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笄的使用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笄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最初的笄形狀比較單調,大多為圓錐形或長扁條形,一般是頂端粗寬而末端尖細;其時的材質也比較少。大概僅有木質、骨質,隨時代的發展及技術的進步,才有了石、玉及金屬材質的笄。
商周時代,對笄的加工越來越精細,笄首的裝飾性越來越強。笄早已不僅僅是綰發的用具,更成為頭部最主要的裝飾品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了。
從殷墟收集到的發笄看,大致分兩種:一是獨體的,即用一種材質一次性雕琢打磨而成;一是分體的,即笄身與笄首用一種或多種材質分別制成,隨后插接、捆綁或粘結而成。 
無帽形骨笄一組 高:60mm至210mm不等。顏色多樣,骨質不一。尖頭,上部均有穿。笄體打磨光亮,品相尚佳。

釘子形骨笄一組 高:分別為74mm至133mm不等。黃褐色或乳白色。尖頭,上部均有扁,平帽。

活帽傘形骨笄一組 高:7.2mm至244mm不等。

扁體“干”字形骨笄一組 高:56mm至190mm不等。顏色各異,形狀相同,長短參差不齊。

象征鳥體形骨笄一組 高:95mm至173mm不等。

扁體玄鳥形骨笄一組 高:101mm至145mm不等。

平雕玄鳥形骨笄一組 高63mm至144mm不等。鳥頭造型大同小異,但表面或素面拋光,或飾斜條方格紋,或用陰線紋飾滿表面,裝飾手法多變,形體飽滿可愛,極具美感!

鳳冠形骨笄一組 長:102mm至202mm不等。

高冠鳥體形骨笄 高:98mm至202mm不等。

“羊”字形骨笄一組 高:91mm至136mm不等。笄帽有素面、斜條紋及方格紋之分。

錐頂形骨笄一組 高:87mm至178mm不等。

方牌形骨笄 高:89mm,直徑:5.3mm。暗黃色。笄桿較短,笄帽方形,四周刻雙陰線裝飾。

方牌形骨笄一組 高:90mm至135mm不等。 
四阿形骨笄 高:83mm,直徑:8mm。淺褐色。笄帽呈“四阿頂”形。 
四阿重檐形骨笄一組 高:138mm至156mm不等。

活帽錐頂鼓腹形骨笄 高:178mm,直徑:9mm。黃褐色。通體包漿完美,工藝精湛。分體帶穿笄帽在錐頂形骨笄中比較少見。

活帽錐頂鼓腹人字紋骨笄 高:215mm,直徑:6.4mm。金黃色。笄帽為錐頂鼓腹形,腹部刻有平行兩弦紋間有人字紋。

圓體“干”字形骨笄 高:159mm,直徑:7.5mm。黃色。

人字紋活帽泡頂骨笄 高:127mm,直徑:6.6mm。黃褐色。

花瓣形骨笄 殘高:57mm,直徑:7.4mm。淺黃色。笄帽平面呈六瓣花瓣形,立體感強。

圓雕鸮鳥形骨笄 高:110mm,直徑:7mm。奶白色。造型少見,鸮鳥霸氣、雄渾,是同時期玉雕件常見的造型之一。

象徵鳥冠形骨笄 高:158mm,直徑:8.2mm。土褐色。造型比較少見。

殷商骨笄精粹
關注骨玩迷,關注骨玩大家 關注骨玩迷,分享骨玩心得 關注骨玩迷,獲取骨玩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