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備勢 坐于蒲團之上,頭正頂平,上身正直,松肩含胸,腹部宜松,口眼微閉,頭頂百會與襠下會陰穴成一垂直線,鼻尖、臍和丹田應在這條直線上,兩小腿交叉盤起,腿位以個人感覺自然、舒適為宜。然后,兩手于丹田前結“太極印”。 舌舐上腭,鼻呼鼻吸,自然呼吸,全身自然放松,松而不軟,緊而不僵。 2.合抱太極式 預備勢坐好后,兩手與胸相距約30厘米,兩手指似彎非屈,似夾非夾,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兩手指分開相距3~5厘米。 然后,兩手慢慢向外拉約10厘米。 再徐徐向內合,當兩手指合到約2厘米后時,兩手再慢慢向兩側拉開。 如此兩手來回開合練習,但要求兩手的開合動作越慢越好,好似手中抱著一個氣球,松之怕飛脫,過緊又怕擠炸,合則慢慢按扁氣球,開則仿佛氣球彈性力把兩掌撐開。 開時吸氣,合時呼氣,均以鼻吸鼻呼,一定要做到深、勻、細、長地與兩手的動作配合。慢慢用心去體感它,當練功者達到一定功候,就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氣感。 3.渾元歸一式 當合抱太極一式練習5分鐘左右,兩手間氣感很明顯時,開始做本式。兩手在胸前相距3厘米左右抱住氣團不動,意想這個氣團分成兩個小氣團,分別從兩手內勞宮穴進入,并沿兩臂上行到胸部膻中穴,合二(小氣團)為一,成一大氣團后,再沿胸腔下落到下丹田。在吸氣時引導,每吸一次氣引導1遍,連續引導3遍,呼氣時任其自然,用意不用力。 3次引導完后,兩手再自然下落,內外勞宮穴相疊放在下丹田處。 意注下丹田,用順腹式呼吸法,即意想下丹田好似一個陰陽魚,吸氣時慢慢的漲大,呼氣時慢慢的縮小,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練習30分鐘左右為宜。 4.氣歸丹田式 用順腹式呼吸法,意守下丹田30分鐘后,兩臂與肩同寬向前平伸,手心向上,高與肩平,全身放松。 意想兩手心各托著一個又熱又重的氣團,意念1分鐘后手掌即有氣感,兩手慢慢再向左右分開成側平舉。 然后,兩手掌自左右兩側緩緩向頭頂上方合攏,同時以鼻吸氣,意想氣團隨手掌貫入百會穴。 兩手掌到頭上方時,再翻轉手掌,掌心向下,經面前慢慢下按,同時鼻吸氣鼓小腹,意想氣團進入下丹田。 兩掌按至下丹田處后,再翻掌,慢慢又恢復側平舉,同時以鼻呼氣。當兩臂成側平舉后正好呼完氣。然后又再吸氣貫氣,如此連續貫氣3次,即做3次呼吸。在貫氣的第3次吸氣后,兩掌下按至腹部時,兩手內外勞宮穴相對疊放在下丹田處。 此時閉住氣(不呼不吸),兩手順逆各揉旋丹田3圈。揉旋完后,兩手不動,用鼻把氣徐徐呼出。 5.閉息收功式 接上動,腰臀胯膝緩緩向下用力,上身慢慢向前俯,兩手抱住丹田。 隨下沉身之勢,鼻徐徐吸氣進入丹田,同時收陰提肛,丹田得氣外漲,徐徐隆起。 氣吸滿后,略停3秒,再徐徐起身,鼻徐徐呼氣,同時小腹放松,小腹自然收合。此動作連做7次,沉身、收陰和鼻呼吸要配合一致。 此功每日練習一次,3個月后,丹田內氣根基已固,此時進行指勁硬功修煉,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
|
來自: 隨風eyub5upke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