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我們祖宗傳下的寶貝,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廣為傳播。但是,中醫卻不被現代人了解,這主要表現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上。不知何時,給人留下一種只能作為慢性病調理輔助的印象。不少人不理解中醫,認為中醫治病慢,西方現代醫學治病快。其實高明的中醫治病效如桴鼓,治療難癥有時一劑而愈,是西方現代醫學難以想象的。 概述 痛風一詞,首見于《丹溪心法》,書中記載“痛風者四肢百節走痛,方書謂之白虎歷節風證是也”。痛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痹證范疇,是痛風的主要癥狀,關節炎反復發作,遷延難愈,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急性發作時常表現為跖趾關節、踝關節等處紅腫熱痛明顯,活動障礙,故此期當以控制急性的炎癥活動、止痛為主要目的,治療得越早,效果越好。 清熱解毒、活血利濕 痛風初發,起病急,以紅腫熱痛為主要床表現,乃是一派火毒熾盛之象,可兼夾濕熱,也可不兼夾濕熱,故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利濕為法。對于痛風性關節炎尤推威靈仙,其性辛散,走而不守,對改善關節腫痛有殊功,湯劑用量需大,少則乏效。根據病情的輕重對藥物配伍的選擇而有所側重,熱盛者加生石膏、牡丹皮;濕盛者加澤瀉、萆薢、茯苓、兼瘀血者、加川芎、紅花、丹參。 多用藤類藥物 《本草便讀》言:“凡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此物善治風疾,故一切歷節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風氣通于肝,故入肝,風勝濕,濕氣又通于脾也。”藤類多繞木攀援、屈曲而生,在卦為巽木,主風,且藤者截斷而視之,中多孔而通,故能通絡而祛風。藤類纏繞樹木,使其數株相牽連,風來時每不易動搖,此即其熄風之意也。 藤類藥的選擇多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通絡類 絡石藤、忍冬藤等,性質大多寒涼,可清經絡之熱,善治風濕熱痹,部分急性痛風發作時,常出現關節的紅腫疼痛,不可屈伸,此時即當清熱祛風通絡。 活血通絡類 痰瘀互結于經絡關節為該病反復發作的病理基礎,臨床上多表現為疼痛部位的固定,持續時間長,疼痛劇烈,日久反復發作而出現關節的畸形,甚至破潰。多加用雞血藤、紅藤等,除清熱解毒、通絡之功,尚入血分,有行氣活血,化瘀消腫之效。 祛風止痛類 這類的代表藥物有青風藤、海風藤等,本類藥含有青藤堿等多種生物堿,可顯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與釋放,從而達到鎮痛、抗炎、免疫抑制的等作用。 加用蟲類藥物 已故大師朱良春教授善用蟲類藥物,與其他藥物相配伍每可明顯改善癥狀,提高療效。蟲類藥藥力多迅猛,使用時要中病即止,掌握邪去而不傷正,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如關節紅腫疼痛明顯者,加用廣地龍、水牛角等清熱通絡,涼血解毒,可配以石膏、知母,忍冬藤等;關節疼痛變形明顯,不可觸近者,加用全蝎、蜈蚣搜風剔絡。 以熱藥佐治 急性發作除有外邪侵襲之外因,還常有正氣先虛,衛外不固之內因,在使用清熱之劑的同時要佐發陽氣,引邪外出。常以川桂枝、淡附片、淡干姜、北細辛、制南星、仙靈脾等入劑。在病變早期此法可開閉達郁,促使熱邪速退;中期可防止寒涼傷胃之功;后期可激發正氣。
配以外治法 外治法治療具有見效快、簡便易行、毒副作用少的特點,在痛風發作時可配合以青敷膏外敷,并以局部紅外線激光照射。經紅外線激光照射儀器照射后,局部血管擴張,微循環改善,促進局部組織新陳代謝,以達到消炎鎮痛功能。
結語 從方法上,中醫是通過對于人體內陰陽氣血的全面調整,進行整體的病因治療,獲得的是良好的遠期療效。從原理上,中醫治病是一個建設性的過程,在辨證的前提下,運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等手段,幫助患者恢復或重建免疫抗病系統,清除體內的致病因素,改善人體的內環境,從而逼迫疾病節節敗退,直至病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