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會為自己列出工作時的任務清單「to-do list」。為了讓我們的任務清單完成起來更輕松,前人給過很多建議:如先處理最棘手的事情,用畫圖代替寫字(將任務畫出來),或?qū)⒆约旱娜蝿涨鍐喂_等等。但這些都掩蓋不了任務清單令人討厭的一面:上面的事項都是我們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這些建議當然能幫助我們完成任務,但每天看著一堆任務擺在自己面前,總讓人不由得對自己的工作心生厭惡。 但德克薩斯大學心理學家Art Markman稱,我們或許可以做點改變。任務清單只是一種工具,是為人服務的。既然如此,何不改變一下使用方式,讓我們在使用過程中更加愉快呢? Markman寫道,最大的問題在于,典型的任務清單總把關(guān)注點放在最無趣的部分,如策劃會議、發(fā)送郵件等等。人們從這里面看不到大格局里的東西,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所在。他解釋道,“如果將工作看作一種使命,在這種宏觀角度下,人們每天、每星期或每個月的工作就是偉大事業(yè)的一部分,有了更高的意義。” 不過,“人們通常只將大目標當成抽象意義上的東西。即便人們想要得到提拔,完成大項目,或是改善客戶的生活,他們也不會將這些列到任務清單中,因為他們不知道具體要做什么才能將其實現(xiàn)。” 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人們需要將較大的長期目標劃分成容易實現(xiàn)的小目標。通過這種方式,“每次看到清單,你就能意識到每周需要完成的任務跟大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無聊的任務在大使命面前就有了意義。這樣的清單能夠每天提醒人們,他們的工作不只是一些瑣碎無趣、不得不執(zhí)行的緊急任務,而是自己計劃的產(chǎn)物。” 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工作形塑「job crafting」。工作形塑指的是:如果一天的工作被切分成許多小型任務,人們會盡可能地賦予這些任務更高層次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