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北京傳統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從元代開始北京就建造四合院,歷史悠久。所謂四合院,“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的結構。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 據北京市文物局統計,北京目前一共有超過3000座四合院,其中的600多座已經被掛牌保護。 四合院進一步可分為:一進院落(又稱基本型)、二進院落、三進院落(又稱標準四合院)、四進及四進以上院落(可稱為縱向復合型院落)、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兩組或多組并列式院落、主院帶花園院落等。 一進院落又稱基本型院落,這是一種由四面或三面房子圍合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 這種院落的特點是有正房(北房),一般為三間,正房兩側各有一間耳房,成為三正兩耳,共五間。正房南面兩側為東西廂房,各三間,與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對面是南房,又稱倒座房,間數與正房相同。這樣由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院落叫四合院。如果沒有南房,則稱三合院。 這種一進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門開在東南方向。若是四合院時,宅門一般采取門廡式,占據倒座房東頭的一間或半間。進門后迎面是鑲砌在東廂房南山墻上的座山影壁(照壁)。向西通過屏門便可進入內院。如果南面沒有倒座房而僅有院墻時,則在東南方位做墻垣式門(又稱隨墻門、小門樓)。這種典型的一進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單元。 二進院落是在一進院落的基礎上,沿縱向擴展而形成的。四合院由一進院擴展為二進院時,通常是在東西廂房的南山墻之間加障墻(又稱隔墻),將院落劃分為內外兩重。障墻合攏處設二門,以供出入。二進院落屬小型四合院,占地面積一般較小,東西寬度不過十五六米,南北深不過二三十米。這樣的小院沒有抄手游廊,二門多采用屏門的形式,既很美觀,也很經濟。 在二進院落的四合院中,也有規模較大、格局比較講究的。它與上述小型的二進院落相比,主要差別在占地寬窄的不同。占地較寬的二進院落(寬22米左右,進深30米左右),北房可以排出七間,即正房三間,兩側耳房各兩間,成為三正四耳。這種四合院正房、廂房都可設外廊,外廊之間由抄手游廊連接。 如果院落的縱深方向有余量,還可以在東西廂房南側各設一間廂耳房,分隔內外院的障墻設在廂耳房南山墻一線。抄手游廊由廂房南側接轉,沿障墻內側延伸并交于二門。二門采用四柱垂花門形式,與兩側游廊相接。這樣,由正房、廂房的外廊、抄手游廊和垂花門共同構成內院的環形通道,這是一條可以避雨雪的交通系統。 這種有抄手游廊的垂花門的四合院,已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小型住宅,而是具有一定規模、相當講究的宅院了。 三進院落是在二進院落的基礎上再向縱深發展而形成的。一般是在正房的后面加一排后罩房,后罩房與正房形成狹長的后院落。后院與中院之間通過正房東耳房盡端的通道來溝通,主人可以經過這種通道進入后院。這種在正房后面加一排后罩房的布局,被認為是比較理想的三進院布局,被人們稱為“典型”的或“標準”的四合院,三重院落的四合院屬中型住宅,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了。 四進院落是三進院落沿縱深方向的進一步擴展。一般做法是,在三進院后面加一排后罩房。四進院落中軸線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為:倒座、第一進院、垂花門、第二進院、正房或過廳、第三進院落、正房、第四進院、后罩房。四進院落的宅院,已屬大型住宅,是典型的空宅大院。 如果在一座獨立院落的東側或西鍘再加一排房子和一個院子,就成了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 北京的大中型四合院,不乏帶花園者。在清代,皇室的造園活動盛行。在皇室建園之風的影響下,上層貴族、官僚及富商世賈也紛紛仿效,劃出地段營造私家園林。 北京的私家園林以王府花園最為典型。著名的清恭王府花園———萃錦園和攝政王府花園————鑒園(現為宋慶齡故居),是王府花園的代表。這種花園占地面積大,而且有較大的水面,亭臺樓閣分布其中,異獸珍禽豢養其內,奇花名木扶疏繁茂,夏有鳴啾,冬有鹿鳴。 以北京為主的周圍地區的四合院,以中軸為對稱,大門開在正南方向的東南方向,大門不與正房相對,也就是說大門開在院之東南。這是根據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為坎宅,如做坎宅,必須開巽門,"巽"者是東南方向,在東南方向開門財源不竭,金錢流暢,所以要做"坎宅巽門"為好。 ![]() ![]() 小四合院一般是正房3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2間,南房(又叫倒座房)3間。臥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現在在前門、大柵欄附近能看到不少這樣的四合院。如西四北三條胡同19號院。 中四合院一般都有三進院落,正房多是5間或7間,并配有耳房。正房建筑高大,都有廊子。東、西廂房各3間或5間,廂房往南有山墻把庭院分開,自成一個院落,山墻中央開有垂花月亮門。垂花門是內外的分界線。前院又叫外院,外院東西各有一兩間廂房,多用作廚房或仆人的居室。鄰街是5至7間倒座南房,最東面一間開作大門,接著是門房,再是客廳或書房,最西面的一間是車房。如西四北三條胡同11號院。 ![]() 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老北京北城的四合院一般規模都比較大。大四合院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后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游廊連接各處,占地面積極大。現在什剎海附近的恭王府、宋慶齡故居,都是大四合院的結構。 四合院住房分間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房,小姐、女兒住后院,各不影響。 ![]() 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并列組成的。中間還有一道隔墻。 ![]()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 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一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 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 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較大規模的由多個四合院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宮,都是禮制的反映,是禮制最充分的體現。四合院內外宅的劃分體現了尊卑有別的等級觀念,四合院的那種“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婦隨、事兄以悌、朋交以義的人生道德倫理觀念的現實轉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