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彭華老師在“醫生站”為站友帶來《中國成人失眠診治指南解讀》的精彩講座,內容豐富有料,小編特整理出這份聽課筆記,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失眠的定義及5大表現 失眠是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 ①入睡困難(入睡時間>30分鐘) ②睡眠維持障礙(整夜覺醒次數≥2次) ③早醒 ④睡眠質量下降和總睡眠時間減少(<> ⑤同時伴有日間功能障礙(核心要素) 二、失眠的臨床評估 1. 病史采集 ① 系統回顧明確是否存在各種類型的軀體疾病 ② 是否存在心境障礙、焦慮障礙、記憶障礙,以及其他精神障礙 ③ 藥物或物質應用史 ④ 過去 2-4 周內總體睡眠狀況 ⑤ 進行睡眠質量評估 ⑥ 對日間功能進行評估,排除其他損害日間功能的疾病 ⑦ 對日間思睡患者進行評估,篩查睡眠呼吸紊亂及其他睡眠障礙 2. 量表測評 ① Epworth 思睡量表 ② 睡眠信念和態度問卷 ③ 失眠嚴重程度指數 ④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⑤ 狀態特質焦慮問卷 ⑥ Beck 抑郁量表 ⑦ 生活質量問卷 ⑧ 疲勞嚴重程度量表 3.客觀評估(主要用于睡眠障礙的評估和鑒別診斷) ① 多導睡眠圖:睡眠障礙 ② 多次睡眠潛伏期試驗:發作性睡病和日間睡眠過度等 ③ 體動記錄儀:作為多導睡眠圖的替代手段 三、失眠的診斷 1. 存在以下癥狀之一 : ① 入睡困難 ② 睡眠維持障礙 ③ 早醒 ④ 睡眠質量下降 ⑤ 晨醒后無恢復感 2. 在有條件睡眠且環境適合睡眠的情況下仍出現上述癥狀。 3. ≥1 種與睡眠相關的日間功能損害: ① 疲勞或全身不適 ② 注意力、注意維持能力或記憶力減退 ③ 學習、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 ④ 情緒波動或易激惹 ⑤ 日間思睡 ⑥ 興趣、精力減退 ⑦ 工作或駕駛過程中錯誤傾向增加 ⑧ 緊張、頭痛、頭暈,或與睡眠缺失有關的其他軀體癥狀 ⑨ 對睡眠過度關注 四、失眠的藥物治療 1、傳統苯二氮卓類受體激動劑 ——藥物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日間困倦、頭昏、肌張力減退、跌倒、認知功能減退等。 禁用于妊娠或泌乳期的婦女、肝腎功能損害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以及重度通氣功能缺損者。 2、褪黑素和褪黑素受體激動劑 褪黑素:調節睡眠-覺醒周期,改善時差變化引起的癥狀、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和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障礙。但臨床應用尚無一致性結論,不建議作為催眠藥物。 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如雷美爾通、特斯美爾通、阿戈美拉汀,可縮短睡眠潛伏期、增加總睡眠時間,治療以入睡困難為主訴的失眠以及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障礙,但不耐受前述催眠藥物患者以及已發生藥物依賴患者的替代治療。 3、抗抑郁藥物 ——三環類抗抑郁藥物 ① 阿米替林不作為失眠的首選藥物:縮短睡眠潛伏期、減少睡眠中覺醒;減少慢波睡眠,不同程度減少 REM 睡眠;不良反應多。 ② 小劑量的多塞平(3-6mg/d):專一性抗組胺機制;臨床耐受性良好,無戒斷效應的特點;改善成年和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狀況。 ③ 選擇性 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通過治療抑郁和焦慮障礙而改善失眠癥狀;部分 SSRIs 延長睡眠潛伏期,增加睡眠中的覺醒,減少睡眠時間和睡眠效率,減少慢波睡眠,可能增加周期性肢體運動和 NREM 睡眠期的眼活動;一般建議 SSRIs 在白天服用。 ④ 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文拉法新、度洛西汀;不良反應同SSRIs。 ⑤ 其它抗抑郁藥物:小劑量米氮平(≤15mg/d);小劑量曲唑酮(25-100mg/d);治療失眠和催眠藥物停藥后的失眠反彈。 ⑥ 抗抑郁藥物與 BZRAs 聯合應用:慢性失眠常與抑郁癥狀同時存在;有益于盡快改善失眠癥狀,提高患者依從性;唑吡坦和帕羅西汀聯合可快速緩解失眠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協同改善抑郁和焦慮癥狀。 五、藥物治療的具體建議 1、給藥方式 ① BZRAs --夜間睡前給藥,每晚1次 (藥物連續治療); ② non-BZDs --藥物間歇治療慢性失眠,每周3-5次,由患者根據睡眠需求“按需”服用(II 級推薦); ③ 抗抑郁劑 --不采用間歇給藥或按需用藥方式; ④ 褪黑素受體激動劑 --睡前服用。 2、給藥療程 ① 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劑量和維持時間; ② 小于 4 周的藥物干預可選擇連續治療; ③ 超過 4 周的藥物干預需重新評估; ④ 必要時變更干預方案或根據睡眠改善狀況適時采用間歇治療(II 級推薦)。 3、變更藥物指征 ① 推薦的治療劑量無效; ② 產生耐受性; ③ 不良反應嚴重; ④ 與治療其他疾病的藥物有相互作用; ⑤ 使用超過 6 個月; ⑥ 高危人群(有成癮史的患者)。 4、終止治療的時機與原則 ① 當患者感覺能夠自我控制睡眠時,如其他疾病或生活事件去除后。 ② 停藥原則:避免突然終止藥物治療,減少失眠反彈(II 級推薦);如在停藥過程中出現嚴重或持續的精神癥狀,應對患者進行重新評估(II 級推薦);逐步減少夜間用藥量和/或變更連續治療為間歇治療(III 級推薦)。 5、藥物治療無效時的處理 ① 部分失眠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有限,或僅能獲得一過性睡眠改善。 ② 同時罹患多種疾病,多種藥物同時應用存在藥物交互反應,干擾治療效果。 ——推薦將認知行為干預作為添加或替代的治療手段 (I 級推薦) 6、推薦的藥物治療策略 ① 治療原發或伴發疾病; ② 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 ③ 監測并評估患者的治療反應,長期、難治性失眠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 ④ 如具備條件,同時進行認知行為治療(I 級推薦); ⑤ 原發性失眠首選短效 BZRAs (II 級推薦); ⑥ 首選藥物無效或無法依從,更換為另一種短-中效 BZRAs 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II 級推薦); ⑦ 添加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藥物,尤其適用于伴隨焦慮/抑郁癥狀者(II 級推薦); ⑧ BZRAs/褪黑素受體激動劑+抗抑郁劑 (II 級推薦); ⑨ 老年患者:推薦應用 non-BZDs 藥物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II 級推薦); ⑩ 抗組胺、抗過敏藥物及其他輔助睡眠的非處方藥不宜用于治療慢性失眠; 長期應用鎮靜催眠藥物的慢性失眠患者:不提倡藥物連續治療;建議采用間歇治療或按需治療的服藥方式;建議每 4 周評估一次 (III 級推薦)。 7、特殊類型失眠患者的藥物治療 ——老年失眠患者的藥物治療 ① 首選非藥物治療,尤其強調接受 CBT-I (I 級推薦); ② 藥物治療:推薦非 BZDs 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II 級推薦); ③ 必需使用 BZDs 時需謹慎,注意不良反應及意外傷害; ④ 治療劑量應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 ⑤ 短期應用或采用間歇療法。 ——妊娠期及哺乳期失眠患者的藥物治療 安全性暫時缺乏資料;哺乳期推薦非藥物干預手段(I 級推薦)。 ——(圍)絕經期失眠患者的藥物治療 ① 首先鑒別和處理此年齡組中影響睡眠的常見疾病; ② 依據癥狀和激素水平給予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療。 ——伴呼吸系統疾病失眠患者的藥物治療 ① 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慎用 BZDs; ② 高碳酸血癥明顯的 COPD 急性加重期、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失代償期 --禁用 BZDs; ③ 輕-中度 COPD 穩定期 --non-BZDs 唑吡坦和佐匹克隆尚無呼吸功能不良反應報道; ④ 老年睡眠呼吸暫停 --單用唑吡坦等短效促眠藥物可獲益; ⑤ 睡眠呼吸障礙合并失眠 --褪黑素受體激動劑雷美爾通。 ——共病精神障礙失眠患者的藥物治療 ① 精神障礙患者常存在失眠癥狀,應由精神科醫師治療和控制原發病,同時治療失眠癥狀; ② 抑郁障礙合并失眠:CBT-I 治療失眠同時應用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劑,抗抑郁劑(單藥或組合)+ 鎮靜催眠藥物(III級推薦); ③ 精神分裂癥合并失眠: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輔以鎮靜催眠藥物治療失眠; ④ 焦慮障礙合并失眠:以抗焦慮藥物為主,必要時睡前加用鎮靜催眠藥物。 8、失眠的心理行為治療 ① 本質:改變患者的信念系統,發揮自我效能,改善失眠癥狀; ② 對成人原發和繼發性失眠效果良好; ③ 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療法、睡眠限制療法、認知治療、松弛治療。 9、失眠的綜合干預 ① CBT-I 聯合應用 non-BZDs 藥物治療可獲得更多優勢; ② 推薦的組合治療方式(II 級推薦); ③ 首選 CBT-I 和 non-BZDAs 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組合治療; ④ 如果短期控制癥狀,則逐步減停 non-BZDAs; ⑤ 否則將 non-BZDAs 改為間斷用藥; ⑥ 治療全程保持 CBT-I 干預。 10、失眠的治療流程 《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是根據近年循證醫學證據,結合我國國情,經專家討論后形成的規范性文件,對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臨床醫師在實踐過程中,應按照指南的指導原則,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的處理,進一步優化臨床實踐。 如何收聽該課程?
下載“醫生站”App,在“講座→視頻”中搜索《中國成人失眠診治指南解讀》,即可收聽。 如何下載醫生站?
按住圖中二維碼3秒鐘,識別二維碼后,按提示步驟下載并安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