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 第一節(jié)、靈子術(基本功) 靈子術的基本功是一種不拘泥于形式的在意念控制下的胸腹式呼吸法。對身心要求是意念集中,松靜自然,對呼吸要求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姿勢,分坐站臥三式。坐式有跪坐、盤坐、平坐,以平坐為主。體力好的可采取站式,體弱者采取臥式,跪坐適應日本習慣。下面僅介紹坐式。 (1)平坐式,臀部坐在椅子前緣。兩腿分開同肩寬,兩腳全腳掌著地。凳高以與膝蓋成90度角為準。上身中正平直,含胸拔背,頭微上頂,五指并攏,自然附于膝上(或兩手之拇指屈入掌內(nèi),握拳置于膝上)。全身放松,身體重心置于丹田,上虛下實,這樣有利于集中精神。 (2)站式,同站樁,先輕微活動一下關節(jié),將肢體放松。然后排除雜念,平息凝神。兩腿并立同肩寬,腿微屈。項正腰直,沉肘虛腋,兩手置于身前,十指分開,微屈呈弧形。掌心相對似抱球。姿勢大小高低可根據(jù)自身的體力、病情及其他因素靈活掌握。站穩(wěn)后再用意念體察周身,內(nèi)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有感到不適應之處,用意念進行調(diào)整,盡量使其放松,注意丹田和會陰處的放松。 2、意念,俗話說:氣宜動,神宜靜。擺好姿勢同時,兩目半睜,目觀鼻,鼻觀心,心照丹田,舌自然舐上顎。總要領是:形松意緊,氣沉丹田。 3、呼吸,呼吸法可分基本功和提高功階段。(1)基本功呼吸法,鼻呼鼻息。吸氣時盡量擴胸,小腹自然回收,要求把氣慢慢往下壓,用力的強度要逐漸加大,同時向臍下推進,使下腹充實飽滿,這叫入力丹田。初學時呼氣下壓之力只能達到上腹。呼吸要領是慢勻細長,鼻息不可出聲,一定要量力而行。(2)提高功呼吸法,要領同基本功。呼吸慢勻細長基礎上,呼吸不能再呼時,接著做一個短促的順腹式呼吸,反呼為吸,將原有的達到上腹之氣持續(xù)引入下腹,使下腹充實飽滿,稱為呼氣時的“漏氣法”。吸氣時先吸至胸滿,自覺未吸滿時可保持住所吸之氣,胸腔不縮小。先吐一小口,然后再將氣吸滿,使胸部充分擴張。稱為吸氣時的漏氣法。在開始時先注意呼吸均勻,思想隨呼吸之自然運動,呼吸等量,待呼吸均勻后,才可采用上述呼吸漏氣法,反呼為吸后,再把氣呼盡,續(xù)行一個吸氣,經(jīng)過反復練習,氣感充實有力,腹力益宏而胸益柔緩。 姿勢意念呼吸三者密不可分。自是有利于意念集中,調(diào)勻呼吸意念集中,身體才能松沉,呼吸勻暢;呼吸之柔緩又有助于意念集中和身體放松。 4、練習安排,每日早晚各練功一次,一般第一個月每次練十二個呼吸,練習基本功呼吸法。第二個月每次練習二十四個呼吸,在第一個月的基礎上感到丹田充實有力,就開始提高功呼吸法練習。第三個月每次練三十六個呼吸,三個月后再練功,時間長短不拘,一般可控制在半小時內(nèi)。 5、靈力效應,靈子術效應分為潛動和顯動兩種。潛動時發(fā)出的氣可使白板走動。顯動時身體自發(fā)運動,因人而異,不動亦正常。 6、收功按摩,每次練功畢,全身放松,以兩手相握成手抱金剛印(兩手虎口相交,以右手握左手背,左手握右手拇指,懸置于小腹部)。靜坐調(diào)息片刻,心中默念“手抱金剛印,煉成金剛不壞身”,幾分鐘后,再做簡易頭面按摩,如食指中指擦鼻梁,雙手干洗臉等。 此功法對精神疲勞頗有益處。 二 .
站樁準備
站樁時間
第二節(jié) 靈力之鍛煉 靈力之鍛煉就是靈子潛動術的練功法。它是在熟練掌握靈子術基本功及靈子顯動術基礎上深入一步。如果我們把靈子顯動術定位在初級,顯動術就是高級功。 在靈子基本功效應中,我們基本上遵循,靜動靜的練功程序,即通過身心意的三調(diào)練功,使丹氣充盈,鼓舞血液運動,疏通經(jīng)脈,開啟氣機,沖擊筋骨而產(chǎn)生顯動效應。顯動使體內(nèi)靈子的聚散功能和自控能力達到一個新水平,體內(nèi)陰陽消長氣化運動也達到一個新境界。 一、外靈力的訓練 第一式 (1)兩足分開同肩寬,平行站立,略內(nèi)扣,膝微屈,兩手從體側(cè)攏至小腹臍下丹田處右手心覆于左手背內(nèi)外勞宮相對,口微閉,目平視,摒除雜念,呼吸勻整,意識專注。 (2)兩手重疊反掌,手心向上,虎口對外如捧珍寶鄭重地徐徐提起,接住眼神經(jīng)胸前兩掌內(nèi)旋兩肘橫向分開,擴胸。 (3)上動不停,兩手在面前向外翻掌,舉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上,目視虎口,同時挺起腰膝,引身拔體,但足趾抓地不動,動作反向用力。 (4)接上式,兩手分開掌心向外,十指向上,略臂屈,肘尖略向后,沉肩挺胸,從體側(cè)緩緩劃弧下落,兩膝隨著向下彎曲,臀部下坐,目向前平視兩手又重疊覆于丹田之上。重復四次。
第二式 (1)、兩腿屈膝半蹲馬步,目平視。 (2)、在形成弓步同時兩手向上胸前合抱交叉,距胸前約20厘米,兩掌變空拳,右拳在外,兩拳心均向里,接住眼神。 (3)、上體左轉(zhuǎn)90度。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時拳變掌,分別由體側(cè)緩緩上揮圓,至頭頂上時,左手掌迎接右手背目視兩手。 (4)、然后,反轉(zhuǎn)回來恢復成馬步,同時兩掌由頭上分開,扣指蓄勁,向體側(cè)慢慢揮園下落后又于胸前交叉,掌指扣成拳,右拳在內(nèi),目視兩手。 (5)上體向右轉(zhuǎn)90度,動作同前,方向相反,左右重復四次。 要點:此式大開大合,,為腰中激起法。,轉(zhuǎn)體手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注意腰松垂。直豎,左右轉(zhuǎn)體以腰為軸,帶動上下肢動作,陰陽轉(zhuǎn)換,如日月經(jīng)天,是鍛煉任督二脈帶氣脈的重要方法,同時借助動作外力沖擊胸腹,鼓蕩內(nèi)氣,利用揮園扣肩,使氣到肘。,利用涵掌扣指。蓄力到手,周身氣力也渾厚沉穩(wěn)。意味著從膻中玉堂把氣力激發(fā)掌指,稍節(jié),貫通全身。本式有壯腎腰,固精益氣的作用。 第三式 袖里乾坤 (1)正身直立,松靜自然,兩手握拳,曲肘抱于兩腰側(cè),掌心向上,眼睛向前平視;(2)重心左移,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平鋪成右仆步;(3)右拳變掌,掌心向上,在成仆步的同時,從臍下小腹向左、向右在胸腹前劃一小圓圈,至右肩前腋時,由小指領先,把掌轉(zhuǎn)向外面,手指向下,勁在腕部,經(jīng)胸脅邊緣隨著右腿反臂伸出,立即變?yōu)殛幷疲种讣馀c足趾尖相對,同時面部漸向右轉(zhuǎn)眼看右掌。(4)上動不停,上身直起,左腿伸直,右手直臂,俯掌上舉,在頭頂由大指領先,把掌心轉(zhuǎn)向內(nèi),眼看右掌;(5)接著重心右移,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成左仆步(6)在成仆步的同時右臂屈肘從左側(cè)胸脅邊緣下落,在胸腹前劃一小圓圈,右拳變掌收到右腰間,掌心向上;(7)在右臂下落同時,右拳變掌接住眼神,接著重復以上動作,只有方向相反,動作連做四次。 要點:此式是大升大將,升導氣外放的方法,兩腳重心轉(zhuǎn)換虛實相間,上下起落要協(xié)調(diào)一致,兩臂在體前劃圓時,要以腰帶臂,速度緩慢圓勻兩掌陰陽轉(zhuǎn)換(陽掌向天,陰掌向地),同時動作在提前、體側(cè),構成太極連環(huán)圈,有經(jīng)天緯地,扭轉(zhuǎn)乾坤之意。手眼相隨是導氣外放的重要方法,描太極至肩前臉下時,用兩側(cè)眼角下視同側(cè)手掌。先肩后肘,手隨眼神至處而放松,正氣達于梢節(jié),然后大拇指曲成弧形,自覺手臂太陰肺經(jīng)上有得氣感。本式有達氣機,舒肺氣,長功力之效。 第四式 混元一氣 (1)松靜站立,兩腳平行,同肩寬或稍寬一些,上身正直,眼睛向前平看,兩手自然下垂,(2)左手叉腰,拇指在后。同時,左足向左轉(zhuǎn)45度,站穩(wěn)成左外八字。 (3)右臂側(cè)伸,抱掌向上接住眼神,以丹田為中心在身體前側(cè),順時針緩慢旋轉(zhuǎn)一周,兩腳心隨左右而移動。到頭頂上方時,直臂上插,掌心向后,手指向上,兩膝順勢挺直,眼看手掌,手臂落在膝關節(jié)水平時,屈膝下蹲成左馬步,手掌到襠前方時,稍停,兩眼下視手心,凝神蓄勁片刻松肩、肘、手,讓氣達梢節(jié)。 (4)上動不停,再從右下方側(cè)平舉與肩同高時,由小指領先,把掌心轉(zhuǎn)向下,在體前逆時針緩慢旋轉(zhuǎn)一周,兩腳重心隨左右而移動。手掌到襠前方時,稍停,兩眼下視手心,凝神蓄勁片刻松肩、肘、手,讓氣達梢節(jié)。然后右臂同時外旋使掌心向上,從左臂下面向上曲肘托起,掌指向后,上身隨腰軸,由左向右扭動,兩足不動。上動不停,右臂屈肘仰掌在頭頂上方,上體微后仰,仰首上視掌背。 (5)兩肘屈膝挺直,右掌上托,順勢從右上方俯掌下落與肩平時,由大指領先,把掌心轉(zhuǎn)向上,以右小指一邊的掌側(cè)沿水平線旋至右前方,眼看右掌。 (6)上動不停,曲肘向右胸前內(nèi)收,手背向外,虎口向上,勁在腕部,成一彎鉤隨即把手指向下豎掌,貼攏胸腹部,緩緩下垂至體側(cè)。 (7)左手左腳復原,換右手右腳,起勢做以上動作,方向相反,左右各六次。 要點:此式為潛動運氣法,直立手臂向上時,吸氣,下蹲手臂向下時,呼氣,太極連環(huán)十本式動作的核心,蓋宇宙陰陽未判時,一氣混茫,當自然界陰陽二氣,相互搏擊時,則產(chǎn)生清升濁降運動,生則為陽,降則為陰,陰陽異立,兩儀分焉。于是,春秋代序,四象輪旋,一年而周,人體一小天地也,臟腑之氣,營衛(wèi)氣血也隨大自然的陰陽升降,樞軸運動,而進行陰陽消長的生理活動,本式呼氣象征人與天地相參,臻其合化,自然為妙,故作太極轉(zhuǎn)動,圓活外宣,氣田神聚,同時,身體重心隨上肢順逆環(huán)傳而在兩腳,左右移動,虛實相間,始終與腰為以臂為杠桿,帶動肢體,氣貫丹田,力達四梢,氣力到手,此乃潛運內(nèi)氣之法。整個動作要求:手眼腰身,與精神氣力合為一體,一氣呵成。本是循貫營衛(wèi),調(diào)暢氣血,促進體內(nèi)氣化運動,行之且久,必能醒腦提神,活元強身。 第五式 (1)身體自然直立,兩臂慢慢向前平舉,掌心向下,待與肩平時,以大指領先,兩手掌翻轉(zhuǎn)一圈,成豎掌,掌心向內(nèi),接住眼神。(2)上動不停,隨兩臂曲肘回撤,以小指一邊的掌側(cè),領先把掌心轉(zhuǎn)向外側(cè),手臂從身體兩腋兩腰尾骶,關節(jié)方向,向下伸出去,腰胯及兩下肢,也隨之下蹲,足指抓地,兩眼向前平視.(3)上動不停,兩手伸出時,手臂和兩腕,順勢向背后,使掌腕帶動臂,翻滾轉(zhuǎn)一圈。(4)接著,兩手呈弧形路線反掌抬起,回至身體前方,以小指領先,兩位關節(jié)向內(nèi)旋轉(zhuǎn),呈豎掌,掌心向內(nèi),接住眼神。(5)上動不停,以兩臂關節(jié)為軸心,兩臂緩緩下落,回到腰際,掌心向上,隨兩臂曲肘上體,至氣戶穴處。反掌向胸前貼攏,兩肘橫向分開,擴胸,掌心向內(nèi),手指向下,兩虎口相對,同時上身直起,兩手伸直,兩腳盡量提踵。(6)上動不停,兩掌近體沿任脈向下引致丹田成抱式,兩腳同時緩緩落地站穩(wěn),靜養(yǎng)片刻。按以上方法重復做四次,收功。 要點:此式為靈氣回轉(zhuǎn)術,上身正直松柔舒適,下肢要繃緊有力,提踵挺身舉手時吸氣,下腿下腰時呼氣。此式中一上一下,一南一北,一前一后,一陰一陽,兩手指描太極圖。喻如兩輪還丹,招攝天陽和地陰,上經(jīng)勞宮,百會,下自涌泉、會陰相向引向丹田,流入體內(nèi)。本式與第一式“丹田提氣法”要求氣息上升相反,呼吸與氣脈要配合動作導引,使氣息下降。如兩手下落時要注意使臂肘微曲,則曲池穴開,氣脈能夠通暢運動,兩肩也松開下沉,是身體兩側(cè)的膽經(jīng)少陽脈領先下降,上肢與腰以上至肩部等氣脈也隨之降至兩腿。兩掌腰胯時,足趾抓地,使兩腳心的涌泉穴自然合攏,氣脈即能降至十二經(jīng)的井穴。故本式具有舒筋活絡,平肝潛陽,增強腸胃機能的功效。 收功時,雙手合十,氣氣安空,與第一式呼應。 二、內(nèi)功靈力鍛煉法 1、坐式 正坐:坐于床上,先屈左足(左右可不拘),以腳掌貼于左腳大腿底,再屈右腳,而置于右腳脛側(cè)面,近大腿處,腳心向上。可以準備一軟綿坐墊,使臀部較高,足較低,下腹方易入力。頭平身正,前身微向前斜降,臂部向后凸,腹部前凸,兩手掌心對正相握,全身重力安放臍下,全身放松。 動息:正坐之后,乃前視定一目的物,然后,由臂吸入空氣,輕輕送入丹田(臍下寸余),稍停片刻,微啟其口,慢慢將氣呼出,是為一呼吸。如是二十一呼吸。行完進行下一步。注:呼吸方法是,吸氣時,腹略張,呼時略縮,但必須順其自然。 靜息:行完二十一回動息后遂閉其目,此時呼吸俱由鼻孔,氣息出入宜慢緩細長,一呼一吸及腹之伸縮,亦宜任其自然,不可用力,約坐二十分鐘,進行下一步。靜息呼吸法次數(shù)不拘。 靈動:在續(xù)行靜息中,覺得最靜時,乃慢慢舉起兩手,上臂直垂,略離兩肋,下筆則做水平線,掌心向下,離大腿約五寸許,頻頻注意靈力充實雙掌。此時諸緣摒絕,萬念皆空,自覺心輕體快,恍如浮游太空,兩手間自覺暖氣一般,在掌心沖動,達到靈能強固時,能使兩手自由升降,及左右移動,繼而兩手十指相并,有如觸電狀。所謂“我掌自在靜,雷發(fā)丹田氣”,達到此境界時,則靈能已通,為別人治病依賴此也。 2、立式 正立,頭平身直,如基礎站樁姿勢,兩手相握,其法以右手四指,包括左手四指,而兩大拇指互相交叉于內(nèi),指面相貼,輕輕握住,放于臍下。向前視定一目的物。全身放松。其余步驟同坐式 3、收功: 練功完畢,先開口呵氣,次略動身體,次解開手部,次伸開腿,最后徐徐起立,其余同 第四節(jié)
靈子術基本功是靈子術的根本功,靈子術的精髓有三:安放重心,入力丹田,凝結精神靈力,而入力丹田核心,所以靈子術講究呼吸要達氣功精進,必須在呼吸上下功夫。從養(yǎng)生上說就是“氣氣歸臍,壽與天齊”。行止坐臥不離這個。作者的體驗是:丹田常存三分力,從練功層次看,靈子顯動的基本功是提高功的必由之路,初學者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要按規(guī)定的步驟逐步提高。牛步雖遲終至千里,后跳迅速,終無可用。
總之,靈子術是以健身療病為基本訓練宗旨,對于基本功法和靈力鍛煉就應特別嚴格,特別刻苦,特別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宜誠,不誠無以置信,不信無以置靜,不靜無以做功,無功無以致用。醫(yī)病尚不可,欲求抗病延年,豈可得乎?,應以實事求是,不為環(huán)境推移意志,下決心不屈不撓的精神刻苦訓練,才可得心應手,獲得功力! 第三節(jié) 靈子板靈子潛動練功法 靈子作用有兩夫類別,即“肢體自動”和物體自動”,前者叫“靈予顯動作用”,后者叫“靈子潛動作用”。靈子顯動作用是靈子由氣作用于練功者自身而顯現(xiàn)肢體自動;靈子潛動作用則是靈子內(nèi)氣外發(fā),作用于他物而顯現(xiàn)的物體自動。靈子顯動和靈子潛動是對練功者而言的,顯動作用顯現(xiàn)于外面”產(chǎn)生“肢體自動”,潛動作用活動于 內(nèi)里 ,產(chǎn)生“內(nèi)氣”、滌蕩 。靈子潛動的練功方法是已經(jīng)練成靈子顯動的練功者,將自己的顯動作用轉(zhuǎn)化為潛動作用,再將此潛動作用,轉(zhuǎn)化外發(fā)傳達子別的物體,使物體發(fā)生“氣致物動 (物體顯動)。所以,靈子潛動絢練功過程,實際上包括靈子顯動、內(nèi)氣滌蕩、運氣外發(fā)、氣致物動四個方面。下面敘述靈子潛動的練功方法。 一、準 備 1.功力上的準備
2.精力上的準備 修練靈子顯動作用時,對呼吸沒有特定要求,面修練靈子潛動作用,則必須先練一段時間的“多凌吸人式擴胸深呼吸,一般為三吸一呼式,(具體做法見靈子顯動的練功方法一文的“呼暖”項)。如果在練靈子在顯動階段,于每次練完顯動之后,就練“多次吸入武擴胸深呼吸”,等到靈子顯動練成功之后,練靈予潛動精力上的準備也就完成了。靈子板實驗是靈子潛動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是形成和強固靈能的一種練功方法。 用 具 1.靈子板 凡是練靈予潛動作用的人,必綴先置備幾塊練功用的“靈子拔”。靈子扳的制作是: ① 材科:采用質(zhì)地松輕的木料(如去油北松木或梧桐木),創(chuàng)面手感光滑,周邊倒角溜圓,選用質(zhì)輕、粗疏(指本質(zhì)組織)、千燥、堅硬(即不易變形)的本材,如杉木、桐術、檜術等。 ②靈子板呈長方形,長20厘米,寬12厘米,厚0.6厘米,約可容納五指并攏的手掌,或稍大一些尺寸{做成25×15×1(公分)的長方形木板塊 ③ 做法:上下面刨光刨平,四邊直,棱刨成半圓形,尖角處“倒角” 。 ④ 涂漆 表層涂洋干漆,或不涂漆,但應磨光滑。 ⑤ 數(shù)量:靈子板初練時,其備一塊就已夠用,等練到一塊能夠潛動以后,再逐步增加至三塊、五塊、十塊、二十塊、三十塊、五十塊,以至一百塊為止。一般練到三十塊能夠潛動,就已初步具有治療疾病的功效了。 2. 平滑桌石 初練靈子潛動的時候,應把靈子板安放在極平極滑的桌面或地板上。 3.任意物體和任意平面 靈子潛動已修練成熟時,對任何物體,如:書本,碗碟、臬椅等,在任何平面(也包括不平的地面)都能施行。不限定于靈子板和乎滑桌面,但在初練階段,必須采用靈子扳在光滑平面上施行,即使靈子扳已修煉成熟而練其他物體,初練時還是以在平地上練習為宜。 三、手 法 1. 按壓式 將靈子板放在極平的光滑平面上,伸出右手,手掌攤平,掌心向下,手指密接并捷,緊押千靈子板上。 2. 離接式 將靈子板放在極平極滑的平面上,“輕按”右手掌于其上,不可用力,掌與板之間,似接似離,大約有可以插入一片薄紙的空隙就行。 四, 程 式 靈子潛動練功的程式有 按壓式,離接式,指端式,一指式,指甲式,手腕式等。 五、順 序 手掌按壓式和離接式是練潛動基本練習式,待基本練習式練習成熟后,可進一步練習其他程式,其順序是:手掌式練習成熟后,用手指端按壓木板練習;手指端練習成熟后,再用一指,或中指的指甲按接木板練習;措甲練習成熟后,再用手腕練習,右手練熟,薦練左手。 六、要 領 1.勁發(fā)全身 練靈子潛動,和靈子板接觸的部位,雖僅手掌,手指,或手掌手指的一部分,而其“內(nèi)氣”作用則發(fā)之于全身。 2.意態(tài)超然 手押靈子板,切不可“勉強用力”或絲毫用意”而使之動,應任其自然動止就行。處之泰然,不要急燥,不要緊張。 3.循序漸進 練習靈子潛動,要循序漸進,不可冒進,也就是要依物體的輕重程度(靈子板的多少)而定,練習的先后順序先練輕物,后練重物,這是原則,若功力未進而驟試重物,則勢必失敗,切宜注意。 4. 精氣作用 靈子潛動是靈子妁精氣作用,而非人的體力所致,靈子潛動與否,和練功者的練習程度,即功力進展有關,而和練習者的體力大小無關,最大功力的潛動,必須進行最大努力的實習才能成動,否則難以實現(xiàn)。練功到潛動功能強大后,即使很重的車輛,練功者只要用手指發(fā)功,就能使車輛快速前進,這種推力,遠遠大干練功者的體力所及,可見迭是靈子的精氣作用.而與練功者體力無關。 5. 整體觀念 練習多塊靈子板潛動,在觀念上,應將多塊靈子板當作一個整體,不能認為是多塊板的湊合,更不能存有多塊靈子板難練的觀念,應該認為就是一塊板。 七、動 象 靈子顯動是靈子潛動的基礎,靈子潛動是靈子顯動轉(zhuǎn)化生成的。由于作用不同,靈子板動的實質(zhì)是不一樣的。 1.靈子板顯動 靈子顯動作用時,用顯動的手押靈子板,由于手和靈子板之間的摩擦牽引,帶動靈子板運動,這種運動是力的作用生成的。是靈子板顯動,而不是靈子板潛動。 2.靈子板潛動 靈子顯動作用時,化顯動作用力為潛動作用力,產(chǎn)生“內(nèi)氣滌蕩”(靈子振動),然后將潛動的手押于靈子板上,此時,自我處于超越之境,毫無閑散意識雜于其間,純由靈子內(nèi)氣作用,傳到靈子板的上下表里全體,靈子板就會漸漸地緩慢靈動,功力強大時,接觸不接觸都行。此即靈子板的潛動。在這里,無論是顯動還是潛動,靈子板都在動,潛動并不是靈子板不動,只不過顯動是由手的牽引帶動,潛動是由內(nèi)氣的激發(fā)作用而已。 3.靈子潛動的隔物傳遞 靈子潛動除能直接作用外,還能隔物傳遞。將靈子板放置在桌子上而施行靈子作用,“有時”(功夫適當時)可使桌子和靈子扳一起“靈動”這就是靈子潛動的隔物傳遞。雖然有時因靈子作用達不到桌子“靈動”,但和靈子作用沒有傳到桌子,桌子不能靈動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是靈于作用已經(jīng)傳到桌子,只是因為“動力”不足而桌子不能靈動,這屬手需進—步練習的問題,不是不能動的問題,初學者應加注意. 八、功 法 啟動實驗
(一)準備 1. 選好平臺(桌面,平地),將靈予板置放在平臺桌面上。 2.練靈子顯動一段時間(約數(shù)分鐘) (二)押掌潛動法 第一式:用一塊靈子板 手掌攤平,手指密接,緊壓予靈子板上,不期其顯動,而讓靈子板自然地潛動潛動不是不動,靈子板還動的,只不過動的激勵因素不同而已。各人出現(xiàn)潛動所需要的時間長短雖很難一定,常因人而異。然而,靈子顯動修煉得很好的人,只須用手緊壓靈子板,有時只數(shù)秒鐘至數(shù)分鐘,其潛動現(xiàn)象就自然地出現(xiàn)。 第二式:用兩塊靈子板 方式、要求同一式,但練習時,心中不可存二塊板的念頭,而應認為此二塊板就是一塊整體,尤其重要。精神要安寧,不用意,不用力。在練一塊靈子板潛動時,常急速回轉(zhuǎn),兩塊靈子板潛動時,則不回轉(zhuǎn),只慢慢地前進。 練習靈子潛動作用時,態(tài)度應該非常肅靜,不可流于急燥,急燥則靈子板的運動是顯動作用而不是潛動作用初學者對于此顯動、潛動,原難區(qū)分,然而練到一定程度,就能自然體會到。 第三式: 用三塊靈子板 必須在二塊板練得熟的基礎上,再練三塊靈子板。方式、要求同二式。通常,三塊靈子板的潛動,比兩塊板的潛動更慢,心中不可有絲毫的用意,須聽其自然發(fā)動。 若三塊板的潛動已經(jīng)修成,則對靈子潛動的訣竅便已領悟,此時再反過來練一塊、二塊、三塊,反復多遍。 第四式:用五塊靈子板 將五塊靈子板重疊放置, 板和板之問不能有空隙,然后肅靜地練習,方式、要求同上式。 第五式:用十塊靈子板 十塊相疊的方式同五塊,練功方式也和五塊相同。練功時更應肅靜,不可用意。十塊潛動,一般耍練好幾天才能成功,至少也要兩至三天。其與顯動作用的一日成功難易自見。 第六式 用十塊靈子板 方式.要領同十塊,唯練二十塊靈子板,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十塊.逐漸增加到十三塊、十五塊、十七塊,直至加到二十塊,這樣練習才能收到明顯功效. 第七式 用三十塊靈子板 二十塊靈子板潛動練成以后,可直接加至三十塊練習,而不必漸次增加。練功者也可先練二十五塊,而后練三十塊,和直接加至三十塊練習進行比較,看何種效果更快更好。 三十塊靈子板潛動練成后,即可應用于輕微疾病的治療,所以三十塊是一個關鍵階段,即具有初步發(fā)氣治病能力的階段,學者從一塊至三十塊的練習,必須加倍努力,方能體會得其中三昧。 第八式:用五十塊靈子板 方式、要領同前式,但三十塊以后的練習必須站著練。從三十塊加到三十五塊,四十塊、四十五塊,最后至五十塊每加五塊練習一次,至五十塊而能潛動自如,則潛動功夫已深,能力也就強固。此時,已算掌握靈子潛動功力的一半了,具有普通治病的能力。 第九式、用七十五塊靈子板 方式、要求同上式,取站立姿勢,潛動較五十塊難實現(xiàn),但應堅持,練習既久,定能潛動,至此,可用于重癥治療。 第十式:用一百塊靈子板 方式、要求同上式,取站立姿勢,堅持練習。 押掌潛動落,以一百塊靈子板的潛動為最高限度,雖然一百塊以上也可以訓練,但一百塊潛動的功力,在治療方面運用已綽綽有余,押掌潛動的程度,至此已臻極端。 (三)回轉(zhuǎn)潛動法(各式均只用一塊靈子板) 第一式: 用一塊靈子板 預備式同前述,即選好場地;是子顯動一段時聞;然后正式練運轉(zhuǎn)潛動.手指密接,手掌緊壓在一塊靈子板上,讓其慢慢地向前進。當靈子板慢慢地向前行進時,自己身體也慢慢地跟隨前進,起初,靈子板前進得很慢,繼而速度大增,終至會在室內(nèi)旋動 初練回轉(zhuǎn)潛動時,眼睛應該緊閉,待靈子扳前進后,始可開眼,練習時,靈子板應放在光滑的竹席上,或光滑的地扳上,靜心練習。 第二式;用一塊靈子板 上式靈子板已能漸漸前進時,這時,一手壓于板上,不可輕離,而身體也要跟著靈子板一起前進,終則在室內(nèi)旋轉(zhuǎn),一似靈子板有很大的速力,甚至自己的身體不能跟隨前進而倒伏于地,不及追隨,其功力殊屬不可思議。 第三式。用一塊靈子板 以上練習已獲成功后,此時身體可不隨靈子板前進,只要甩手緊壓靈子板,任其在地上回轉(zhuǎn),而自己身體不動。選時,靈子板愈轉(zhuǎn)愈烈,終至雖手掌十分用力緊壓,而靈子板就好象要脫手飛出去似的按捺不住。這時應注意,雖可用乎使勁按壓,但決不能使靈子板發(fā)生顯動(即由手的顯動帶動靈子扳動)。若發(fā)生顯動則潛動會受到阻礙,練習時應加以注意。 第四式;用— 塊靈子板 上面的練習成功后,改用左手壓靈子板,使左右手都能回轉(zhuǎn)潛動,惟這時容易變?yōu)轱@動,應保持態(tài)度鎮(zhèn)靜,使靈子潛動純出乎自然,而決不可加以絲毫的意念,這回轉(zhuǎn)潛動琺修煉成熟后,治病的功效更大。 回轉(zhuǎn)潛動琺各式,均只用一塊靈子板練習,不用幾塊扳重疊。 九、后 記 以上敘述了二種基本潛動練功琺:押掌潛動琺和回轉(zhuǎn)潛動法,對此,練習者如能悉心修煉,則其潛動能力已非淺顯,但這種運用,各人都應靜心體會,不可拘泥于文字敘述,勤加練習,方能成功。 押掌潛動法是練靈子潛動作用的根本功夫,必須從一塊到十塊修煉成熟后再加板數(shù),事關重要。 除上述的兩種外,還有皮膚潛動法、措甲潛動法、聯(lián)接潛動法、桌子潛動法、椅子潛動法、間隔潛動法等,但上述兩種是基本功法,讀者應勤加練習。 所有的物體都能傳遞靈子潛動作用,不過,有難易程度的差別對于組織硬而疏的物體,容易傳達,對于組織軟而密的物體,就難傳導,而且還跟功法有關。 靈子顯動練功法二
“靈子術”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其功法是從清康熙初年就有記載的“合掌拜佛功”發(fā)展而來。《楚辭·云中君》注云:楚人名巫為靈子,巫有巫術也就是靈子術,靈子的特點是產(chǎn)生“四肢自動”,也稱“靈動”,所以“靈產(chǎn)”就是“具有靈動功能的人”。靈子作用有兩大類別,即“肢體自動”和“物體自動”,分別稱為“靈子顯動作用”和“靈子潛動作用”。靈子顯動術就是練就靈子作用的功法。本文介紹的是靈子顯動作用及練法。 1.自然呼吸:靈子術在練顯動過程中,不采取特殊形式的呼吸法,自然呼吸即可。 2.多次吸入式擴胸深呼吸:每次練過“顯動”之后,可以練(也可以不練)多次吸入式擴胸深呼吸。采取正坐或正立姿勢。正坐時姿勢同上;正立時,雙手拇指置于手掌之內(nèi),余四指緊握拇指,成握固形式,腳趾抓地。然后,閉目合口,鼻吸口呼,慢慢地從鼻孔里吸氣,擴張胸部,小腹微收,先慢慢地吸一口氣,不呼出,如此幾次,待吸足氣時,屏數(shù)秒鐘,口稍開,慢慢地將氣作一次性細長呼出。呼氣時胸部復原,下腹舒張,但不可用力,須任其自然。呼吸速度以每分鐘l~2次為最好,吸呼的時間之比為2:l,即如吸氣20秒時,呼氣約10秒,依次類推。每回呼吸10次,即5到10分鐘,在每次練過“靈子顯動”之后,長期施行,身體大有好處。 四、功法(坐式立式相同) 1.起勢: 第一式:兩臂前伸。正坐或正立姿勢擺妥后,兩手平舉,向前伸直,掌心向下,使手腕的肌肉緊張;手指互相緊密并攏,手掌用力,使全身的力完全注于兩手掌上,態(tài)度從容(圖三)。 第二式:合掌曲臂,在原位將兩手以手腕為軸心內(nèi)翻,使掌心相對,并互相靠攏成合掌式,輕輕用力,然后曲臂,將合掌的手臂向胸前移動,置于距胸部二寸許處,四指朝上,拇指近胸(圖四)。此時,使相對著的左右手中指第三節(jié)突出接觸的部分用力,此用力點稱為“真點”。 2.動象: 第三式:前后動(拜佛式)。合掌瞑目,在真點輕輕發(fā)力,默念“靈子顯動”數(shù)遍,歷數(shù)分鐘,就會發(fā)生合掌的手慢慢抖動,逐漸加強,然后發(fā)展至前后移動,繞軸轉(zhuǎn)動等,成合掌拜佛形式(這就是我國古代的“合掌拜佛功”。《性命圭旨》序中說:近一方士,教人伏氣捻訣,頃刻開關,四肢搖戰(zhàn)。《江湖行腳錄》中說:氣流充沛有良方,拜佛何勞客點香,壓肋抽添亦可效,行持得訣手中央。均是指的合掌拜佛功)。若顯動發(fā)動不起來,稍用意念導引,誘發(fā)其動機,亦無妨礙,又在顯動發(fā)生之后,亦可用意念激發(fā),使運動加強,或用意念抑止,使運動減弱。假如取放任的態(tài)度,聽其自然,則運動會逐漸變?yōu)檫t緩,或轉(zhuǎn)成別的形式運動。
第四式:上下動。前后動發(fā)生以后,不多一會作用激烈,便會有上下動相繼發(fā)生,或者略微用意念誘導,使前后動轉(zhuǎn)為上下動,但心中對動作究竟是如何演變的則不可有所思慮。第 五式:自由動,身躍動。前后動、上下動相繼發(fā)生后,隨著幅度的增大,相合的手掌會逐漸分開,前后上下的運動,極其方由,演成種種變態(tài),成為自由動的形式。當自由動發(fā)展激烈時,不僅手掌兩臂小住地活動,全身也會出現(xiàn)縱跳和躍動。當躍動激烈時,應注意用腳掌先著地,不要用腳跟,以免損傷神經(jīng)系統(tǒng)。如果躍動極為激烈,難以控制時,可把眼睛睜開,意念動作變慢,則躍動自會慢下來。在顯動作用修煉得圓滿純熟時,前后動、上下動、自由動、身躍動等混為一體,很難加以區(qū)分。 靈子術治病術 靈子顯動治病法 靈子顯動的特點是產(chǎn)生強烈的節(jié)律性肢體自發(fā)動,這是靈子內(nèi)氣發(fā)動的結果,可用以治病(為自己和他人)強身, 益壽延年。 一、是子顯動治病的含義 1.練功治病 靈子顯動具有練功治病的功效。靈子顯動的練功過程,也就是靈子顯動練功治病的過程,許多疾病,往往在練功過程中就已經(jīng)治愈了,這是因為靈子顯動可以疏通氣血,扶正祛邪,即話潑身體氣質(zhì),旺盛機體功能,功能加強了,疾病窟然也就治愈了。 2.運氣治病 一般氣功都具有練功過程中治愈疾病的功效,靈子顯動的練功過程也是如此。但是,這種練功過程中治愈疾病的作用,并不是靈予顯動治病的真正含義。靈子顯動治病是有它的特殊含義的,即運用靈子顯動的手掌或手指,采取規(guī)定的手法,對病患部位進行運氣治療。這才是靈子顯動治病的真正含義。 二、靈子顯動治病的要求 1.靈子顯動治病,必須賴于手掌或手指的靈子顯動(必要條件),否則不能奏效。 2.治病用的靈子顯動,不能象練功時那樣顯動十分激烈,只要使手掌或手指微動就行。若是顯動過于激烈,其作用只能及于病患外部,不能對內(nèi)里產(chǎn)生影響。因此,一旦手部發(fā)生激烈顯動,必須加以抑制,才能收到治療效果。 3. 靈子顯動冶病, 必須在顯動練得純熟時施行。如果顯動還未練到圓熟, 即用它來治病,則會發(fā)生顯動突然停止的故障,即當顯動的手掌或手指,剛接近到病患部位時,顯動突然停止,這時應按照曲臂凝掌(對指)的方式,反復練習數(shù)次,等練到手掌不必甩力使能自然顯動,然后再向患部接近,即可避免發(fā)生顯動突然停止的故障。 三、靈子顯動治病的手法 1.按撫法(押法) 按撫法是用靈子顯動的手掌或手指,輕微接觸、密切貼于患部皮膚,進行靈動按撫,既不用力按壓,也不脫離接觸,更不移行摩擦。至于是用手掌按撫還是用手指按撫,這要根據(jù)病患范圍的大小來決定,并不是指用力的大小有區(qū)別。如病患部位范圍大,則用手掌按撫,如病患部位范圍小, 則用手指按撫。 施行按撫法時, 應使整個手掌部位都密切貼于病患部位的皮膚上;施行手指按撫法時,則可根據(jù)情況,使用食、中二指,或食、中、無名三指的指腹部按撫患處, 在特殊情況時,可使用拇指接觸。 按撫法只產(chǎn)生手和患部肌肉的顫動(因手是處在靈子顯動狀態(tài)), 面不是產(chǎn)生手和患部肌肉的相對位移,即不產(chǎn)生摩擦。 2.摩擦法 摩擦法是用靈子顯動的手掌或手指輕輕摩擦患部肌肉的意思,摩擦不需用力, 只用輕微的靈子顯動的“自然動作”進行摩擦。 摩擦法是在患部范圍較大時運甩,如果病患范圍艱大,推行摩擦不能及于整個患部的時候,則可使手掌或手指在整個患部進行回轉(zhuǎn)摩攘。施行摩擦法時,如果顯動激烈,刪作用很難傳到患部澡處, 應抑制激烈顯動, 使恢復微動狀態(tài)慢慢地進行顯動摩擦。 3.凝掌法(手掌離撫法, 勞宮發(fā)氣法) 凝掌法是手指密接并攏, 運力于掌面及指部, 使整個手掌顯現(xiàn)靈子顯動。而后對患部進行發(fā)氣治療,凝掌法運用時,手掌不和皮膚接觸,須離開皮膚三到五分左右(市尺), 而將靈子顯動作用“感應”,施之于病患部位,所以又叫離撫法。使用時,若患部范圍較小,手掌不可和患部錯位太遠, 若患部范圍寬大而手掌不能完全遮蓋患部時, 則可把手掌移動,行離撫摩擦,使整個患部都能治療到。 4. 凝指法(手指離撫法, 手指發(fā)氣法) 運力于手指使之產(chǎn)生靈子顯動, 以顯動的手指對患部進行發(fā)氣治療。治療時,手指離開患部皮膚約三到五分左右(市尺),不和皮膚接觸,而把靈子顯動作用輻射傳于病患部位,而不是接觸傳遞。 和凝掌法相同,如果患部范圍狹小, 則手指亦不可和病患部位錯位太多,如果患部范圍較大,則手指可向患部整個范圍移動,而向患部全面的“傳感”靈子顯動作用。 當在凝指的時候, 若是顯動過份激烈,則亦應加以抑制,使顯動輕微, 方能收到治療效果。 一般運用靈子顯動治病,大都只使用按捶法(押法)和摩擦法兩種, 離撫法(離體發(fā)氣) 只在按撫法和摩擦法使用有困難時才使用。不過,在使用靈子潛動作用對他人進行發(fā)氣治療時,離撫法則常是主要采用的手法。 |
|
來自: 六如不二 > 《內(nèi)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