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日報 創哥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堪稱大寫的“牛逼”! 哥倫比亞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 在華爾街工作十年, 27歲就當上了瑞士某銀行聯席董事, 2年后,成功上任法國一家銀行副總裁。 ▼ 出入上流社會,和洛克菲勒的曾孫女喝下午茶,受白先勇之邀,與林青霞一起聽曲。過著優越,富足,有品位的生活。 就在他離夢想“華爾街最出色的銀行家” 只差一步的時候,突然,他就辭職了, 去過上了另外一種生活: 深入河南艾滋病村,救助孤兒和老人。 ▼ 我供你讀哈佛,不是讓你出來做義工的這位從華爾街走出的慈善家叫:杜聰,香港人。小學在教會學校念書,初中和爸媽一起移民到了美國,一路開掛,實力碾壓一切,成為了美國華人精英。 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帶到了河南,就是那個有好多艾滋病村的地方。
面對眼前的“人間地獄”,杜聰失眠了,噩夢纏身、夜半哭醒、有時白天無故哭泣,一連好幾個月。 他開始正視自己,拷問自己,反思生命,最后頓悟:“浮生若夢,行大愛才是真諦?!?/span> 杜聰放下別人羨慕的錦繡前程,做起了公益。 看到兒子“犯傻”,媽媽特別崩潰,激動的說: “我供你讀哈佛,不是讓你出來做義工的?!?/span> 親朋好友也很困惑,大家都覺得阿聰中了邪,世間上這么多苦難不幸的人,救得過來么? 對親人和好友的質疑和責難,杜聰卻說:“將來的事我看不見,現在的事,我不能看見了不管。” 即使“比以前更忙,一文不掙,全年無休,” 一做就是20年。 我會照顧你的孩子,讓他讀書艾滋病人最大的遺愿,就是希望子女讀書,能夠繼續接受教育。
為了實現諾言,杜聰成立智行基金會,一個村一個村地資助那些艾滋遺孤。 從河南到安徽、山東、廣東4省7縣24村,資助患病小孩超過2萬人,前后花了2億。 克服心魔,才能更好的生活資助艾滋遺孤幾年后,杜聰發現生活在艾滋陰影下的孩子們,很明顯的心理疾病,或低眉縮首,瘦骨嶙峋或沉默不語,怒目而視,越長大越明顯。
后來,杜聰就想了個辦法:
這些大學生已經很陽光很正面,回去跟這些中小學生說,他們也真的就看見自己的希望了。 拒絕20萬的捐款,換來每年300萬的回報隨著智行基金會資助孤兒上學越來越多,花錢就止不住了。杜聰有想過募捐,這是最快的方法,但不能持久。 有一個叫雅高酒店集團的企業想捐20萬給智行,卻被拒絕了。杜聰說:
因為杜聰發現這家企業,有100多家酒店,日均3萬多個客房訂單,如果每個客房放一個環保袋,一天至少有3萬件的銷售業績。 錢投進去了,現在每年可以創造了300多萬營業額。做慈善,要像種了一棵蘋果樹,不斷會有蘋果長出來,有蘋果吃。 2萬個孩子的爸爸,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出息如今,杜聰一共資助了2萬個孩子,其中有2500多名考上了大學,還有不少是名牌大學,交通大學的,北京大學的,還有的去了美國念書。 不少孩子興趣點不在讀書,智行便資助這些孩子去技校學手藝。有個一技之長,能夠獨立生活。 有的去“海上青焙坊”學習烘焙, 畢業后進入五星級酒店工作, 表現出色,還留學法國。 ▼ 學醫的學醫,偶爾回來監督杜聰控制血糖。曾經上不了學的如今學成回鄉創業,幫扶受艾滋病影響的老鄉。 杜聰每日每夜的做十幾年,孩子們也都長大了,開始陸續的結婚成家,他時常會被請來做證婚人。 有人管他叫爸爸,有孩子的寶寶叫他爺爺。對沒有一個親生兒女的杜聰來說,能看到他們成家立業,有自己溫暖的生活,杜聰覺得這是一件比做銀行家更有成就的事情。 杜聰今年已經48歲,常年在外奔波,全年無休的高負荷工作,讓他患有嚴重的高血糖和高血壓。很多人問他,會不會放棄求助孤兒?杜聰情緒激動的說:“成功”在如今社會被定義得世俗狹隘,金錢、地位、榮譽, 沒有得到的拼命追求, 已經得到的還想得到更多, 人的一生如果只是得到與追逐的過程, 這些都會隨著生命的殆盡而消失。 浮生若夢, 行大愛才是真諦?!?/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