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八月十五,為傳統的中秋節,自古以來便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所以,在外的人一般都會返回家鄉,共度團圓;不能回家的人,也會對月遙寄思念故鄉、親人之情。中秋佳節,月圓人更圓,以其美好的寓意和隆重的紀念,成為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我們中國人,不管再怎么忙碌再怎么擁擠,逢年過節都想要盡量回家看看。很多老外問我說:“有那么重要嗎?自己那么忙,打個電話就好了?!彼麄兺耆涣私馕覀冎袊嗽谕馄此榔椿?,就是為了逢年過節回到家,一家人短暫的團聚。而且手上還會拎著大包小包,擠了汽車擠火車,再怎么樣也要給父母親人帶份禮物。 千山萬水,不辭勞苦,就為了短短的幾天。在外國人眼里,我們的行為是其笨無比。他們會想:你干脆把車錢寄回去,給你老爸用就好了??墒撬麄儾恢溃覀兊母改覆辉诤蹂X。為什么很多華僑老了之后,再怎么樣辛苦,也要落葉歸根?這是一個道理。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忘本的民族。從不忘本,不管走到哪里。 中國人一切事情父母第一,這是外國人做不到的。你心目當中有父母在,父母再怎么樣也是很神圣的,這是你的孝心,跟他沒有關系?,F在很多人向大家控訴“爸爸怎么壞,媽媽怎么不講道理”,你講這些,他們能改善嗎?講了你心里就痛快一點嗎,家里會更和諧嗎?不能。既然這樣,你講了又有什么用? 中國人一直主張“家丑不可外揚”,家里再怎么吵架、怎么打架,對外都不說,就是因為說了也沒有用?!扒骞匐y斷家務事”,你再了不起、再公正廉明、再懂得道理,家人之間扯來扯去,也永遠搞不清楚。再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不是外人能夠了解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作為子女,都沒有資格去批評和指責他們。 父母培養子女,就是為了自己老了有人照顧。所以子女長大了,就要想著回報父母,?;丶铱纯?,盡點孝心。再者,不管父母有沒有錢用,按月一定送一部分錢給父母,至于他們怎么用那是他們的事。老人家最怕的就是錢太緊,想買點東西都舍不得,這樣的老人未免太孤苦伶仃了,你忍心讓你的父母過這種日子嗎? 老人有老人的尊嚴,他們一般不愿意向子女開口要錢,所以子女一定要有這樣的一份孝心。相反的,如果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子女給錢,也是很殘酷的事情,就表示子女連表達一點孝心的門路也沒有,所以父母最好也不要斬斷子女這份可貴的孝心。你不能規定他一個月一定要給你多少錢,但是既然他要給,你也不能完全不要,這樣就對了。 不管怎樣,作為子女,就應該飲水思源,應該想想當年如果不是父母的話,自己不可能有今天。任何一個人,都不是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走到今天的,要父母、要親友、要同學、要老師、要太多的人來成全。一個有成全觀念的人,會知道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奮斗就行的。 中華文化是有情的文化,我們跟父母之間的親情綿長而悠遠,父母心心念念,盼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中秋了,盡量放下手中的忙碌,回家看看,陪父母過個團圓節,因為在父母的心中,少了你,根本不算過節。如果實在不能回去,也要寄份禮物打個電話,父母心中有你,你心中有父母,無論天涯海角,孝敬和慈愛都是自然而然的。 明月幾時有,把餅問青天, 不知餅中何餡,今日是蓮蓉。 有了月餅,有了你,有了喜樂和團圓。 您吃的月餅是什么餡兒? 最愛什么餡兒? 或者有什么愿望要許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