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話糖——糖化血紅蛋白 2016-06-05 22:03閱讀: 東城話糖——糖化血紅蛋白(回歸篇) 封筆1年后,由于個人一點小問題,文章一直沒有更新,想了想,這個話題還是繼續吧。最近看各個app的軟文,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決定還是繼續更新博客。下面講講今天的閑扯的容——糖化血紅蛋白 X啥叫糖化血紅蛋白: 這個糖化血紅蛋白有個比較高大上的名字:全稱為:血紅蛋白β鏈(血液)-N-(1脫氧果糖1基)血紅蛋白β鏈。有了這個名字我們就懂了——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葡萄糖與血紅蛋白β鏈N末端纈氨酸殘基,以共價鍵結合成的穩定的化合物。為避免混淆,國際專家組織建議,糖化血紅蛋術語應為HbA1c,在有些地方會縮寫A1C描述糖化血紅蛋白。(所以啦,看到化驗單寫個A1C別激動,那就是HbA1c) 還有個概念(糖化蛋白): 糖化蛋白,通過非酶促反應作用將糖基加到蛋白質的氨基酸基團上。合成的速率與血糖的濃度成正比,直到蛋白質降解后才釋放,故能持續存在于該蛋白質的整個生命中。(很好理解,蛋白肯定不止血紅蛋白一種,比如白蛋白、血紅蛋白、清蛋白、晶狀體蛋白、膠原蛋白呀什么的所以有糖化蛋白這個概念)  為啥糖化可以成為評估糖尿病人血糖穩定性的指標: 因為其合成速率與紅細胞所處環境中糖的濃度呈正比,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HbAlc含量也會相對增高;它積累并持續存在于紅細胞120d生命期中,在紅細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的HbAlc也會保持相對不變。因此,HbAlc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測量方式(可忽略): 糖化蛋白的檢測有高壓液相色譜(HPLC)法可精確分離HbA1各組分;并分別得出HbA1a、HbA1b、HbA1c、HbA1d 加載中... 內容加載失敗,點擊此處重試 加載全文 的百分比,陽離子交換柱層析法CV(2%~16%),測定的血紅蛋白類型為HbA1 參考值:HbA1c 4%~6%(HPLC法)。 糖化和平時血糖的關系(可以用來裝逼):  平均血糖值eAG (mmol/L) = 1.59 x HbA1c – 2.59 。這個公式,自己可以平時算算。 HbA1c對組織的作用機理(重點,也是干貨): 長期高血糖狀態能加速HbA1c的合成過程,使血中HbA1c水平明顯增加,紅細胞功能發生轉變,對氧的親和力增高,血紅蛋白氧離曲線左移,氧釋放減低,造成組織缺氧;此外,HbA1c增高,使紅細胞僵硬,不易透過毛細血管,紅細胞膜的流動性減少,糖尿病患者的Bobr效應(微循環中從紅細胞釋放的氧增多,對缺氧起代償作用)減弱或消失,引起神經組織缺氧,加重神經結構的缺氧、缺血,造成神經變性、髓鞘脫失、壞死及功能異常(糖尿病性神經損傷主要原因),這些重要改變直接影響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以及組織細胞氧的供給,從而造成組織損傷。 為什么我們要去檢查 HbA1c: 研究證實HbA1c每下降1%,患并發癥的機會就會下降37%;與糖尿病相關的死亡危險也會下降20%;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塞發生率下降14%;中風發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下降37%;白內障摘除術下降19%;周圍血管疾病導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發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監測指標,它的高低直接決定將來各種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東城總結: 好久沒有執筆了,這篇文章寫了快一個星期,提筆的時候總是有種驀然的失落。有時候在反思,在軟文漫天飛的年代,你用心去寫的文章,到頭來沒幾個人去看,反而一篇軟文,放在平臺上,閱讀量動輒過萬,還常常被人引為經典。。。想想,也罷,還是守著自己一方凈土吧。 還有糖化這東西,其實每天血糖保證了,出問題的概率真的很少。相對于大部分不管不問的病人來說,我寫了,誰又會去看呢? 再則,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還是好好控糖吧。4月去常州看了位病友,情況不是很好,腎病綜合征+眼底出血。我深知這個問題的嚴肅性。只能這里默默的祝福吧,希望多一份堅持,少一份痛苦。 控糖路上,你我并不孤單——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