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深的概念 當攝影師將鏡頭對焦于景物的某個點并拍攝后,在照片中與該點處于同一水平面的景物都是清晰的,而位于該點前方和后方的景物則由于都沒有對焦,因此是模糊的。由于人眼不能精確地辨別焦點前方和后方出現的輕微模糊,因此這部分圖像看上去仍然是清晰的,這種清晰的景物會一直在照片中向前、向后延伸,直至景物看上去變得模糊而不可接受,這個可接受的清晰范圍就是景深。 簡單來說,景深即指對焦位置前后的清晰范圍。清晰范圍越大,表示景深越大;反之,清晰范圍越小,表示景深越小。 1、焦平面 焦平面是指合焦點所在的平面(此平面平行于相機的感光元件),在整個畫面中位于焦平面所在的景物是最清晰的。重構圖時只能左右、上下移動,不可前后移動的原因,正是因為前后移動會改變焦平面的位置,導致原本合焦處的景物變得不清晰。 當攝影師將鏡頭對焦于某個點進行拍攝時,在照片中與該點處于同一平面(此平面平行與相機的感光元件)的景物都是清晰的,而位于該點前方和后方的景物則都是模糊的,這個平面就是成像焦平面。 如果攝影師的相機位置不變,當被攝對象在可視區域內的焦平面上水平運動時,成像始終是清晰的;但如果其向前或向后移動,則由于脫離了成像焦平面,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模糊,模糊的程度與距焦平面的距離成正比。 2、前、后景深 前、后景深是指位于焦平面前后的景深范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后景深的范圍大于前景深的范圍。 對焦點在中間的玩偶上,但由于另外兩個玩偶與其在同一焦平面上,因此三個玩偶均是清晰的 對焦點仍然在中間的玩偶上,但由于另外兩個玩偶與其不在同一焦平面上,因此另外兩個玩偶均是模糊的 小景深指的是,在焦距對準后,把背景虛化,來突出要拍的實物,或者是突出背景,把前面的實物虛化。如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拍攝花、昆蟲等的照片中,將背景拍得很模糊。 相機調節的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即清晰范圍越小,如F2.8為大光圈,清晰范圍小,能獲得虛實對比的藝術效果,適合特寫。 例如,在拍攝人像時,前景的人通常是清晰的,而背景通常是模糊的,就是典型的小景深場景。 小景深 采取平視角度拍攝,為了避免雜亂的背景影響畫面美觀,設置大光圈得到小景深的畫面效果,使背景虛化為大色塊,畫面看起來非常簡潔,突出了模特 焦距:85mm 光圈:F1.8 快門速度:1/500s 感光度:ISO200 3大景深——人景都不虛攝影中前后景物都清晰的畫面就是大景深。拍攝紀實題材時,由于需要在畫面中傳達出更多的故事性信息,所以會要求畫面中環境的表現更多一些,可設置較小的光圈以得到大景深的畫面。因此,小光圈的景深效果可用于敘事,在實踐中可將其稱為敘事性光圈,主要用于需要較多照片信息的題材中。 大景深 通過設置較小的光圈來獲得較大的景深的畫面,利用清爽的環境襯托出模特青春無限的感覺 焦距:20mm 光圈:F14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4前景深與后景深對畫面的影響如前所述,對焦操作就是決定畫面的焦平面位置,拍攝畫面中出現在焦平面之前的部分被稱為前景深,之后的部分被稱為后景深。景深的大小與所使用的光圈值等多種因素有關。 位于景深區域之外的景物在畫面中表現為脫焦狀態,通俗地說就是被虛化了。而虛化的強弱和形狀則與所使用的光圈大小、合焦位置與背景之間的距離、相機與合焦位置之間的距離等因素有關。 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得到了小景深的畫面 焦距:180mm 光圈:F4 快門速度:1/800s 感光度:ISO400 1、對前景對焦拍攝 前景一般是離相機最近的部分,對前景進行對焦拍攝,能夠使前景的景物作為主體,從畫面中凸顯出來。當畫面的背景非常雜亂時,一般采用對前景對焦的拍攝手法,使背景得到虛化,從而減弱背景對畫面的不利影響。 對前景處的人物主體對焦,人物后面的稻田被虛化了,凸顯人物主體 焦距:85mm 光圈:F1.2 快門速度:1/3 200s 感光度:ISO100 2、對后景對焦拍攝 后景是指位于主體后面或靠近后邊的人或物。后景在畫面中與前景相對應,既可作為主體,也可以是陪體。 對后景進行對焦拍攝,則會把后景作為主體從畫面中凸顯出來,而除后景以外的畫面都會被虛化,因而所拍攝出來的照片,畫面有很好的層次感,給人一種主體融入環境的感覺,往往會給觀眾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對處于稻田中的人物進行對焦,使前景處的水稻被虛化,增加了畫面的層次與唯美感 焦距:85mm 光圈:F1.2 快門速度:1/3 200s 感光度:ISO100 本文內容摘自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 《極簡攝影》 本書特色: “好機友攝影機構”聯合“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6傾情奉獻《極簡攝影》 讓您快速成長!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此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