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風(fēng)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自然的泰山,彰顯著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印證著文化的神圣。
孔子在泰山一帶有較多活動。泰山在春秋時期是齊魯兩國的交界之地。兩國之門文交武備,朝盟赴告,往返頻仍。魯國是周公封地,設(shè)周朝祖廟,可以用天子禮樂。所以周朝的政治、文化、法律制度在魯國保存得較為完備。孔子一生盡管顛沛流離,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魯國度過,這為他在泰山一帶的活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據(jù)說這里是孔子登山眺望魯國的地方。
泰山上下還有不少孔子游覽遺跡。
日觀峰位于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巖,因可觀日出而名。相傳在峰巔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稱秦觀峰、越觀峰。峰西側(cè)為唐宋封禪故址。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在此設(shè)壇祭天。
拱北石又名觀海石。石長6.5米,北西8度,與地面夾角30度。登臨其上可盡賞旭日東升場面。
博主又原路返回,再經(jīng)碧霞祠:
碧霞祠西側(cè),有一座孔子廟,里面供奉的是“文帝”孔圣人,是全國名山唯一的一座儒家廟宇,是歷來皇帝來泰山的第一朝拜處,以求“以文治國,國泰民安”,也是古時侯許多學(xué)子來泰山的朝拜之所,祈求學(xué)業(yè)有成,金榜題名,步步登高,事業(yè)有成。
眾所周知,泰山是一座道家名山,那么為什么會在岱頂建一座儒家廟宇呢?
泰山不是最高的山,不是最大的山,也不是最美的山,但泰山是最有‘分量’的山,而孔子就如群山中的泰山,是不可跨越的。《岱史》稱:“孔子,人中之泰山。”而泰山如山中之孔子。泰山和孔子作為一個民族的驕傲,在古人心中有著不解之緣,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關(guān)系,古人才會在岱頂起一座孔子廟。
今天當(dāng)博主駐足于岱頂孔廟,讀著清代泰安知縣徐宗干的題聯(lián)“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更覺孔子之偉大,更覺泰山之神圣。
博主回到天街,南天門附近,又選擇了另一條道下山——桃花峪索道。
請看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