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一種活生生的的感覺,可以讓人具體地感知到身體和情緒的變化。怒氣可以瞬間被點燃,但是滅火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個人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改掉愛生氣的習(xí)慣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耐心地等待。對自己應(yīng)該有耐心,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擁抱憤怒,就像煮豆子一樣,要讓水保持在沸騰的狀態(tài)十分鐘左右才能煮熟。
猶太民族是一個比較重視團結(jié)的民族,他們強調(diào)“以和為貴”,從來不會輕易動怒,因為,在他們眼中,怒氣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會使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猶太人覺得生活本來就是很不容易的,不應(yīng)該為生活中的小事而生氣。有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猶太故事:
有兩個猶太人,他們經(jīng)常吵架,一旦吵起來就沒有人愿意讓步,并且他們總是打賭。
有一天,兩個人又碰面了。一個人說:“拉比是一個脾氣特別好的人,他從來不會向任何人發(fā)脾氣。”另一個人立即反駁道:“不可能的事兒,上帝有時候還會發(fā)脾氣,懲罰一下那些不忠誠的信徒呢。”
“看,不相信了是吧?你敢不敢和我打賭,誰輸了就付給對方500元。”
另一個人也不服輸,于是,他們走到拉比的住處,決定一起去試探一下。當時天已經(jīng)黑了,他們到拉比家的時候,拉比正在忙著打掃院子。
兩個人敲開拉比的門,拉比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兒,起身迎接,并問他們:“孩子,你們這么晚來,有什么事情嗎?”其中一個人說:“是的,我有一個問題一直沒弄明白,所以要向您請教。”
“那你就問吧。”拉比和藹地說。
“非洲人的腳板為什么和我們的腳板不一樣呢?”
拉比說:“因為非洲人居住在潮濕的沼澤中,他們經(jīng)常在水里尋找食物,時間一長,腳板就變成平的了。”
兩個人滿意地點點頭,然后離開了。沒過多大一會兒,兩個人又來到拉比的門前,敲門后問道:“拉比在家嗎?”
拉比聽見敲門聲,就再一次放下手中的活兒,走了出來,看到還是剛才的兩個人,就問:“你們還有什么事情嗎?”
“我們還想問你一個一直讓我們困擾的問題。”
“說出來聽聽!”
“為什么生活在沙漠里的人眼睛看不清東西?”
“因為沙漠中經(jīng)常刮大風(fēng),風(fēng)沙會吹得他們流淚,時間一長,他們的視力就慢慢下降了,所以看不清東西。”
兩個人得到了答案,又滿意地離開了,這個時候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溫度開始慢慢下降。可是,當拉比要吃晚飯的時候,兩個人再次來到他家門口。拉比放下碗,把兩個人請進屋里,讓他們坐在自己的對面,問道:“你們是不是還有什么問題沒有弄明白?”
“你一直是這樣回答別人的問題嗎?整個以色列還有第二個這樣的人嗎?”那個不相信拉比不會生氣的人說道,“那好,你在回答我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人頭很圓?”
“這個問題有意思!頭圓,說明接生婆的技術(shù)比較高超,嬰兒生下來的時候得到了很周到的照料,搖籃有利于嬰兒頭皮的摩擦。”
“你問什么總是這樣有耐心,你不會發(fā)火嗎?我要因為你輸?shù)?00元錢啊!”
“輸?shù)?00元錢總比發(fā)怒要好得多。”拉比依然很平靜。
拉比的故事說明了猶太人不動怒氣的事實。憤怒是一種過激的表現(xiàn),當人的忍耐極限達到一定限度時就會爆發(fā)。無論是聽別人說的還是自己遇到的,有些事情總會讓我們有怒氣。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有怒氣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但是我們不能不節(jié)制,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種修養(yǎng)。
在為人處世的時候往往有一些事情讓我們充滿怒氣,如果把心中的憤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或許能讓人感覺心情舒暢很多,但是問題不會因為我們的憤懣而得到解決,反而會使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打發(fā)脾氣,等情緒穩(wěn)定下來以后又開始后悔,或覺得是自己跟自己生氣,或覺得自己無意間得罪了周圍的人。
只需要給自己多留一點時間,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怒氣。生氣就是生氣,我們不要因為一次憤怒而制造一次罪行,更不要因為怒氣而抑郁。對于自己的怒氣,我們應(yīng)該從時間和程度兩個方面加以節(jié)制。
生氣是人的天性,節(jié)制這種天性的最好辦法就是在動怒時冷靜地思考將招來怎樣的后果。不管是誰,如果遇事不能忍耐都會喪失理智,人決不能像蜜蜂一樣,把自己的生命拼在對敵人的一蜇,然后毀了自己。易怒是一種很低的素質(zhì),受怒氣擺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當自己被激怒時應(yīng)給予對方蔑視,萬萬不可摻雜恐懼,只要精神上保持自制力,就能壓倒對方。
三種情況下人容易發(fā)怒:首先,過于敏感就會神經(jīng)脆弱,經(jīng)常會被生活中的小事兒激怒;其次,認為自己受到輕蔑就會有怒氣,其效果遠勝于其它傷害;最后,認為自己的名譽受到了損害,也很容易被激怒。
人在有怒氣的時候萬萬不可惡語傷人,這不同于一般的牢騷,惡語傷人可能種下惡果,也不要輕易泄露私密,這樣將無法再受到別人的信任,不管情緒是多么激動,我們都不要使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不能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