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是指心腦在血管自身病變或自身病變加其他因素,或者其他因素直接導致表現出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等。其主要致病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仍然處于持續上升的階段,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主要危險因素有以下五種。 1.吸煙 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吸煙不僅影響呼吸道健康,也不利于其他器官的健康。吸煙時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煙堿。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碳氧血紅蛋白增高引起機體缺氧,從而導致動脈壁缺氧、水腫,血流障礙;還可使內皮受損,為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創造了條件。同時,缺氧促進平滑肌細胞攝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此外,吸煙還能使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容易產生胰島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脂代謝紊亂、血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同樣促使動脈發生粥樣硬化。 2.肥胖 肥胖會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和左心室肥大,導致心律失常,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同時,肥胖本身可產生與心血管疾病類似的癥狀,如呼吸困難、水腫和心絞痛等。這樣會加重已有的心血管疾病病情,誘發心血管疾病癥狀;此外,肥胖還可協同其他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 3.高血脂 高血脂長期得不到控制,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這樣血液中就會有大量的脂質沉積,導致血流異常,長此以往,還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內皮上,長期黏附在血管壁上,嚴重損害動脈血管內皮,久而久之,形成血管硬化,極易出現血管破裂出血,對人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 4.高血壓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大的獨立危險因素,超過半數的心腦血管病發病與高血壓有關。血壓升高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損傷心腦血管、腎臟、大動脈等,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血壓升高主要是由于小動脈平滑肌收縮,持續的小動脈收縮使得血管壁的營養吸收出現障礙,纖維組織增生,內膜增厚,小動脈發生硬化。在主動脈、腦動脈和冠狀動脈,由于持續的高動脈壓,內膜對血漿脂蛋白通透性增加,膽固醇易于在內膜下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反過來又會加速高血壓的進程。 5.高血糖 高血糖患者往往伴有血脂異常,同時血小板黏附及聚集性增強,胰島素、性激素、生長激素和兒茶酚胺水平異常,加之高血糖、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和血小板功能異常,這些都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內容來源于隨糖平臺,更多健康資訊可下載隨糖App,或關注隨糖微信公眾號(suitang-st)。 |
|
來自: fatstudent >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