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寫出了許多處身環境下感同身受的詞篇。 遵循著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原則,可憐之人,也必有可恨之處。 李煜的亡國,說句不為過的話,完全是咎由自取。他的可恨之處,也正是源于此。 雖然說小小的南唐,本就是難以承受起強權勢力北宋的侵襲,卻是不應該這樣不堪的。 因為南方之地,也并不是沒有英雄豪杰,就在李煜的身邊,本來就有著這么一位,只是被李煜親手深深扼殺。 這是歷史的悲哀,也是南唐的悲哀,更是李煜的悲哀! 李煜是南唐的第三任以及最后一任國主,他當上南唐國主純屬意外,他是老爹南唐第二任國主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個兒子,無論是從任何一種順序排位來講,皇位怎么也是輪不到他來做的。 非常不巧的,他的幾位哥哥實在不爭氣,從大哥直到五哥,都是壽命不長,早早地向南唐列祖列宗們報到去了。 公元960年,李璟死亡,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剛即位時的李煜還是具有清醒的認識,強大的鄰國宋朝是惹不得的,就如當年老爹對后周去年號稱臣般,李煜調低了姿態,派出使者趕往宋朝,敬獻大批貢品的同時,希望宋朝對自己的國主地位給予承認。 每當宋朝的使者來臨,李煜還特地穿上了紫色的袍子,以顯示自己的從屬地位與甘心臣服。 這位大才子皇帝,沒過多久后,本性就露了出來,強鄰的存在并沒有激起他過多的奮發圖強,倒是迸發出“既然無力回天,難以抵敵,純粹辛辛苦苦的無用功,倒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盡情釋放欲望、盡情享樂”的無限熱情。 如很多安于享樂的后主般,李煜將其最后一代國君的特長發揮盡致,他們將政事拋開在一邊,盡情跟隨著欲望而走。 由李煜帶頭下,南唐的政事一發而不可收拾,國運也在一點點的衰竭。 幸好地,還有幾位忠貞的臣子,依然苦苦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家。 南唐的諸多將領中,最為有名的有兩個,一個是盧絳,一個是林仁肇。 盧絳是一位極具謀略的將領,他曾經向李煜建議,以南唐國中屬地叛亂為名,引誘宋朝的屬國派出人馬救援,待其部隊深入后,再一舉將援兵占為己有,他更為大膽地體提出,乘此國內空虛之際,出兵直接攻占都城,以增南唐國土。 盧絳失望了,就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用上,李煜就回絕了他的提議,但他卻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作為一個臣子,這是他所能做到的極限。 相對程度上,林仁肇比起盧絳來還要有名,他是北宋王朝的重點關注對象。 這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但小小的南唐卻是難以實現他的抱負的,他也是一個忠心的人,但李煜全將這片忠心當成了驢肝肺。 林仁肇是建陽人,他本是五代十國時期,王氏家族所建立的“大閩國”中的一員小小的裨將,南唐滅了大閩國之后,他就成了南唐國中的一員。 因為表現良好,在戰場上屢歷功勞,他被提升為淮南屯營應援使,鎮海軍節度使。 林仁肇長得非常魁梧,史書上說他“體魄雄健,驍勇善射”,是個天生的軍人料子,他在戰場作戰非常勇猛,殺起來勇往直前,極有膽量,絕對是那種不要命的主,因而得到了一個“林虎子”的外號。 公元960年,趙匡胤乘著陳橋兵變的新鮮勁頭,黃袍加身,成了北宋的第一任皇帝,后周的歷史也從此由宋朝改換門庭。 而也就是在這之后一年,李璟逝世,李煜上臺,最終決定了林仁肇命運的兩個人,先后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人生的最高位。 林仁肇此時最為關注的永遠只是南唐的蓬勃發展,以報答李璟當年的知遇之恩,趙匡胤的上臺,新興宋朝國內局勢的不穩,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 就在一個凄冷的夜晚,林仁肇秘密晉見了李煜。 他向李煜提起一個大膽的建議,現在,淮南各州的守軍最大規模也只是在千人左右,如果乘著這個大好時機派他出擊,淮水南北的失地就可以收回來。建議非常地好,只是林仁肇未免高估了李煜的魄力。 李煜沒有回答,似乎若有所思。 為了讓李煜不再猶豫,林仁肇決定再次添加砝碼,他再次向李煜提出,出兵那天,李煜盡可以下令將他的全家老小全都逮捕入獄,并對宋朝說,這是林仁肇率兵叛亂,與南唐毫無關系,這樣一來,就可以撇清關系,將所有罪責全部推到自己的身上。 李煜還是在思索著,感覺上腦細胞極其的不夠用。 林仁肇提醒到,如果這次出征成功了,國家可以收復失地,疆土得以保障,如果失敗了,盡是由他一人承擔,甚至是犧牲全家老小,他也是無怨無悔。 這是將全家都給推到了死亡邊緣,致自身生命與所有人不顧,為了南唐王朝,林仁肇這個血本下得可就有些大了,若不是有著對南唐王朝的耿耿忠心,任是誰也辦不到的。 在林仁肇的步步緊逼下,沉默許久的李煜,終于發話了,非常地讓人心寒:“別瞎說了,國家要完蛋的!”(勿妄言,宗社斬矣!) 這就是李煜了,盧絳見識過的李煜,深刻認識著的李煜,也是林仁肇頭回見識到,并深刻認識到的李煜。 李煜像跟草似地把林仁肇丟棄,趙匡胤卻是像個寶似的將林仁肇看待。 “先南后北”的軍事統一策略,也讓他對南唐始終有著非分之想。 南唐始終是要除去的,但首先地南唐的棟梁們也是摧折的。 林仁肇的各種事跡,趙匡胤早有耳聞,除掉南唐,這是最大的障礙,趙匡胤十分地心里有數,他曾對屬下們說:“我們要想攻下南唐,首先就要除掉林仁肇。” 很快地,他迎來了這個機會。 又是進貢的時節了,李煜再次派出了他的訪宋代表團。 使者們以為他們這次的訪問,也將會向先前一樣,遞過了國書,奉上了貢品,好好吃一頓,便可以打道回府,他們所想不到的,他們將擔負起巨大的使命,為北宋王朝。 當使者來到宋朝國內,先前的步驟也正如以前一樣,和想象中的并沒有什么差別,如果說有點區別的,宋朝的皇帝趙匡胤同志似乎比起前幾次較為熱情了許多,他不僅好好款待了使者,還帶著使者在皇宮里的某個殿參觀了一下下。 問題出現了。 就在參觀過程中,好似不經意間,趙匡胤指了指掛在墻上的畫像,問了一個問題,這畫上的人是什么人? 也許在別的時候,這并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在此時此刻,這將是一個致命的問題。 使者同志也正在納悶了,這副畫像上所畫的這位同志,咋跟俺們那“疙瘩”的那位同志怎么那么像呢,聽到趙匡胤的提問,使者同志條件反射似地回答說:“這是林仁肇啊!” 趙匡胤略顯神秘地說:“哦,這個人就要來歸順了,先用這幅畫像作為憑證。” 為了更加顯示出自己的英明正確性,趙匡胤帶著使者還去參觀了一座豪宅,觀賞完畢后,趙匡胤同志又是很神秘地對使者說:“這就是將要賞賜給林仁肇的。” 就這樣,機密的“內幕消息”通過趙匡胤的大嘴巴全部反饋給了李煜的使者。 這位使者還真是信了,回到國內后,將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全都稟報給了李煜。 李煜同志雖然文才出眾,又是高高在上,智商卻是和淺薄的使者一個德性,如沒大腦的使者,他也還真信了。 也不經過考察或是詢問,李煜直接派人給林仁肇一壺毒酒。 林仁肇的心徹底涼了,他沒有選擇反抗或是逃亡,他默默地將毒酒喝下,當他的生命被帶走時,南唐最后的希望也被泯滅。 與此同時,與林仁肇關系不錯的盧絳,也被李煜調離本職崗位,希望從此成了絕望。 公元973年,趙匡胤發布詔令,再次讓李煜到開封定居,李煜以病為由推托不去。 公元974年,以李煜不朝見為名,北宋發兵十萬,攻南唐,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將曹彬攻破金陵城,李煜獻表投降,南唐滅亡。 公元975年,李煜被虜到汴京,封違命侯,宋太宗即位后,進封為隴西郡公。 公元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特賜牽機藥,被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一代帝王詞人最終還是走了林仁肇的老路子,也算是一種殊途同歸。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墻》等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