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多見于消化道腫瘤轉移,如:胃癌、肝癌、胰頭癌、胰體癌。


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結異常,可以通過觸摸進行自檢。

具體方法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并攏,指腹平放于被檢查部位的皮膚上進行滑動觸診(指腹按壓的皮膚與皮下組織之間滑動)。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測時,滑動的方式應取相互垂直的多個方向或轉動式滑動。通過觸摸自檢,能盡早發現淋巴結異常。特別是淋巴結明顯腫大或迅速變大時,一定要及時就診。
當然,即便發現淋巴結腫大也不要過分擔心。多數炎癥性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遵醫囑進行抗炎治療,可很快治愈,沒必要太驚慌。
但如果摸到腫大超過1厘米的淋巴結、抗炎治療無效,或伴有原因不明的高燒,特別是伴有消瘦(體重突然明顯減輕),持續半個月以上者,有可能是癌癥預警,應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特別是淋巴結無痛性、進行性腫大,表面光滑,質地較韌,抗炎治療無效時,要高度警惕淋巴瘤的可能,到醫院進行排查。別小看了淋巴瘤這個腫瘤家族里的“小字輩”,央視著名播音員羅京、香港實業家霍英東、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滾蛋吧,腫瘤君!》的漫畫作者和電影原型熊頓,都是被淋巴瘤奪去了生命。

淋巴系統是身體的“護衛隊”,淋巴結還是疾病的“探測器”,因此呵護它們,預防其出現腫瘤十分重要。預防淋巴瘤,應注意以下幾點。在與外界刺激不斷對抗的過程中,淋巴細胞在增殖過程中可能失去控制而發生變異,進而可能過度增殖形成腫瘤。盡管淋巴瘤的病因尚未最終明確,但某些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病毒(如乙肝、EB病毒等)感染,免疫功能異常等,常被認為是可能因素。
因此,平時注意預防感染,如吃飯用公筷,勤洗手,都是在幫淋巴系統減輕負擔。有機溶劑、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接觸與淋巴瘤發病風險增加有一定關系,最好少接觸它們。平時應控制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時間,減少電子輻射。吸煙以及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不僅增大身體呼吸、消化系統的負擔,也可能增加患淋巴瘤的風險。

淋巴瘤常是免疫力下降后引起的。而城市白領普遍工作節奏快,生存壓力大,很容易導致淋巴細胞變異,引起惡變,更要重視預防。定期自己檢查淋巴結是否有異常等,也有助于健康。我們不妨適當放慢生活的腳步,調節好情緒,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適度鍛煉,讓身心處在最佳狀態。希望你在好好利用淋巴結這套“疾病探測器”的同時,也注意保護好它的健康。千萬別“虧待”了它,不然,你的健康將少了許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