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一臺單反,對照說明書終于看懂了機身和鏡頭上所有的標識。結果當人家問道“多大底?等效焦距多少?”的時候又一臉懵逼。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畫幅和等效系數。 在攝影愛好者的大軍中,永遠不乏一批“畫幅黨”,他們認為:但凡不是全畫幅(Full-Frame)相機拍出的照片,畫質都是渣。那么什么是全畫幅呢?全畫幅、APS-C畫幅、中畫幅、大畫幅,這些都是啥?在正式介紹這些概念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給所有“畫幅黨”祭出一張圖: ▲“小底爛畫質”,這里所說的“底”,就是指圖像傳感器。中畫幅和大畫幅呵呵一笑 在膠片時代,最普及也最受歡迎的膠片規格就是35mm底片(或稱135底片),這種底片由柯達公司于1934年推出,尺寸為36mm×24mm(長寬比3:2),一卷24張或36張,拍完換卷。 ▲圖為柯達35mm彩色膠卷,標有“24exp”即為一卷24張 ▲量一量寬度,正好24mm(不含齒孔) 步入21世紀,相機逐漸數碼化,膠卷被傳感器所替代。2002年,世界上第一臺全畫幅(Full-Frame)數碼相機問世:康泰時N-Digital。這款相機使用的傳感器尺寸和柯達膠片相同,同樣為36mm×24mm。 在2007年時,大多數數碼單反都使用小于35mm規格的傳感器——越小越便宜,工藝處理也相對簡單。到了2008年,佳能、尼康、索尼終于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第一臺全畫幅尺寸數碼單反。從此,“畫幅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追求照片畫質的重要力量。 ▲其實,膠片時代同樣存在畫幅的“區別對待”,36mm×24mm規格的被稱為全格機,將每格一分為二變成18mm×24mm(半片幅,Half-Frame),被稱為半格機。同樣的膠卷,這種相機能多拍一倍照片。圖左為奧林巴斯PEN F經典半格機,機身刻有哥特式字體“F”,十分惹眼。 毫無疑問,較大的傳感器能夠帶來更好的畫質,噪點控制也更好。以下是各種畫幅尺寸示意圖,相信你在無數攝影科普文章中都看到過: ▲畫幅尺寸 ▲一般而言,全畫幅相機個頭更大,但也有例外,索尼RX1R就是童顏巨乳般的存在 單就畫質而言,畫幅當然越大越好。如今已是全畫幅普及的時代,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全畫幅相機當然是最佳選擇。但全畫幅以上的大部分中畫幅和大畫幅相機,則受限于體積和便攜性,大多數僅在商業棚拍內使用。 接著畫幅的概念來說。既然有著不同尺寸的傳感器,那么,如果將相同鏡頭分別安裝在全畫幅相機和APS-C畫幅相機上,拍出的照片有何不同呢?我們以尼康為例: ▲尼康D750與尼康D5500 機身為尼康D750(全畫幅機身)和尼康D5500(APS-C畫幅機身),鏡頭為尼康AF-S Nikkor 35mm f/1.8G(135mm全畫幅鏡頭)。將這枚鏡頭分別安裝在上述兩個機身上拍攝同一場景,拍出的照片如下? ▲紅框-尼康D750,黃框-尼康D5500。顯然,APS-C畫幅相機拍出的照片出現了“裁切”現象 而如果將APS畫幅鏡頭安裝在全畫幅機身上,拍出的照片又會如何呢?我們找來適馬18-35mm f/1.8 DC HSM(APS畫幅鏡頭),將它安裝在佳能EOS 5D Mark II(全畫幅機身)上,使用18mm端拍出如下照片: ▲全畫幅相機拍出的照片出現了“暗角”現象。特別注意,佳能的EF-S鏡頭無法安裝在其全畫幅機身上 為什么會出現裁切和暗角呢?這就引出了“等效系數”的概念。 ▲圖中紅色為全畫幅取景,黑色為APS-C畫幅取景,在同樣的焦距下,其成像就有裁切的不同效果 由于畫幅的不同,使用同一鏡頭時會出現上述兩種最為明顯的問題。我們使用50mm標準鏡頭安裝在APS-C畫幅的相機上,其等效焦距就變成了75mm。實際拍攝時,我們如何加以區分?這就用上了等效系數。50mm×1.5=75mm,這里的1.5,就是APS-C對全畫幅的等效系數,也稱焦距轉換系數(Crop Factor)。 因此,APS-C機身配合對應鏡頭,實現了更遠的拍攝視角,300mm的鏡頭等效成了450mm。這也就是為什么頂級的APS-C機身如尼康D500、D7200、佳能EOS 7D Mark II,深受生態攝影師的歡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公式:實際焦距×焦距轉換系數=等效焦距 ▲富士X100T是一款不可換鏡頭的旁軸造型數碼相機,深受文青們的喜愛。其使用了APS-C畫幅傳感器,鏡頭處標有實際焦距23mm,代入公式,23mm×1.5=34.5mm≈35mm,因此其等效焦距為人文攝影師最愛的35mm APS-C鏡頭除了在結構、鍍膜針對傳感器進行設計之外,成像范圍大小也剛好符合APS-C畫幅要求。你當然可以將全畫幅鏡頭“大材小用”到APS-C機身上,但一般我們最好遵循“全畫幅機身配全畫幅鏡頭”或“APS-C機身配APS-C鏡頭”的搭配方式,以達到最佳成像效果。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何許多攝影愛好者不屑于手機照片的畫質。手機拍攝用的傳感器通常不超過1英寸,這么小尺寸的傳感器,當然無法期待它能夠帶來和單反同等的畫質水平。 ▲松下CM1是目前手機傳感器最大尺寸的紀錄保持者,實際焦距10.3mm,等效系數2.7,等效焦距為10.3mm×2.7=27.81mm≈28mm 等效系數的影響可不僅僅帶來了照片的裁切和暗角,它同樣影響著景深和虛化。翻開光學教材,你會看到這樣的結論:一般而言,APS-C、M4/3等截幅相機想要在相同拍攝距離和相同視角下達到相同景深,除了需要按照等效系數縮小鏡頭焦距外,還需擴大一定檔數的光圈值。 扯遠了,相信不少人看到這些公式符號就頭大。 不過,既然聊到了虛化、景深,我們當然不會放過機身卡口和鏡頭轉接問題,而這一問題我們放到下期來談。 作者 | shelby 責任編輯 | 曉晴 【今日推薦】 根據您的瀏覽喜好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