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是最簡單有效的健身法,可快速通經絡、補元氣 站樁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站樁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煉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能增長體力。大家可別小瞧了這個站樁,“萬動不如一靜,萬練不如一站”。
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人體的法則遵循天地的法則。天地之間清氣上揚,濁氣下沉,天地之間上虛下實。人體之內也應該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人體之內也應該上虛下實。 要讓上焦的心肺之氣降下來,先要讓下面的肝腎之氣充實起來。方法之一就是站樁。站樁關鍵是一個樁字,樁就是要讓身體的下半部分穩定下來,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頭頂天,腳踏地,身體先有了根,體內的氣才會自動地慢慢回歸原位,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時間一長,身體就恢復到上虛下實的狀態。這就好比一杯渾濁的水,你越攪動,它越渾濁,你讓它靜止不動,輕的東西就會往上浮,重的東西就會往下沉,不一會兒,你就能看見一杯清澈見底的水。 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站樁是補充元氣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氣充滿以后,人就會身強力壯,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許多身體健康的人長期站樁,他們都享有高壽。而一些體弱多病之人,通過站樁,一樣從中獲益。站樁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陽相交,加速新陳代謝,還可以加強各臟器、器官以至細胞的功能,對許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療效,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癥、高血脂癥、痛風等。
視頻:站樁的方法
站樁的方法 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在練習站樁前,應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帶松開,而且飯前、飯后一小時不宜練習。 1、腳 兩腳呈內“八字”形站立(或者兩腳平行站立),兩手抬至胸前(或者腹前),兩腳站得不能太寬,腳跟比肩稍寬一些,腳尖和肩寬度差不多。 2、頭 頭要正,百會上領,下頦微收。口微微閉,舌抵上腭,神情平靜。目光平視,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氣機平衡、和暢。 3、手 手指自然舒張,中間仿佛有一個氣球,兩手要小心翼翼地捧著它抱著它,兩臂圓撐,和身體環抱成半圓形,手的位置開始時可以放低一點,以后再慢慢上升,但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 4、肩 肩部放松,不能繃緊,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著,往下松。這時鎖骨、胸部有點沉,所以肩下松時還要往兩側外撐。有的人站樁時間一長就身上流汗,兩手冰涼,原因就是肩肘沒放松,氣運行受阻。因此,在練習站樁前要把肩膀抖摟抖摟,放松地前后轉一轉。 5、膝 膝蓋微屈,膝蓋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呈似坐非坐狀態。大家一定要牢記,站樁站直了雖然省勁,但越直越沒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點盡量蹲低。當然,身體下蹲時不要勉強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開始練時,蹲位不必太低,太低則不能久站,要堅持30分鐘以上。 6、身體 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翹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會陰上提,尾閭下垂指向地面。會陰往上提,氣就能往上升,配合著百會上領,這樣上下氣機連成了整體,氣機平衡,內蘊充足,才能顯現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內氣渾厚的姿態。體內氣機充足、通暢了,身形自己會往下矮。下矮時膝蓋不能過腳尖,這樣站樁既出功夫又長力氣。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閭下垂,否則體內的氣只上不下,氣機上涌,失去平衡會導致血壓升高。 保持這個姿勢,盡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讓氣血自然流動。一般至少站30分鐘。開始練習站樁時,會覺得很費力氣,膝蓋、大腿酸痛。有的人還會哆嗦,這是正常的反應,沒有關系,哆嗦勁兒過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時一定要堅持,忍耐一會兒,酸痛是因為你的身體里氣不足,無力支撐身體重量。這時你可以用意念去體會哪個部位酸怎么個酸法,氣隨著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氣就會注入這個部位。等到這個部位的氣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這時你的身體就會蹲得更低更穩了。 站過樁的人都有這種體驗,只要站上一會兒,你就能感覺到四肢發熱這是因為你的氣血開始旺盛起來了,再站一會兒,你會自然地感覺到體內氣的運動,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氣就會跟到哪里,這是因為你身體內的經絡開始連通了,經絡連通之后,氣血就會暢通無阻,身體的各種病癥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蘇東坡評價練站樁時所說:“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力百倍。
一位痔瘡患者,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患痔瘡已經很多年了,一直沒有根治。只要一咳嗽或一使勁兒,就有可能出現肛門脫垂的現象。痔瘡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煩惱,經常為此焦躁不安,坐臥不寧,而且他還有高血壓。痔瘡是身體氣虛的反應,人的身體一虛弱,正氣虛損,血脈阻滯,就容易生濕積熱,濕熱下注肛門,便引發了痔瘡。要想根治痔瘡,就應補氣。 建議他練習站樁。一開始他還不愿意,不相信站樁就能治病。我勸說他,你吃了這么多年的藥也沒治好,嘗試一下新的方法也無妨啊。他勉強同意了,回家后每天開始練習站樁,開始是每次站20分鐘,慢慢地每次站半小時。 剛開始幾天站樁時手腳經常出現發麻、發脹的感覺,皮膚就像是無數螞蟻爬過似的,很不舒服。皮膚出現這種“蟻走”的感覺,正是氣血開始通暢的表現,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如要血通,則氣必先通。大概過了三個月,痔瘡已經好多了,血壓也穩定了,他興奮地說自己現在對站樁已上了癮,一天不站,心里就沒著沒落的。 特殊原因不能站立者,也可坐著練習,坐在椅子上,雙腿前伸、雙腳平放、腳距比肩寬,雙手自然平伸,似放于水面、手心向外偏下,十指分開似夾非夾,似有松緊,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如下圖: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醫博大精深,中醫才是研究健康的醫學。中醫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體觀念。
所謂整體觀念,就是不孤立地看待局部的病變,是從人體的內部聯系、人體與外界的聯系中去認識它。
中醫還有上、中、下之分,“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最厲害的西醫亦僅僅是治已病,所以最低層次的中醫也比最高層次的西醫強。因為西醫治完“已病”后,又會制造出另一種病來。
治病應先恢復你自身的陽氣即正氣,你正氣足了,就具備了自愈和修復的能力。《內經》所講的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西醫治病,中醫治人。 養生十要 1面要常擦 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顏光澤,故要常擦。道家謂之修神庭。 2目要常揩 每靜時能常閉目,用兩大指背,兩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無目疾,故要常揩。 3耳要常彈 即鳴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彈。 4齒要常叩 齒喜動,故要常叩。 5背要常暖 肺系近背,暖則不受風寒,故要常暖。 6胸要常護 胸即心窩,故要常護。 7腹要常摩 歌云: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故要常擦。 8足要常搓 如前足功,搓腳底涌泉穴,能去風濕,健步履,故要常搓。 9津要常咽 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滿口,汩聲咽之,能宣通百脈,故要常咽。 10睡要常曲 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側曲。又曰:睡則氣滯于百節,養生家睡定縮,覺宜伸。 養生十忌 1忌早起科頭 早多風露之氣,科頭則寒邪入腦,故忌之。(科頭,謂不戴帽子) 2忌陰室貪涼 無陽照之室,陰氣重,傷人,故忌之。 3忌濕地久坐 潮濕氣主生瘡毒,故忌之。 4忌冷著汗衣 汗衣濕后必冷,著之則侵背傷肺,故忌之。 5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未經退熱即著在身,必受毒,故忌之。 6忌出汗扇風 汗出時毛竅俱開,扇則風邪侵入,故忌之。 7忌燈燭照睡 神不安,故忌之。 8忌子時房事 陽初生而頓滅,一度勝十度,故忌之。 9忌夏月涼水抹簟 夏季用涼水擦抹席子,用來休息。取快一時,久必生病,故忌之。 10忌久視久聽 久視久聽,則神與精俱傷,故忌之。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1、發常梳 針對:頭痛、耳鳴 操作方法:將雙手掌互搓數次,令掌心發熱,然后10指向后,由前額開始用手疏頭發,經后腦回頸部。早晚各做數次。 作用功效: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可以明目,預防頭痛、耳鳴等。 2、目常運 針對:近視、緩解眼睛疲勞 操作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合眼或閉眼均可,用眼珠轉圈,先左、上、右、下順時針方向轉;然后眼珠逆時針轉圈。重復3次。 第二個方法是——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在眼部。 作用功效:可明目、治療近視、緩解眼睛疲勞,尤其適用于經常玩手機,視力疲勞的人。 3、齒常叩 針對:牙痛、蛀牙 操作方法:我們把嘴慢慢的閉上,以此進行叩門齒、每個動作30~50次,但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哦,我們在叩門齒的時候必須出聲音。 作用功效:輕輕的叩,這個動作能夠給起到加強腸胃吸收,防止牙痛、蛀牙和牙退化的作用。 4、漱玉津(玉津即口水) 針對:延年益壽、健胃腸 操作方法:(1)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后將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作用功效:“唾為腎之液”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5、耳常鼓 針對:提高聽力、記憶力 操作方法: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后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復做10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后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6、面常洗 針對:美容、去皺紋 操作方法: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干洗臉。 作用功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7、轉脖頸 針對:頸椎病 操作方法:雙手叉腰,閉目,順時針緩緩轉動脖頸,6至16次,反方向重復。 作用功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轉脖頸時有咯咯聲的,更要慢慢轉,多做,一星期后,咯咯聲消失。 8、腰常擺 針對:腰痛、腰椎間盤突出 操作方法: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腰椎間盤突出。 9、腹常揉 針對:便秘、腹脹 操作方法: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便秘、腹脹。 10、常提肛 針對:慢性腹瀉 操作方法: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傳這動作是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作用功效:本法有升提中氣,固精止泄的功效,對慢性腹瀉有不錯的效果。 11、常轉膝 針對:膝關節疼痛 操作方法: 雙腳并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沿順時針方向轉10-20圈,再反方向轉10-20圈。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對關節炎、骨刺、風濕等膝關節疾病的康復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12、常散步 針對:助消化、吸收 操作方法: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常說,“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13、腳常搓 針對:失眠、多夢、高血壓 操作方法:(1)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2)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作用功效: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藥王孫思邈練習這套方法,一輩子不生病,活了141歲。只要你照著做,每天堅持,相信也能長命百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