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智慧的人 都置頂了“NLP心靈治療師” 在這里遇到最好的自己 文 | 魚爸 來源公號 | 養(yǎng)育男孩(ID:breedboy) 強烈推薦此音樂,一定要聽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有一句話叫“我若盛開,蝴蝶自來!”,我覺得用在養(yǎng)育孩子的父母身上非常合適:“你若足夠優(yōu)秀,孩子自會精彩!” 前幾天帶兒子去廣場上玩,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被爺爺推在車子里,匆匆地走著。 車里坐著的孩子看到兒子手上的棉花糖,馬上就坐立不安,左搖右擺,幾乎要將推車弄翻。 那個爺爺緊緊地推著孩子往前走,一邊說著:“乖啊!寶寶!乖,坐穩(wěn)!” 兒子問:爸爸,那個小朋友怎么還坐車車啊? 這個,這個…… 真不能好好跟他解釋為什么一個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還坐著推車。 因為他在兩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將推車收了。 每次出門都是自己走或者是你追我趕的。 “也許他不舒服吧,需要推!” “哦!” 一個養(yǎng)的白白胖胖的孩子,就這樣被爺爺?shù)膼酃鼟吨w奔而去。 你以為的愛,沒有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懂孩子的心意。 不能叫愛。 尊重這個詞,靠行動! 沒有行動,你天天喊尊重我,等于沒講。 沒有尊重,你說愛我,那簡直就是害我。 為人父母,很多人常常對孩子說:“乖,你要聽話。你要相信大人的話,因為我們是為了你好,不會害你”。 但是你聽過孩子的話嗎?真的去了解他的心意嗎?你是不是也用所謂的愛還一層層地包裹著孩子呢? 你總是說:“我們?yōu)榱四悖艜绾稳绾危覀優(yōu)榱四悖呀?jīng)失去了某某某。” 你口口聲聲的愛,已經(jīng)成為了一把把的枷鎖。 你不懂孩子,就無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如果你問一個孩子,你最想要的禮物是什么? 小家伙們的回答肯定是有爸爸媽媽的陪伴。 而大孩子除了這個需求之外,會有一個更深次的渴望——爸媽懂我。 如今我們很多的父母都忙于生計,哪有時間去懂孩子。 很多時候,當問題出來了,手足無措。 就拿入學的孩子們來說,很多媽媽說孩子一進學校,根本坐不住。老師講課他在下面找其他的小朋友玩。覺得老師講的東西太容易,自己不想學。不斷地惹事生非。 結(jié)果老師下了警告書:再這樣下去,那就帶回去。 相當于回爐再造,造好了再送來。 這個時候,當?shù)鶍尩木椭绷恕?/p> 我們就是希望孩子去學校受教育的,老師怎么能這么做?不負責啊! 但是老師將班上幾十個學生的情況一一比較分析,當?shù)鶍尩耐兔靼琢恕?/p> 原來問題出在自己家里,不能怪老師。 自己都搞不定的孩子,老師又怎么能搞定呢? 老師不是神,他們也是人。 如果你沒有在家里教好孩子,那么孩子一去學校就暴露出了種種問題。 孩子曾經(jīng)淘氣透頂無法無天,你覺得他是天性使然,給了自由卻沒有告訴他要懂規(guī)矩。 孩子每次非得個第一不可,你覺得孩子是聰明,給了肯定,卻沒有讓他明白山外有山。 孩子想動手做點事,你怕他搞砸,更怕他受傷,給了保護,卻沒有告訴他怎么去獨立。 孩子哭著鬧著,你事事依著他,換來了一時的歡笑,卻沒有告訴他外邊的世界不會一切順著他。 …… 在愛與規(guī)矩之間,規(guī)矩與自由之間。 學問太大,就算孔夫子來講,未必能講清楚。 因為一千個家庭一千種不同的情況,一千個孩子,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科學的理論再精確,也無法為你的孩子解決所有問題。 唯有真正的用心陪伴,父母不斷學習,才有不斷接近正確方法的機會。 但是太多人還是我行我素,覺得自己天生就會當?shù)攱尅?/p> 依舊看著電視追劇,依舊玩著游戲。 依舊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依舊做著美夢。 然后孩子也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動畫片,玩著手機游戲。 讓孩子帶你去玩,帶你去感受生命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跟一個孩子去玩,那你就放下手機,讓孩子帶著你玩。 哪怕他碰你一下,那你就學著他的樣子,碰他一下。 就這樣慢慢地,就玩開了。 我不提倡一個家里父親總是板著臉,做一個所謂的嚴父。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爸爸卻很多,不僅僅嚴,而且固執(zhí)古板。 真不知那股子自信是哪里來的。 有媽媽說:孩子爸不關(guān)心學習,而且很反感學習,說自己未必還不懂教孩子? 如果說要懂孩子,爸爸就說直接打就行了,打了他他就懂了。 如果說要給孩子趁早讀繪本,就有爸爸說,不怕把孩子讀傻,讀一書呆子。 不是我特意詆毀爸爸們,但很多家庭就是這樣的寫照。 你若真愛孩子,就要放下自己做父母的架子。跟孩子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溫馨。 去理解孩子的哭,看見孩子的笑。 不要去說教,而是以身作則地感染。要孩子不看電視,你自己必須先不看;要孩子不玩電子游戲,你自己就不要玩;要孩子學英語,你就跟著孩子一起聽一起背單詞。 我們家的電視機是從來不開的,兒子喜歡動畫片的話,會約定好給他在電腦上看幾集。所以他對電視沒有癮。 家里書多,他讀書有點上癮。 他說要學英語,那我就跟他一起去學自然拼讀。 他要學數(shù)學,那就一起跟他數(shù)數(shù),玩數(shù)學游戲,理解數(shù)的概念。 他喜歡詩文,那就一起背誦詩文比賽,每人背一首,誰背不過來就表演一個節(jié)目。 就是在這樣點滴的陪伴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孩子的成長。 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很多大孩子的父母跟我說孩子從來不跟自己交流。但孩子身上的問題一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幫他。 這中間肯定是成長斷鏈了——父母的成長跟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 小時候,孩子不懂事。你就是天。 孩子問十萬個為什么的時候,你隨便瞎扯就能夠蒙混過關(guān)。 但是到了青春期,你就跟不上孩子的腳步了。 和孩子慢慢成為了兩個世界的人,那肯定會出現(xiàn)鴻溝。 孩子讀的書,你一本都沒看過,只知道說不好不好。孩子問你到底哪里不好,哪里好?你啞口無言。 孩子聽的歌,你說太吵。孩子喜歡的電影,你聽都沒聽過。 那怎么對話?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兩個世界的人怎么會有共同的話語。 幸運的是如今年輕的父母學習能力更強,能基本跟上孩子的節(jié)奏。 我知道有一天兒子會喜歡一些我搞不懂的東西。 但我不會貿(mào)然反對,我會去熟悉了解,我去查資料,我去學習。我要努力跟上孩子的腳步。 這樣看來,孩子真的會推動我們進步。 如果你在麻將屋里揮汗如雨,就不要怪孩子不努力學習。 如果你在酒局飯局上流連忘返,就不要怪孩子跟你疏遠。 沒有陪伴,愛無法安放,如同浮萍四處飄蕩。 沒有理解,愛無法聯(lián)通,雖同處一室,卻如同遠在千里。 記得和孩子一起讀書、爬山、打球、跑步、聽音樂、看電影、談人生…… 建立屬于你們共同的家庭文化,在這里邊,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能得到響應(yīng)。 愛不就是這樣嗎? 如果你總是大吼大叫,不要指望孩子講道理。 如果你從沒有去耐心聽孩子的聲音,那不要怪孩子不聽你說話。 如果你總是期待孩子優(yōu)秀,而自己卻不在意自己的狀態(tài),那不要怪孩子逃避放棄。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說了這么多,我無意讓你感傷,更不想讓你焦慮。 如果你說該怎么辦? 那先審視一下自己。 當你足夠優(yōu)秀了,孩子就會優(yōu)秀。 |
|
來自: Helennfi8ybvsj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