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了整個春天,決定出去走走,因為策劃了多日,當然也就談不上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了,其實本來就沒那份瀟灑和隨性。開始沒有具體目標,反正就是想去一個未曾去過的地方看看。因為身在山東,所以決定把目的地就設在山東,旅行應該就是這樣一個由近及遠的像攤大餅一樣的過程吧,這張大餅到底能攤多大不得而知,這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反正我是這樣認為的。山東最有名的應該是非泰山莫屬了,并且個人也是聞泰山之名久矣,早在上學時就埋下了游泰山的念想,先有老舍先生的《日出》,然后是“岱宗夫如何”的那首詩,再加上有關泰山的成語“穩如泰山、安之若泰、泰山北斗”等等,其名之大,真是大于泰多矣,所以登泰山也便成了我的一個久存于心的夢。登山之前,本來已經計劃好回來后寫一篇《泰山游記》的,可是登山未半卻改變了想法,決定寫一篇《登泰山歸來》。題目不同,內容自然也就有了些許的差異罷。 我們一家八口分青島、濟南兩路約定在五月一日的早晨在泰山紅門匯合,然后一路從紅門出發直達山頂。因為對泰安不熟,等到聚齊已經七點半了。 首先是停車之難,許多的停車場都已掛起了“車已停滿”的告示牌。我只能跟隨著前面的車流一通各種拐,看到的指示牌是“紅門生態停車場”前面的車一輛接著一輛,我也只好跟在后面蝸行。車子未到停車場便又有人在路邊搭訕提供停車位,看起來像是一戶民宅,隔路的一側用水泥筑起了一個只能停兩輛車的小平臺,要價每車一天八十。 有平臺就有錢賺,五一真的是一個不宜出行的日子。 沿著紅門路拾階而上,路邊凡有建筑的地方全是商家,賣各種吃的喝的,紀念品的。路邊有許多叫賣登山杖的,看到游人幾乎人手一杖,看來這是登山的必備了。我們也跟著買了。登山杖不貴,兩元一根,談不上精致也不能說粗糙,竹竿加塑料手柄,竹竿部分是染了色的,還真有點古色古香。此時已經是上午八點了,登山的人不少,石階兩側都是古式建筑,是久遠的流傳還是近期的仿古便不得而知了,反正是密密麻麻的都在里面開著商鋪。一段石階一段平路,石階少而平坦多,倒也走的悠閑。 首先是“一天門”,說是天門還真的令人不太相信,石質的,和一般農村的院門差不多大,即使大也大不許多,東側是一座石刻,上書“天下奇觀”四個紅色繁體大字,好像是某位欽差的手書,端正俊秀。 再行數步就是“孔子登臨處”,亦是石門,不過比起“一天門”來氣勢大了許多,中間是大門洞兩側各有一個小門洞,門樓之上郁郁蔥蔥的綠,那是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藤類植物,一根粗粗的獨藤從地面一直伸展到門樓上,枝枝葉葉倒也生機勃勃。 孔子當年不知是否登頂,當年應該也是沒有石階的,從他老人家的“登東山而小齊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來看應該是登頂成功了的。 然后是紅門,紅門一改石頭門的門框風格,形似城門,拱形,上有城樓,門洞較深,倒也壯觀。 前面不遠,人頓時更加的稠密起來,熙熙攘攘,原來那是售票處。十幾級臺階在頂部被隔欄分成了四條通道,每個通道上站著一個武警。可能是安全考慮吧,每個武警相當于一扇門,當購票區稍有空間,人門便會打開,上去三五十人后便會再次關閉。平臺上的人鬧鬧哄哄,平臺下的人嘰嘰喳喳。平臺下幾個男女吆喝著只要每位游客多花十塊錢可以帶游客從側門進入,免除排隊買票的麻煩,也真就有一些人稀稀拉拉的跟著去了,我出于安全考慮還是在等了近一個小時后通過正規渠道買票上山了。 過了檢票口是一段平坦的路,路上厚厚的塵土,人流通過塵埃飛揚著,一股刺鼻的土腥味兒,有許多人或用手或拿衣角捂起了鼻子。石階在繼續著,伸展著,路是沿著溝側的山坡鋪設的,逆溝而上。溝底是一塊塊巨大的裸石。溝只能稱之為溝了,因為不見一滴水,應該和今年的天旱有關吧。路的兩側滿是挺拔而巨大的柏樹,這應該是泰山一景,或者一絕。 石階越來越多,平臺越來越少。天也越來越熱起來。即使穿著短袖也開始冒汗了,因為我本來就怕熱,登山之初就已經換上了短袖,但還是不行,汗水不時地從臉頰慢慢的爬下來,頭發貼在頭皮上。上山的隊伍明顯大于下山的隊伍,那些下山的都是年輕人二十左右歲,但是沒有神采奕奕,也尋不見動感青春的元素,看到的基本都是發紅的扭曲的臉。他們是夜里爬山看日出的,半個夜晚加上半個白晝的攀爬幾乎耗盡了他們的體力,看得出來,雖然大都是年輕人可是根本見不到那種健步的活躍了。登山杖在此時發揮了它的巨大作用。杖本來就是老年所用之物,可是泰山讓他們一下子跨進了老年,那種顫巍巍的步履,那種扭曲的表情,那種連話都不愿意說的慵懶,可以想見,你根本不用推你就是拿手指去戳肯定也是一個跟頭。 十點多了,路邊上不時可見仨一堆倆一撮小憩的人群。有的在補充水分和食物,有的就是為了坐下來歇一歇腿腳。 路忽然一轉,一座石橋從溝的一側跨到了另一側,石階也頓時陡起來,幾層樓高的連續石階瞬間把隊伍的速度降的更慢了。走在前面的,不如說是走在你上面的更貼切,一位胖胖的穿著短裙的女子,在我的頭頂上蹣跚著,那是怎樣一種情景,你懂的。這一段我足足休息了三次才得以完成,就那樣扶著欄桿站一會兒也是好的,想坐不下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那真是接踵摩肩,就差耳鬢廝磨了。 休息的人越來越多,一度坐在路邊的比在路上走著的還要多。這時登山杖開始發揮它的巨大作用了。這在物理里應該是三個點確定一個平面的問題吧,有了它起碼不會讓你倒下去。 我已經深深的感到體力不支了。我們決定坐下來補充能量。 不知是天越來越熱還是累的,反正是汗流浹背了,往前看一條長長的人流,回頭看還是長長的人流,自己只是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長河里的一顆小水滴。汗臭味在人流里彌漫著,在這里在此時已經沒有了帥哥美女,都是一張張紅彤彤的扭曲的臉,沒有什么優雅和淑女,都是只要能容得下屁股的地方就會一屁股坐下去的質樸,然后爬起來拍拍屁股繼續蹣跚著疲憊的腳步。 又是一陣熙攘的叫賣聲,路的兩側又出現了建筑物,無非是些水果吃食之類的小店鋪。老板們很人性化的在路邊放了若干的馬扎,我們的背包里還是沉甸甸的,但還是需要來一只老冰棍來降一下溫的。 有平臺就有錢賺,五一真的是一個不宜出行的日子。 已經很疲憊了,不禁對未來的路充滿了困惑,便問下山的游客,他們說到中天門還得一個小時,瞻念前途真的有些不寒而栗了,但是登頂的愿望卻又總是揮之不去。 一根冰棍下肚一下子舒爽了許多,好像頓時也生出了些力氣。 此時我不禁打心里佩服七十九歲的岳父,他老人家一路默默的登山,一點兒也沒有落后。并且不時的還擺個姿勢讓孩子們給他拍照。 也不知歇了多少次,在幾乎癱軟的情況下我們到達了中天門,此時是中午一點,也就是說我們足足登了五個小時。中天門和一天門酷似,很小,在平臺中間,周圍是一些建筑,東北側是財神廟,香煙繚繞。南側是一條長長的山谷,極目望去可見泰安城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就是從這條山谷一路爬上來的。向北望可見索道上掛著的一部部上上下下的纜車,索道的東側就是通往南天門的路,遠遠望去路面完全被人流所覆蓋,路之陡峭令人頓生退縮之意。西側是幾家飯店,賣煎餅的不少,好像這是本地名吃,猶如濰坊的朝天鍋。由于我們不慣于吃煎餅,再加上牙口不是太好,我們每人要了一碗所謂的拉面,二十元一碗,貴嗎?反正我覺得不便宜,兩元的成本足矣,十倍的賣價,利潤是百分之九百。 有平臺就有錢賺,五一真的是一個不宜出行的日子。 吃罷午飯,四個年輕人要徒步,而我們這四個老的老小的小的,登頂的欲望幾乎為零了。年輕人建議我們坐纜車上山,讓我們去排隊買票,南天門集合,說完他們就登上去了。老岳父卻否定了坐纜車的計劃,決定下山。往北下幾十個臺階,又是一個平臺,往右走是纜車乘坐點,往左走不遠處就是下山的汽車站,在旁邊又是幾家餐館,招牌上赫然寫著“拉面九元一碗”,可見開店位置是相當重要的,中天門上二十一碗的坐的滿滿的,而這里九元一碗的卻沒有幾個人,相距卻不足百米。 坐上汽車我便有些遺憾,就象看美女沒有看到那張臉一樣的遺憾。陳毅先生當年登泰山后曾寫下了《懷泰山》一詩:"我昔登泰山,半途即遄返。既此失機緣,至今悔不轉。“未能登頂成了他的終身憾事,這應該是征服欲的緣故吧。 遺憾之外另生出了許多的想法。泰山上凡有平臺之處皆有商家,由此便想其實泰山就是一個大大的平臺,是一個賺錢的超大平臺。我不知道他能不能養活得了整個泰安,但起碼讓很多人受益了。 歷代許多帝王泰山封禪,封的是泰山,而如今看來受益的是附近的那一少部分人,我不知道這是否帝王封禪的本意。 登山一路走來,也沒有覺得有什么景致,然而全國各地的人甚至許多老外卻都蜂擁而至了。想必和我的情況也差不到哪里去,應該都是慕其名吧。一路下來聽到的聲音和我的想法也差不多。如果就是喜歡爬山就是為了爬山,那么爬爬泰山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是為了出來看東西那你會很失望的。 我記起了前些年的一個漫畫,第一幅是側后角度,很多人排著隊往前走,浩浩蕩蕩的,一眼望不到邊,引得眾多的路人加入到隊伍里,隊伍越來越長。另一幅是側前角度,排在前面的在撲撲往下掉,因為前面是懸崖。不知道追逐名勝和這幅漫畫是否可比,而我卻覺得很神似。 如今旅游真的成了一種時尚,一種幾乎不分人群,不分年齡的全民大狂歡。當然這是好事,起碼說明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高度追求。但是時尚的并不是人人都適合的,比如前幾年至今一直流行的緊身褲,有些人穿著好看,但是也有許多條件不是太好的也追逐時尚穿上了緊身褲,讓觀者大跌眼鏡。當然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利去指責人家,她自己肯定還覺得很美觀呢,你能怎么樣。 “五岳歸來不看山”是個名句,解釋和“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是一樣一樣的,而我卻感覺不是這個意思,“不看山”就是再也不去爬山了,也可能累了,也可能厭了,也可能深感無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