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也有叫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越來越成為心臟介入發展的熱點?!暗肨AVR者,得前沿”。TAVR發展初始,主要是為無法行外科手術瓣膜置換,或外科手術治療風險較高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手段。近來,由于臨床證據的不斷豐富,TAVR的適應癥也不斷擴大。有理由認為,TAVR未來很有可能會一定程度上替代外科手術,成為主動脈瓣狹窄的一種主流治療方法。從國外數據以及國內、臺灣的發展趨勢來看,TAVR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的趨勢,不可阻擋。 TAVR目前在國內開展的醫院尚有限,其開展的難點較多:需要多科室協作,對于心臟團隊整體要求較高。TAVR術前,需要十分熟悉影像技術的人員,對擬行TAVR患者的CTA數據進行精確測量、評估,來確定采用人工瓣膜的類型、大小,以及觀察主動脈瓣周圍解剖結構關系(冠脈開口位置等),確定瓣膜釋放位置、手術入路選擇等。但是,目前,放射科醫師對于TAVR知識掌握有限;心臟介入醫師,對CT圖像的評估,也并不十分熟悉。目前,業內有多個針對TAVR優化的CT測量軟件;但由于國內二葉瓣病患比例明顯高于國外,有些軟件并不完全適合。此外,國內放射科、介入科常常涇渭分明,分工不同,工作場所不同。術前溝通、術中CT數據的再次核對校準,也是困難所在。 在術中,由于TAVR病人都是老年患者,手術耐受性差,常有腎功能不全等多種合并癥;如何減少術中時間,減少術中造影劑用量以及射線輻射劑量,并保證臨床手術的精確度、成功率,著實更有挑戰。 GE IGS平臺血管機,可以一站式全程優化TAVR流程,帶來不一樣的介入體驗。 首先,IGS平臺血管機可以直接通過數據傳輸,接納患者CTA數據(無論品牌,不局限于GE的CT數據,而且,只需要CT的原始斷層數據即可),直接進行CT數據的重建、分析、測量,進行主動脈瓣周邊解剖結構評估、血管鈣化情況評估等。 然后,IGS平臺可以直接將術中的瓣膜預放置位置,直接標識出來;還可將冠脈開口位置,一并標識出來。這樣,就可以提高手術精確性,減少術中并發癥。并且,通過多切面定位,簡便的將瓣環角度/手術角度找出。這樣,就不需要術中透視去尋找手術角度,而通過“角度發送”功能,直接將使機架到達手術角度。 如此一來,避免了去CT室搶時間、搶空間、搶人員進行TAVR術前評估的尷尬。同時,由于IGS的一站式整合,當TAVR術中再次需要對CT數據進行評估、校準時,也可十分便利地直接在導管室內完成,不需要反復跑放射科了。 通常,TAVR術中,需要反復透視、造影,來協助進行器械定位以及瓣膜釋放。IGS可以將之前重建好的、標識好的CT三維模型,直接與X線二維透視影像,進行融合。這樣,不需要透視、造影劑,就可以看到主動脈瓣預釋放位置以及周圍組織解剖結構。只需要在最后通過少量造影劑進行釋放位置確認,就完成人工瓣膜的釋放。此外,術中如有疑問,可以隨時在導管室內進行CT數據的再次評估、校準。這樣,完全避免了TAVR術前CT數據、術中介入數據各自為政的尷尬。 有了GE IGS平臺血管機,有了IGS的專有TAVR工作流,一站式地優化了整個TAVR手術進程,提高科室間協作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TAVR的手術難度、減少并發癥,縮短了臨床醫師的學習曲線。 面對復雜介入,IGS叫您更輕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