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聽到這個名字,大多數人的心里都會“杵”一下。作為曾經的乙肝高感染率國家,我們曾對乙肝束手無策,它的威力像躲不開的烏云,深深籠罩著每個乙肝患者家庭。 1992年到2016年間,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種使得5000萬人逃離了乙肝病毒的魔爪。但盡管如此,我國仍有約7460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 2800萬人。 都說治療乙肝難于上青天,其實抓住了乙肝的“三寸”,它也并不那么堅不可摧。對于這2800萬乙肝患者,治療的核心任務是抗病毒,只有持續抑制或者清除乙肝患者體內的病毒,炎癥就會得到控制,肝臟的纖維化就會得到緩解甚至逆轉。 抗擊病毒有兩類“武器”: 一類是核苷(酸)類似物,特點是主動出擊,以抗病毒為主,主要抑制病毒DNA的復制。 另一類是干擾素,它外能殺敵、內能養兵,即在抗病毒的同時,通過免疫調節改善免疫功能。 干擾素分長效干擾素和普通干擾素兩類。普通干擾素兩天打一次,長效干擾素一個星期注射一次。對于初治患者,長效干擾素得到了全球專家們的肯定,是各國指南推薦的一線用藥。 目前有一種序貫治療方案,先用核苷類藥物把乙肝病毒壓下來,降低病毒水平之后再啟用干擾素治療,這樣治療后獲得臨床治愈的機會就比較大,在被選擇用此方法治療的患者中,其比例可以達到50%左右。 目前臨床上,在適合干擾素治療的患者中,大約5%~10%的患者可以實現臨床治愈。某些特定的優勢人群達到臨床治愈的比例會更高,甚至高到30%~40%。 要達到臨床治愈要符合四個條件: 1.檢測不到乙肝病毒; 2.轉氨酶恢復正常; 3..表面抗原轉陰和或表面抗體陽轉; 4.肝臟組織學病變改善。 什么時候停藥也是個技術活,需要醫生幫忙判斷,病人不能自行停藥。在未達到停藥標志時,這會讓之前的治療前功盡棄。吃藥也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忌諱吃吃停停,如果對病毒一會兒打壓,一會兒放松,狡猾的病毒就會發生突變開始躲避藥物,產生耐藥。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為什么乙肝的臨床治愈較難? 首先,乙肝病毒自帶“狗皮膏藥”屬性。乙肝病毒進到肝細胞以后,在肝細胞核里形成cccDNA,而目前的藥物對cccDNA不起作用,核苷類似物可以抑制乙肝病毒,但是對cccDNA不起作用,停藥以后可以復發。所以說,乙肝病毒非常狡猾,不像丙肝病毒那樣容易清除。 其次,乙肝病毒對“小鮮肉”也沒有抵抗力。年齡越輕的人發生e抗原轉換后復發的概率要小,而五六十歲以上的人,停藥以后復發的可能會超過80%。 最后,治療也要“趕早不趕晚”。如果開始治療時已經是肝硬化了,效果就不好,無法達到臨床治愈。 對于沒有干擾素禁忌、年輕、E抗原陽性、轉氨酶不是很高的病人,如果希望在有限時間內達到臨床治愈,就可以使用干擾素。干擾素一般使用48周,如果治療效果好,有些病人可以延長到72周。 如果乙肝患者已經出現肝硬化,一定要時刻繃緊治療這根弦,需要終身抗病毒治療。如果沒有把病毒控制住突然停藥,則會出現反彈,而這時一旦復發,就可能會出現肝衰竭。 另外,即使實現臨床治愈,今后也會有復發或患肝癌的風險。因此,定期復查對已經停藥的患者格外重要。一般建議每3~6個月到醫院復查。 您可以關注個人微信訂閱號:duning3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