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優秀的拉比,受到大家的景仰。因為他的行為高尚,為人親切而富于慈愛之心;他做事十分拘謹,很注意小節,同時,對神又非常地虔敬;生活謹慎得走路不會踩上一只螞蟻,對神所建造之物絕不加以破壞。所以,他理所當然地受到弟子們的衷心愛戴。
過了8O歲后的某一天,他的身體突然一下子開始變得虛弱了,并很快地就衰老下去。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經臨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了床邊。
弟子到齊了之后,拉比卻開始哭了。弟子十分奇怪,便問道:“老師為什么要哭呢?難道你有過忘記讀書的一天嗎?有過因為疏忽而漏教學生的一天嗎?有過沒有行善的一天嗎?您是這個國家中最受尊敬的人,最篤敬神的人也是您;并且您對那像政治一樣骯臟的世界從來沒有插過一次手,照道理老師您沒有任何哭的理由才是。”
拉比卻說:“正是因為像你們說的這樣,我才哭啊。我剛剛問了自己:你讀書了?你向神祈禱了?你是否行善?你是否做了正當行為?對于這些問題,我都可以作肯定的回答。但當我問自己,你是否參加了一般人的生活時,我卻只能回答:沒有。所以我才哭了。”
以后的拉比們常用這則故事來勸說一些不在猶太人共同體活動中露面的人,以使他們一起“參加一般人的生活”。從這里不難看出,這個“一般人的生活”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衣食住行,也不是指常人的其他感性生活,而是特指猶太民族的集體生活。
《塔木德》明確宣布:如果一個猶太人完全與一切世事脫離,只是用功學習10年的話,10年后他就不能向神祈求寬恕了。因為不管你把學問做得多好,把自己與社會隔開,這本身便是罪惡。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