文的語言教學,簡約的目的是實用而非裝飾,服從實用的價值。從教學結構設計角度看,簡約不等于粗略,簡約的目的在于剔除繁冗的修飾,用最經濟的手段取得實效,此設計以“營造課堂氣氛”“入情:激發情感”“內懌:體驗情感”“討源:神交作者”“神悟:發現自我”幾個環節入手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以簡馭繁,縝密精致,拓展閱讀事業,拓展學生自讀空間。 【教材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蘇軾詞兩首”作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懷。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教學目標】 1、知識教育目標 品讀詞中“淘”“穿”“拍”“卷”等詞語蘊涵的意義,醞釀豪放的情感;品詞的意境,悟詞的情韻。 2、能力培養目標 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3、情感滲透目標 曠達豪放的胸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從詞句入手,品味煉字煉句的妙處,感悟豪放藝術特點, 2、教學難點:體悟作者曠達豪放的胸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濃厚興趣。 2、學習習慣:知識面仍較為狹隘,習慣于教師滿堂灌式的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交往:多表現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學法指導】 采用“誦讀-品味-感悟”式教學。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優美,感情濃厚,境界開闊,應引導學生誦讀,品味語言,感悟意境,特別是抒情部分要細心玩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營造課堂氣氛 (課前三分鐘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導引:剛才我所播放的歌曲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在前奏部分,我們首先聽到的是戰爭前的鼓角爭鳴,這樣的歌曲我們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三國這個充滿紛爭的時代,是個亂世。但亂世容易產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跡可以讓后來人來品評。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開講以來最為火熱,其中《易中天品三國》對三國人物給予了品評。 你們最欣賞哪一位英雄呢?(學生自由發言)(張飛:勇猛豪爽、天真魯莽;趙云:忠肝義膽、武藝超群;黃忠:老當益壯、獻身精神;周瑜:年輕有為、足智多謀)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蘇軾最欣賞的又是誰呢?(周瑜)三國時代涌現出這么多的英雄人物,為什么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鐘呢?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吧。(板書課題:《念奴嬌·赤壁懷古》) ◆入情:激發情感——體會豪放之情(學生互動:誦讀,蘊情感) 1、在讀中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一遍,了解大意。 ①學生自由誦讀一遍。 ②抽一個學生誦讀。(教師從“豪放、渾厚”進行評價) 2、在賞中讀:請大家聽本詞錄音朗讀,體會這首詞的磅礴氣勢。(CAI播放全詞激情朗讀,學生感受意境。) ①誦讀點撥: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處理。豪放派的文章應該讀得高亢激昂、鏗鏘有力。 ②節奏感: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師述:經過剛才的朗讀,大家感受到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豪放)。蘇軾是如何體現出這股豪放的,我們后頭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豪放的精神?) ◆內懌:體驗情感——解讀作者情懷(學生互動:品讀,感悟寫景詠史之妙) (一)析——寫景片段美讀,品詞佳妙,感受豪放之美。 學生齊讀文章的寫景片段(上闕) 1、問:上闕描寫了赤壁古戰場怎樣的景色?或你腦海中的意境,它的特點是怎樣的?請用一個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討論明確:雄渾、壯闊,撼人心魄,氣勢恢宏、磅礴、似有氣吞天下之勢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統一,意思接近即可。) 2、問:我們沒有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但卻能感受到一種雄渾壯闊的意境來。你覺得上闕中哪些詞用得很有味道,為什么?(學生思考,交流) 討論明確:(PPT顯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四個詞——淘、穿、拍、卷。 師述:“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寥寥數筆便勾畫了它的雄奇壯麗,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二)品——體味詠史片段,悟句勝境,品味懷古之美。 1、導引:古戰場到如今也算是一個旅游景點了,根據作者的介紹,如果讓你們為之拍一個宣傳片,你們會怎樣安排鏡頭呢?(學生發言,教師再作如下陳述) 先來大處的景,大江洶涌奔騰,然后鏡頭往前移,目標慢慢縮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亂地直刺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江水奔馬轟雷,十分驚心動魄。如果我們為之配上臺詞的話,就可以用“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畫的江山透著非凡的氣勢,有“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2、導引:好了,舞臺布置完畢,序幕拉開,背景就是如畫的江山。追光燈亮起來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場了)這個周瑜怎么樣啊?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有關周瑜的片段:(PPT顯示)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教師提示性設問:“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大家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為什么? (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 4、“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不能換。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度去寫。而且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了。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有句話,新婚燕爾!這里就突出強調小喬的年輕,剛剛嫁給周瑜,周瑜還在度蜜月呢!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 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是建安十三年發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大家再思考一下,此處,蘇軾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嫁給周瑜十年了,那么,蘇軾為什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這樣,教師在引導中使學生理解——為什么蘇軾偏偏用“風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不能算作“風流人物”,“風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正如同學所說,懂得感情,懂得愛情,他不僅僅是勇武有力;“風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如果說,美女陪襯英雄,也不能說錯。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師述:“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 5、追問:哪四字?(“雄姿英發”。) “雄姿英發”描寫的又是風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那么“羽扇綸巾”說的是“風流人物”的哪一面呢? (“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 如果說,前面兩句“雄姿英發”和“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與“羽扇綸巾”,就是寫周瑜什么呢?(既能武,又能文。)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柔相濟、文武雙全的“風流人物”! 6、大家再拓展開想想,我們在哪里,還曾經學過“風流人物”?(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回憶一下毛澤東的原詞,認真對比二者提到的“風流人物”是否一樣,大家可以試一試,不怕說錯,只要認真思考,大膽發言。“風流人物”,都不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樣解釋,都是一種簡單化。 毛詞中的“風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流人物”,毛澤東的詞中的“風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討源:神交作者——解密人生態度(學生互動:品味,悟人生) 1、詞人情感 師述:由上面的對“風流人物”的研讀,同學們不難體會周瑜的風流倜儻,指揮若定;不難體會周瑜的備受信任,左右逢源;不難體會周瑜的風華正茂,功業有成;不難體會到周瑜是天之驕子,地之寵兒。確實,周瑜的形象太完美了!那么,一個新問題自然生成了:寫周瑜,有何用意?詩人為何如此地“美化”周瑜? (學生討論、發言) 師結: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很明顯,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讀者聯想到作者自己,壯志未酬,貶官黃州,兩鬢發白,無所建樹,不免悲從中來,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PPT顯示) 感:渴望像周瑜那樣建功立業。 嘆:年華易逝,功業難成。 2、人生態度 問:你現在能從這首詞中感受到蘇軾對人生的一點態度嗎?(學生發言) 師結:作者沒有被這種惆悵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其實也就是他的一種人生態度。蘇軾對比周瑜,這落差是極大的,更增添了他壯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極嗎?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特別想得開,“人生如夢”,人生猶如夢一般,所有風流人物不也都隨著大江而東去,洗滌蕩盡了嗎!那么又何必去執著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志士的感嘆仁者的幽怨,自寬自解,在自然的懷抱中尋找心靈的慰藉。 ◆神悟:發現自我——寫讀后感(學生互動:動腦,抒性靈。) 1、課堂練筆。題目:《我有一言寄東坡》(100字左右)(教師巡視。點評) 2、集體背誦全詞。 3、課外練筆:題目《蘇軾,我想對你說》(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略) 【教學視點】 一、古詩詞的教與學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古漢語文字符號背后所承載的中華文化以及中國人的宇宙觀、人生觀的了解和領會;教授經典古詩詞,就是要領略其文章的核心價值。這就是讀他人之經典,想自己之人生,讓經典的人文情懷在學生的血液中流淌,鑄造高尚、健康的人格。 二、語文課堂教學的情趣化,是吸引學生興趣的法寶。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走進課題的探討。 三、給予學生的時間不夠,自然而然地,學生反思自己、正視自己、反思社會、關注人生只是表層的想一想,沒能進行深層的理性思索。如果再次上這課的話,我會留足時間給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將沉思所得在課堂上形成文字,讓學生之間大膽地進行交流,說不一定,“生成”的美麗花朵就會在課堂呈現。 【作者:貴州省貴陽市第三十八中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