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蕭氏流源|江西蕭氏淵源論

     華峰哥223 2016-09-17

    江西蕭氏淵源論

    蕭蔚林

    步入二十一世紀,炎黃子孫在不斷的發展和復興,其中也包括一個很明顯的“血統倫理”的復興,無論大姓小氏,凡出炎黃之脈,都大肆興修宗祠墓陵,編修通天之總譜,甚至全世界同姓宗親慷慨解囊,不遺余力。蕭氏貴為中古延綿千年的頂級門閥,蘭陵世家當然就不甘人后,自江西泰和會議以后,各地族譜宗祠都大肆復興,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編修《中華蕭氏總譜》,然而要想編修成此譜,完成這舉族之開天辟地的大事那就不得少了江西蕭氏的參與,而且江西蕭氏世系源流的理順是這中華蕭氏統譜最為重要的一步,這是有識之士所公認的。那么江西蕭氏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現今江西有蕭氏70萬人左右,在全國蕭氏分布中位居湖南(約130萬),四川(約80萬)之后排第三,其中又主要分布在贛中和贛南一帶。據福建河南堂《蕭氏宗譜序》云“……自蘭陵郡居江西分徒福建各支,自江西派衍,人文赫奕之顯,家聲丕聞之盛,歷漢唐晉宋俱皆元勳名宦,可得而觀也……。為何連歷史悠久的福建蕭氏都這樣稱贊江西蕭氏呢?其實江西蕭氏的興盛確實是中國宋代以后直到清朝時期最為昌盛的,要知道其興盛的歷史不難,但是要知道江西蕭氏的淵源和理清其世系源流卻是非常困難的,在此,僅以探討唐五代時期之前遷入江西的蕭氏為主來論述江西蕭氏的淵源。

    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蕭汝賢撰《蕭氏族譜序》有曰:“吾之先,按翼家譜云:公藏有西臺御史蕭翼于唐貞觀中所修家譜,晉永嘉中有一族渡江而來,一派在洪州豫章,分適諸邑;一派在吉州泰和縣萬歲鄉。今祖住基準高塘,與萬歲鄉接境,相去十數里。間恐其先之來是此時也。”這應當是蕭氏先祖最早遷往江西的資料記載,這里講述的當是西晉末年蕭整公長兄蕭嘏公領子孫百余人從北蘭陵徙居豫章之建昌的史跡,其序中之言對考究江西蕭氏源流衍派非常有價值,這句“一派在洪州豫章,分適諸邑;一派在吉州泰和縣萬歲鄉。今祖住基準高塘,與萬歲鄉接境,相去十數里。”很可能就涉及到了如今蕭氏第一大支系的一菊公族等。


    在一菊公各房中,普遍都有記載有蕭鼎公者于西晉末年徙居泰和梅子坡,而且子孫直到宋朝之后才相繼徙居湖南;再如湖南麻陽《蕭氏族譜》記載: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蕭清兄弟6人從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旱禾市梅子坡圳上同徙楚南寶慶府南口,熙寧五年(1072年),兄弟分遷邵陽、武岡、洞口、城步、隆回居住。甚至“長仲”公族漢十郎支系,如漢六郎譜稱何公以下世居山東,至鼎公西晉永嘉2年(308)分隸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早禾渡梅子坡圳上,始祖長仲公,始遷祖漢六郎等等,這些記載和唐之蕭翼和宋1097年的汝賢公的記載都是相映的,畢竟這時候泰和梅子坡蕭氏(一菊公宗支,通濱公兄弟支系)都是大概在此時之后遷徙湖南的,也就是說宋朝泰和萬歲鄉或者就是泰和梅子坡之蕭氏一族是真實存在的,族譜歷史相距數百年卻都有記載是可信的,這個說法其實在一菊公族還是有不少人認可的,比如2001年9月23日《邵陽日報》發表的蕭致治教授的文章就認同了鼎公徙居梅子坡一說。總的來說宋之前泰和梅子坡蕭氏的存在是可信的,且從目前資料來看此支當是江西境內最早遷居于此的蕭氏大族,歷史悠久,繁衍昌盛。

    宋淳祜辛丑歲(公元1241年)春三月蕭演《蕭氏族譜序》云:“裔之長子嘏,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因逆賊蘇頌作亂,領子孫百余人逃之避難,居豫章(今南昌)建昌縣”等許多類似資料證明,嘏公領北蘭陵子孫百余人徙居豫章確實是事實,而且鼎公應當就是隨嘏公徙居豫章而后又另徙居泰和梅子坡的。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另外兩個佐證,湖北大冶金牛鎮高河村蕭家灣一支,家譜記載:始遷祖純至公(譜上稱為十一世祖)從江西彭澤立豐莊遷湖北黃州府黃岡縣中洛河七湖坦,傳20余世轉遷湖北鄂州華容,又傳20余世再遷大冶,今50世矣,共60世左右的意思,如果按30年一世計算的話,即大概于1700年-1800年也就是西晉末年遷于江西的。另外現今在贛州某地有一支尹氏,族譜記載宋朝之前本為蕭氏,宋朝有二兄弟因避禍而改姓尹氏,是為蕭尹氏,其譜稱“一世鼎新公,原居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大河村西湖尾雙雁投河,生于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己亥五月初八日酉時......配趙氏、顏氏、和氏,生九子:孟一、孟二、...孟九(存疑)”。這么早時期的吉安就有蕭氏,這些不都是直接或間接反映嘏公一族徙居豫章而繁衍江西諸邑的真實情況嗎?可見嘏公一族繁衍江西蕭氏的龐大是肯定的。湖北統譜副主編蕭駒華宗長在《江西蕭姓祖源探微》一文中寫道“從遷入江西的資料中可以窺想:太清二年的侯景之亂,蕭子云為何選擇逃亡江西吉安的玉笥山?蕭穎士之子蕭存, 建中初辭去官職,隱居江西廬山,其后代又為何移居吉安?唐德宗朝大理司直(五品銜)的悟公,當在京城咸陽為官,為何授吉安府泰和縣令,子孫遂家焉?唐僖宗朝宰相遘公之弟蘧公又為何攜遘公五子、六子貶居江西?這些完全可以認為,他們是為了尋求家族勢力的庇護。在封建宗族社會里,家族勢力是繼官方、門閥之后一支不可忽視的民間力量。包括唐末五代遷往江西的蕭氏,多是一些逃難或落魄之人,如果不是為了尋求家族勢力的保護,為何不選擇它處而選擇江西呢?說明早在南北朝之時,江西吉安一帶有著強大的蕭氏大家族勢力了,而這種家族勢力的存在,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嘏公帶領的那支同族百余人。”這段話寫得非常合情在理,明確的闡述了為何南北朝以后其他蕭氏子孫大肆遷居江西的原因。但為什么這支歷史悠久且繁衍龐大的嘏公豫章派卻突然從譜史中不見其蹤了呢?其實,事實上是此派許多蕭氏支系在宋朝以后私造譜牒的時候而“改頭換面”的“消失了”,其以攀附豪宗為主因而欣然涌入唐朝十位宰相家族之中,或者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上源丟失,成了無源譜系或迷宗,這就是嘏公豫章宗派“消失”的真正原因。


        那么唐朝五代以前所遷居江西的支系有那些呢?

    1、據興國文溪金陵衍派大經堂族譜《基祖敬道公傳》“...至大同六年,膺薦為南康郡判官,...公族之居金陵者悉被殺戮,公聞之痛曰:吾無家矣!將庸何歸?解政之日遂留居郡城焉,是為虔州始祖。”以及金陵衍派進賢《鐘陵族譜》記載可知敬道公南梁時期而居江西南康,公生有二子,次子聞義復還金陵,長子聞信,生三子,長孟昭徙居于都、次孟貴徙居文溪、三孟齡徙居贛地,貴五世孫推甫生子二:啟習徙居吉水、啟時,啟時生益之,益之生長子大順徙居吉水,次子大純生長子敷本徙居藍田;次子敷先生長子密,此支衍派興國文溪房,次子宏徙居赤岸;三子敷明生四子,長子良能徙居鐘陵蕭家,此支衍派進賢房;次子良才徙居睿敷;三子良弼徙居龍泉上州,幼子良相徙居臨川蕭渡。此乃蕭則公子孫金陵衍派在唐朝末年之前于江西的分衍情況,其中龍泉上州良弼支系當與龍泉上州良輦公宗支混合為一,但可見其中端倪,也可知道良弼公子孫分衍眾多,分居贛南贛中等地。詳見《廬陵總譜》和拙文《“良輦公”大宗支世系源流考》。


    2、據明周是修《正固蕭先生行述》“蕭氏世居郭西之柳溪里(今泰和柳溪),溯其先,由六朝齊宗室曰叔誄襲封西昌侯,食邑吉州泰和”。這一支是出自蕭整公三子蕭烈(),今天子孫已經由泰和柳溪分衍出吉安敦厚、泰和紫岡、湖北天門等多個房支。可參考湖北天門蕭自才宗長文章《皇舅房不應擺在蕭整世系內》。

    3、《梁書》卷第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載:太清二年(公元548)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間。歐陽修《永和讀書堂蕭氏族譜序》云:子云以帝胄不樂仕進,嘉江南山水之美,得玉笥山(今江西吉安峽江縣)。子云公生有二子,其子特公主要繁衍新干白馬一族,次子锝公衍吉安永和一族。


    4、據《廬陵分譜》載“梁元帝蕭繹生方智,年十三即位,后被陳霸先所弒,生一子文華,娶陳氏,因被霸先弒父,而尋徙江西洪州南昌路。文華傳至十二世有三兄弟名曰原成、原章、原衍,原成徙居湖廣長沙府,原章徙居吉(吉安)之螺溪白沙,為厚源基祖,原衍徙居河南開封府”。原章有三子曰:從龍、繼龍、升龍,“三龍”子孫今已繁盛于贛州寧都、于都等地。

    5、據興國從心堂《二修大成譜》記載“濟公,錬公之子,字世美,由衡州徙豫章,唐上元甲戌(674年)四月十一日生,開元庚辰(740年)歿”這支出自蕭瑀公之孫守業,今子孫分居贛縣廖屋背等地。


    6、《新唐書》蕭穎士傳和蕭存《墓志銘》以及蕭東海《廬陵分譜》記載:蕭穎士之子蕭存, 字伯誠,建中初年(公元780年)辭去官職,隱居江西廬山。知蕭存字成性,一字伯誠,有四子東、原、奐等,并且東公有凌、漢二子,然而據興國從心堂《蕭氏聯修族譜》和于都心傳堂《蕭氏聯修族譜》等族譜記載蕭存字伯誠,號成性,有三子:辭、善、達,辭生子世顯,達生師何、師琛。其子孫今大概分居贛縣富溪一帶。奇怪的是為何這些記載差別如此之大?其實辭、善、達三人當非存子,實乃存侄,應當是因父蕭實早亡而隨叔父蕭存生活,徙居江西。唐同時期的李華在《祭蕭穎士文》中說:“存、實等泣血千里, 羈旅相依, 聞其一哀, 心骨皆斷。”似乎奔喪時蕭還有一子名實。祭文比文集序早寫八年, 李華寫文集序時或蕭實已亡,故不再提及。方裕卿《韓集舉正》即注:“蕭二,存也,存少與韓會、梁肅友善,惡裴延齡之為人,棄官歸廬山。廬山今猶有蕭存、魏弘、李渤同游大林題名。”方注本之莊綽《雞肋編》。既然韓愈稱蕭存為“ 蕭二”,那么,蕭存之兄蕭實為“蕭大”,字伯誠, 恰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說蕭穎士并非一子,實有二子:長曰實字伯誠,次曰存字成性。詳見姜光斗先生文章《蕭穎士習籍世系和生平仕履考》。故此可以知道從心堂《蕭氏聯修族譜》等譜所載蕭存三子辭、善、達實為其兄蕭實字伯誠之子,后人無考而錯掛也。


    7、湖北陽新“興國宗派”《蕭氏宗譜》載:悟公唐德宗時(公元780年~804年)授吉安府泰和縣令,居南城里,子孫遂家焉。為吉安豫章宗派之祖。

    8、文天祥撰《燕山蕭氏族譜序》曰:“珣八世曰徽(遘公次子),任湖南節度使。子貞,九江刺史,因家焉。子三,值潭州度使之亂,避居吉,途寓,乃露香筮吉,得坎之艮,遂矢曰:‘逢山則止。’長文凱,廬陵曲山;次文忠,泰和王山;文源,吉水燕山,實為燕山初祖”。這三派是為“三山蕭氏”。其中曲山文昌公派在演公至廷珣、廷珦之間世系有很大的遺漏,但是很多人卻束手無策,無法填補理順其中世系。在《廬陵曲山九修族譜》和《廬陵分譜》中此世系都是“文昌—肇基—演公—汝賢—廷珣耕道”其中《廬陵分譜》載“長文昌(918-988年)、諱凱...子一:肇基”“耕道,諱麟,開禧元年(1205)進士”,那么算耕道是在四十歲左右中進士,那么其生年大概就是在1165年左右,也就是文昌生年至耕道生年相差247年,而代數卻相差5代,也就是說平均代差竟然達到了50年一世,這是絕對不合理的,很明顯其中按照三十一世的大概規律,其中必當缺少三代。剛好這演公也有另外支系居住在江西贛州興國等地,在《從心堂聯修族譜》中記載了這一支世系:“文昌—肇基演公叔夔(叔龍)良彬(良彩、良彰)雅基(稚基)汝志(汝翼)—公勛—中道(崇道、和道)”。這支是興國縣城城西房和興國瀲江和睦房,從這個世系中可以明確看出,演公至汝字輩中間剛好就是相差三代人,這三代人分別是叔、良、基三代,而且從名字、年齡、代差來論證也是很符合的,也就是說可以確定演公至汝賢公之間應當就是缺漏三代,世系應當是“公—叔□—良□—□基—汝賢—”,但是之間名諱如何就不得輕易下結論了,如果是稚基,那么世系就可以直接接完整,但目前沒有相應佐證,所以演公至汝賢世系只能是“公—叔□—良□—□基—汝賢—”來表示,或許有人會有個疑問,為什么肇基的玄孫雅基們會和他同“字輩”,其實這并不是同“基”字輩,而是肇基兄弟輩是“肇”字輩,因為燕山派文源生子凱,凱諱肇啟,所以這是相符合的;再者汝志孫輩為崇道、中道、和道,汝賢孫輩是耕道、勉道,說明這一輩都用“道”字輩,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世系大概是:文昌918肇基945演公975□1005□10351065汝賢1105─廷珣1135耕道1165(括號后面大概是其人生年)也就是說曲山派世系當應更正如下圖所示:

    文昌肇基漢公魯公

         演公叔夔良彬雅基汝志公勛崇道

                叔龍良彩└稚基└汝翼      ├中道

                    └良彰                  └和道   

                ┬汝器─

                                      └汝賢┬廷珣耕道

                                            │    └勉道

                                            └廷珦─

    9、江西高安“蕭坊宗派”《蕭氏宗譜》載:遘公子堅、固,隨叔蘧公貶居豫章。五代時堅公因教授廬陵徙居焉;固公授高安令。遂家于高安市南世濟橋,為筠州蕭氏之祖。其七世孫雪峰,北宋神宗年間自世濟橋遷筠北龍城(今村前鄉蕭坊蕭村),雪峰長子橉(一名楷,字希德,號登仕)受父之遣,又自龍城遷居河廣(今高安市伍橋鄉廣溪蕭村)。橉后裔今分布于高安、奉新、靖安、新建、豐城五縣市二十多個自然村,人丁概計五千余。

    10、據興國從心堂《蕭氏聯修族譜》和于都心傳堂《蕭氏聯修族譜》等族譜記載“銛,瑀公(宰相)長子虞部郎中,吉州佐判,現今萬安樓下基祖”和“文源公為興國東街基祖”。此文源公是鳴鳳皇帝蕭銑之后,今其子孫主要居興國縣城東街一帶。

    11、據興國從心堂《蕭氏聯修族譜》和于都心傳堂《蕭氏聯修族譜》等族譜記載“锜公徙興國斯文嶺,生子,是為興國斯文嶺始祖”锜公是遘公之子,有可能是蕭江氏族譜(婺源江灣等地)所記之凱元。


    12、據《廬陵分譜》郁魁公支系記載“宣威將軍榮公世居長沙高市,生郁元、郁魁等十子,十兄弟七刺史,一訓導,一將軍,一隱士,郁魁公二十登進士第,授常州判,三十擢吉州刺史,解組,卜居安城永源(今安福縣甘洛鄉)”,這是出自齊和帝寶融,大概由唐朝末年徙居江西境內,今子孫繁盛,分居江西諸縣。

    13、福建泰寧縣上青嶺《蕭氏族譜》稱:其始遷祖蕭仲攜9子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自江西南城遷至泰寧縣的上青半嶺、朱口、洋尾、擎布等地。實際上,蕭仲公有十一子,子孫后代遍布贛閩臺三地,魏然大族。興國石含與東固熬上松灑同修的《四修族譜》稱:蕭統生子鎧,鎧十傳而至崇公,生三子:長子蕭杰居江西建昌府的南城縣東隅,次子蕭俊移居江西新城縣,蕭仲攜9子于宋時自江西南城遷至泰寧。這邵武《蕭氏族譜》載等族譜都有相似的記載。說明這一支先祖也曾居江西,至于蕭統生鎧或興國從心堂《蕭氏聯修族譜》和于都心傳堂《蕭氏聯修族譜》等族譜記載的蕭紀生鎧以及邵武《蕭氏族譜》稱“蕭原章有3個兒子,其中長子蕭從龍的兒子(也就是蕭崇的父親)蕭十郎從江西撫州樂安遷居河南光州固始縣,后徙居江西南城西門。蕭崇有3個兒子,第三子蕭仲遵守父囑咐,留居邵武”那些肯定都是錯誤的,這些判斷可以從史書和我們江西許多譜以及其自家譜矛盾可看出來,這里不詳述。不過按照《泰和通譜》以及石含四修譜來記載的鎧—琦—輔—等幾代人名字來看,這和巋—琮—鉉有些相似,而且都掛在蕭統之后的話也許多方面解釋的通,但蕭鎧不應是蕭統之子,也不應該是蕭歡和蕭之子,如果要接在蕭統位下,那么當只有接在統公次子蕭譽位下,蕭譽無論生存年紀和史跡都符合有子孫的繁衍,也就是蕭譽—鎧—琦—,當然這是后話畢竟無直接證據,只是猜測而已。


    14、于都心傳堂《蕭氏聯修族譜》記載“煥公,鉅三子”“伏元,煥之子為雩邑固院下張屋始祖”也就是表明該支系遷居江西很早,唐朝已經居住于此,為現在于都水頭里山峰壩稿塘支系,但煥不應該是鉅三子,如果確實出自這支當可能是鉅曾孫,即嗣徳之孫煒公的兄弟輩,不然就非此支系。

    15、據中華蕭氏總譜《萬安分譜》記載有敏公支系“敏,于晚唐徙居泰和縣永和鄉二十四都柏樹坪,為柏樹坪蕭氏基祖”。而《廬陵總譜》因其上面接皇舅房后又列宣武王蕭懿支系,故將其列為迷宗,但《廬陵分譜》中在“五元”支系有記載“學號貞元,生子敏,黌字玉明號信元,生子三:長敬[894-976]字恭老,官護曹,宋乾德間,乃以子坦任官泰和,解組,因卜邑西之龍門,為今泰和禾市秋嶺基祖。次玫徙居水南,三畋徙居安福”這些記載雖然將文元五兄弟與覺公三兄弟混合論述,然而覺之兄弟學當生子茂昭黌生子茂霞、茂雷、茂雲、茂霖,這與覺之茂貞、茂欣、茂升相互符合(依據《萬安分譜》和于都心傳堂《蕭氏聯修族譜》等諸多族譜記載),而且三族從無有敬、敏等人的記載,故此,從《萬安分譜》《廬陵分譜》可看出,敬與敏確實是兄弟輩,不過應當是貞元生子敏,信元生子三:敬、玫、。這也就幾乎完全符合了族譜所載的時間、地點與人物關系,那么柏樹坪蕭氏基祖敏公是否就是《廬陵分譜》所載的貞元之子敏公呢?雖無很直接的族譜證據,但從上述探討來看是很有可能的,且蕭東海教授的《廬陵分譜》也似乎承認此說。


    16、據新余蕭氏族譜記載:“楚國衡州司馬蕭處鈞,為宰相蕭仿玄孫,舉族遷南唐,投奔李氏,南唐國主大悅,賜予蕭家良田十萬頃于新余,為一時佳話,是為臨江宗派。”這一支是出自宰相蕭倣之孫頊公,宋時非常興盛,至今子孫遍布江西,如泰和桃源、于都學左、贛縣玉田、南昌等地。

        除了以上江西較早遷入和較大影響以外的十幾個大小宗支外,江西其實還有其他很多較早遷入的支系,因子孫不多影響不大,故此不作詳述。最后論述的是影響江西甚至整個中國的兩大宗支——儉公支系和“岑公”支系。這兩大支由于各種原因曾混合一起,是導致江西蕭氏宗脈混亂負面影響最大的兩支系,在此不作區分探討(不少宗長專家已將其區分)。講這兩支派,就不得不涉及兩篇最有名的蕭氏族譜序,因為這兩篇序十分可貴,恰巧這兩篇譜序分別由兩族后人所做,一是出自儉公支派寫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蕭汝賢撰的《蕭氏族譜序》,一是出自“岑公”支派作于宋淳祜辛丑歲(公元1241年)春三月蕭演的《蕭氏族譜序》。

    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蕭汝賢撰《蕭氏族譜序》:“......吾之先,按翼家譜云:公藏有西臺御史蕭翼于唐貞觀中所修家譜,晉永嘉中有一族渡江而來,一派在洪州豫章,分適諸邑;一派在吉州泰和縣萬歲鄉。今祖住基準高塘,與萬歲鄉接境,相去十數里。間恐其先之來是此時也。況李公學士淑作工部墓表云:占籍長沙。王荊公作御史公神道碑亦言自長沙。二說今兩存焉。吾家七代而上散徙莫之詳。考七代之祖曰謂,謂生球,球生霽,霽吾之高祖也。”再如宋人楊萬里《倚富蕭氏族譜序》云:“余考吉之諸蕭,皆酂侯之子孫也。岑(因倚富蕭氏出自巋公,此當誤為岑公而實指巋公)之后有仕于潭之長沙,因家焉,蓋族亦大矣。唐末五代,湖南因馬楚之亂,有十四尚書文元,兄弟五人,同筮所止,得《易》之坎,乃露香祝天曰:“欲避此亂,莫若避地。”筮之,云“遇水則止”于是徙之吉,同止瀘源家焉。”再加上四川宣漢蕭氏轉載老譜《譜序源流》說:“唐末,昭宗天祐年間,那阿禍興(馬殷之亂),據湖南稱帝,不臣服者,欲族誅之。余蕭氏世祿于唐,忠貞是篤,同逃難者八十七人,兄弟乃焚香而卜之,遂得艮之坎,解者曰:“止之山水吉”,故來吉濱山水間。或居于新喻之下方,或居于吉水之白沙,或居廬陵之山曲,或居龍泉之上洲,或居吉水之虎溪。至此煢煢分離,甚至有未續后嗣者焉。惟我禹元公所生次男雩公(應當為公),一脈相承永遠。”這三篇譜序中的內容就可以基本認識儉公一族在唐末徙居江西的原因、過程和人物事跡了,那么現今千年以后“八十七人之子孫”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下面簡述儉公支派的繁衍狀況:如以下世系圖所示,此世系圖主要根據《廬陵分譜》《泰和通譜》《心傳堂聯修族譜》以及譜牒內行蕭曉山宗長等人探究所編,其中有些矛盾之處甚至與事實不合者已經經深思熟慮而適當取舍,此不詳述,等日后資料更多時再行論證,故此世系圖并非定稿,其中40世(何公為一世祖記)以后有“─”支系者,表示今有子孫,共20支。

    35儉公┬36騫─37綵┬舜元┬循湘─40僴─

         │         │    ├39震─40

          │          │    └39霆─40

          │          ├禹元┬39雲─40攸─

          │          │    └39霓─40

          │          └殷元┬39霐─居毫

          │                ├39雩─居岐

          │                └39霫─居莘─

          ├36寯─37絿┬乾元┬3940                                              

         │         │    ├3940

          │          │    └3940

          │          ├文元┬39霖┬40儼─

          │          │    │    ├40佺

         │         │    │    ├40保

         │         │    │    ├40仁

         │         │    │    └40儀

    │          ├體元└39霽─40煥─

    │          ├貞元3940

    │          └信元┬39敬40

    │                ├39玫

    │                └39

          ├36□─37□─正─克清┬40佑

         │                      └40厚─

    └36宣┬紹仁龍元─賓禮─泰偉─

                └紹儀─巽伯┬正國┬魁經

                                └魁綸─

                            官國┬鎧公

                           └鐫公

                       ├安國┬依明

                            └依昭

                        └定國─40坡─

        接下來就是探討覺公三兄弟一派,據宋淳祜辛丑歲(公元1241年)春三月蕭演《蕭氏族譜序》云:“...岑為吳王,生三子:曰球、曰瓚、曰瑁。球嗣吳王自金陵遷湖南長沙。三十六世孫名繒者任潭衡二州刺史,生三子曰覺、曰譽、曰學(此段多有后人篡改,兄弟三人名字版本不一,當以有子孫后世相傳至今者所記為妥),覺字睿明,號文元,唐末事楚王馬殷為軍諮祭酒,軍巡大判官,署兵部尚書。楚王馬殷故,越十數年,其子希萼希庚兄弟爭國,軍巡力諫不從,國內大亂,蕭氏宗族偕黎庶紛奔,莫適所從,惟軍巡兄弟三人攜妻孥適治邦以存宗祀,馬氏遣兵追逐,因匿道旁水枧下得免。時長沙有黃李二姓乃蕭氏之世姻,因追軍巡兄弟不返,遷怒盡弒之,軍巡同筮,所止得易卦之坎,遂誓逢水所止,因歸泰和縣早禾渡,既而分散”以及“...軍巡樂早禾渡山水之勝而居焉,今墓在江北岸流陂寨。子三人:長茂貞字清卿為專知大判官,宋治平二年又自早禾渡徙瀘源水口莊。次茂欣字月卿為武寧令,徙盧陵膏澤鄉。季茂升字進卿復歸湖南。此世系源流之大較也。”通過這篇譜序內容,就可以基本認識“岑公”一族或說覺公三兄弟一族在五代徙居江西的原因、過程和人物事跡了。


    下面簡述繒公支派的繁衍狀況:如以下世系圖所示,此世系圖主要根據《廬陵分譜》《泰和通譜》《心傳堂聯修族譜》以及《萬安分譜》所編,這一支系,在現今江西蕭氏中有很多無上源和錯掛的支系混合其中,真假難辨者很多,在《泰和通譜》等譜中其世系源流也有許多支系的問題沒能解決,因此只能按老譜接在此支下,下文將大概探討此族所存在的眾多疑問,此不詳述,等日后更多詳細資料時再行論證,故此世系圖并非定稿,因此支系上源歷代先祖名諱和代數現今依舊頗多爭議,故不列代數,其中以后有“─”支系者,表示今確定有子孫者,其中“敬重”“始居”“棐公”“承朝”四支還是要繼續考證的支系,共18支。

    繒公┬覺公┬茂貞┬文淵┬尚友─應琮

    │    │    │    ├尚德─貴公─

    │    │    │    敬重─世昌─

        │    │    └叔道峰┬詠長─

    │    │          │    └詠民─

    │    │          └仲山應琛

    │    │                ├應球

    │    │                ├應玘

    │    │                ├應琳     

    │    │                └應瑯

    │    ├茂欣┬祖佑特嵩應珠

        │    │    ├祖命特山應瑚

    │    │    │   │    └應璉─

    │    │    │   └鳳山─□□

    │    │    始居─

        │    └茂升┬洙公─松公

              ├泗公─柏公

              ├沂公┬梅公耀公

                  └棐公─必燦

              承朝─云會玉元

    ├學公─茂昭杰公良儉德遠

        黌公┬茂霞

              ├茂雷

              ├茂雲

              茂霖堯則迏夫善傳

    以上,雖然列出了覺公三兄弟的大致譜系,但事實上,這一支還是非常有多的問題還有待解決。

    首先是這一支的上源問題,最早敘述其上源的,莫過于覺公六世孫蕭演,蕭演在《蕭氏族譜序》寫道:“...岑為吳王,生三子:曰球、曰瓚、曰瑁。球嗣吳王自金陵遷湖南長沙。三十六世孫名繒者任潭衡二州刺史,生三子......”雖然說了“三十六世孫名繒”但中間譜系也未完全列出,以致后人修譜便成了“創譜”,上源版本千差萬別,如宋文天祥為南埜巾峰蕭氏撰《蕭氏源流序》,列其世系為:岑-球-鏡-悉-濤-衍-繕-高-恢-繒-覺-;川西北廣德蕭氏老譜,載其世系是:岑-球-繕-暠-恢-繒-覺-;《從心堂統譜》:岑-球-鏡-悉-濤-衒-繕-暠-恢-繒-覺-;江西《泰和蕭氏通譜》是:岑-球-鈞-繕-暠-恢-御-俊-衒-彬-繪-覺-等等版本多達幾十種,為何會如此混亂?為何一個自宋以后頻頻出人才的大家族上源卻會如此的迷糊,盡管今重慶蕭兆鈞宗長在《岑公至覺公世系正本》一文中通過綜合探討得出了較為合理的甚至較讓人接受的世系:28岑-29球-30繕-31謙-32(暠)-33恢-34御-35俊-36衒-37彬-38繒(球)-39覺,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原因是用來探討的和對比的世系資料其本來就是出自許多后人的篡改,其中“蕭演的《蕭氏族譜序》”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也就是說雖然這樣的世系是通過很多有識之士的探討得出來的,但只能說其世系相對較“合理”。

    第二是這一支系為何會和如此多遷居江西的宗支混合到一起去?首先是和儉公派的“五元”通過增加先祖名諱和“極為相似”的遷徙歷史來混淆兩宗,把覺公三兄弟變成五兄弟而對應到“五元”中等等;第二通過相似的先祖名諱又和“三山蕭氏”的文源公和乾坤二派混淆,在贛州多地,依舊有許多宗支錯掛支系,等等許多八葉宰相之后和此支系混淆,這支撥亂反正的作用如此之大,絕對是江西蕭氏諸派中最厲害的一支,在這里不作詳述,網上有不少宗長專家的論述值得拜讀。

    第三是自覺公三兄弟以后的支系可謂有“包羅萬象,海納百川”龐大,這一點在江西蕭氏支系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還有定基、世基、化基三兄弟衍派),這是為什么呢?當然第一個原因就是攀附豪宗,因為在宋以后這一支得到了迅速良好發展,家族力量和影響很大。但肯定不是那么簡單,比如“敬重”“始居”“棐公”“承朝”支系等等,他們萬一不是覺公之后那又會是誰的后代呢?甚至如果覺公三兄弟都不是岑公之后的話,那他們又會是誰的后代呢?因為這一支無論是從上源,還是覺公兄弟的身份事跡甚至其子孫支派到底有哪些等等都是一個很難讓人信服的。

    雖然,覺公一族子孫延綿,家族龐大,不但影響了江西蕭氏的結構,甚至影響了整個大中國的蕭氏繁衍,在五代以前的蕭氏支系中,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大宗派,但事實卻不得不讓許多人懷疑這一支系的“真實身份”。比如蕭汝賢撰《蕭氏族譜序》:“晉永嘉中有一族渡江而來...一派在吉州泰和縣萬歲鄉,今祖住基準高塘”這里所說的高塘是否就是覺公次子茂欣所居的吉安敦厚鎮高塘,因為現今泰和就是北與吉安縣相連。在宋平園老叟周必大撰《源流記》時說,“復之觀察湖南也,因見吳王子球之后蕃盛,其子儉亦留家長沙”。這里說岑公子孫在湖南繁衍昌盛,然而蕭覺公兄弟遷徙事跡上確未提到還有家族相隨,那么這些其他家族成員又去哪里了呢?在現今湖南甚至各省為何不見有岑公其他子孫出自湖南呢?難道全都被殺?這是不怎么可能的。還是根本就是后人臆斷而并無此事只為圓了這個覺公兄弟來自湖南的“歷史”?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話,那么就意味著很可能就本身就是出自世代居住江西的嘏公一族,后來子孫攀附豪宗或者不明就里的給祖先增加了許多和蘭陵支派祖先相同的名諱和遷徙事跡,這也就是為何后來子孫支系和眾多支系糾纏不清的原因,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覺公一族的歷史就要真正的重寫,可謂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現今來說并沒有直接的其他證據,盡管很多宗長也認識到了這一支存在的問題。不過在現今,文化認祖往往比血緣認祖更加的注重,當實在無法解決血緣歸宗的時候,文化認祖也應該得到接受,所以“覺公子孫”也不必對此說太在意,非本人對覺公一族有偏見,絕無半點挑唆分裂之心,此僅是拋磚引玉之用,畢竟這一說還是沒有定論的。

    最后,本文已將江西蕭氏大概的淵源論述明列于上,通過兩個星期的“引史論譜”、旁征博引完成了此文,但畢竟如今資料才能有限,未能盡善盡美,此僅是作拋磚引玉之用,必少不了紕漏之處,懇請各位宗長、專家指點斧正,以還蕭氏淵源世系源流的本來面貌,正本清源。

             江西贛州興國蕭何公八十世孫蕭蔚林

                                       于公元甲午二〇一四年四月八號撰成



    ------------------------------------------------------------------


    歡迎各位宗親提供蕭氏家族相關資料,歷史古跡,宗祠建筑,譜牒文化,人文典故等,將為您傳播發揚光大!可發資料到郵箱:binyuliyun@vip.qq.com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18| 国产欧美丝袜在线二区| 丁香五月婷激情综合第九色|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不卡 |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av|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青草|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农村熟女大胆露脸自拍| 在线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乱了派|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av|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观看| 強壮公弄得我次次高潮A片| 大地资源中文第二页日本|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bt天堂新版中文在线|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欧美|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