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兵很興奮,他舉著胳膊握著拳晃來晃去,嘴里嘟嘟囔囔的念叨著“天上掉不下錘啊——”,他那粗糙碩大的拳頭還真跟個錘頭一般。晃悠了一會,湊到鐵羅漢身邊很小意的問道:“我能跟您學八仙功么?” 鐵羅漢看著他可樂,笑著說道:“你怎么想練八仙功呢?” 特種兵有些扭捏,搓著手說道:“我最喜歡李元霸了,他使錘啊,八仙功把拳叫做錘。” 這叫什么理由?我打斷他的話,說道:“師父,我也八仙功吧,形意八卦練的人太多了,得弄點世外別傳才行啊。” “好!”鐵羅漢說道:“那你們就一起練吧。” 馬步站定,屁股后撅、命門前凸、挺胸回肩,整條脊椎向前弓成燕式弓。 大幅度轉腰胯,雙腳擰踩,馬步變弓步,雙膀搖晃出拳。 擰轉腰胯搖晃肩膀,弓步變馬步,一拳打完接著第二拳,連綿不絕的三拳,叫“一步三錘”。 鐵羅漢示范了一遍,說道:“剛才你們隨意的比劃,現在開始認真練吧,就是弓馬轉換出拳,用肩膀把胳膊晃出去。” 我受的打擊太多了,自知這個動作我練的必然丑陋不堪,索性排在金剛高羽特種兵后面,細細的體會著肩膀搖晃的感覺。 拳法的勁力源泉始于腰胯,轉折、起落、擰裹、鉆翻、吞吐都要從腰胯打出來,腰胯的勁力通過軀干放大最終表現在作為擊打武器的手上,在這條動力鏈上,承載勁力傳遞的關鍵環節就是肩膀。 形意拳說“沉肩墜肘”,肩下沉肘下墜,把胳膊牢牢地壓在軀干上,仿佛齒輪嚴密的咬合在一起,軀干的勁力才能完全作用到手臂;通臂拳說“伸肩探背”,肩胛前送催動胳膊把整條胳膊像鞭子一樣抖甩出去。 無論形意拳還是通臂拳,肩和膀都有向前的運動,勁力上能更好的釋放腰胯的力量,打法上放長擊遠;又有旋轉翻滾,帶動手臂起鉆落翻。 而八仙功,把這兩點都放大到了極限!脊背成燕式反弓,胸前挺,雙肩膀以胸骨靠近劍突的某點為軸,大幅度的“8”字環繞,“一步三錘”打的是直拳,因為肩膀大幅度的晃動,拳的路線卻是滾翻而出,整個行程始終在肩膀的控制之下。 八仙功練起來太累了啊! 我很少有這么累的時候,練拳時計劃的是一百拳一組十組起步,真練起來就要根據體力狀態酌情減少,嗯!酌情減少!總之也要練上一百下左右吧,阻礙我攀登武學高峰的往往是體力不濟,練一會氣喘吁吁,心肺耐力疲憊不堪,肌體卻并不疲勞,這時候我基本就不會再繼續下去。八仙功就不一樣了,我試著按照我能做到的標準動作練了十下,體力并沒有消耗多少,肩膀卻開始酸麻腫脹。 起來活動著弓步馬步累的夠嗆的雙腿,搖了幾下胳膊,看著在我前面練得高羽金剛特種兵他們,好一群妖魔鬼怪! 往日里立身中正含胸拔背的身法被挺胸撅屁股所代替,搖晃著胳膊頭也跟著不由自主的晃動,真是慘不忍睹啊!最慘不忍睹的還是特種兵,他強行模仿著八仙功的特點,搖晃肩膀帶著腦袋,挺胸帶著肚子,撅腚還往前趴,每動一下,全身亂晃,晃得自己站立不穩,跟著調整腳步,身子又被扭成各種復雜的難以形容的角度,整個人像一大串葡萄,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是一粒葡萄,這串葡萄被人拿著甩來甩去,我很擔心他自己把自己給擰掉了。 “師父啊,咱別練八仙功了吧。”我看著他們練得,小聲地跟鐵羅漢說道:“太影響形象了啊!” “是難看點。”鐵羅漢笑著說道:“不過金剛和高羽練得是這個意思。” 我撇了撇嘴,說道:“挺胸撅腚的,太難看了。” 鐵羅漢說道:“你不能用形意拳的標準去看八仙功,按照形意拳的審美標準,這是沒法看了。” “不止沒法看啊,還沒法練。”感受了一下還在酸麻的肩膀,說道:“太累了啊。” 不等鐵羅漢說話,我繼續說道:“我剛學拳的時候,無論形意拳還是通臂拳,都是學不會郁悶,沒有練著累苦惱的啊!” 鐵羅漢笑著說道:“八仙功動作幅度大,又是弓步馬步的,是挺累的。” 我放松著打了幾下通臂拳,摔掌接拍掌再打中拳,說道:“通臂拳就輕松多了,一抖腰把胳膊扔出去哪用什么勁啊!”又上步打了下劈拳,接著說道:“形意拳也是,擰腰轉胯把重心挪出去,自然就打了拳。” 又比劃了下一步三錘,說道:“八仙功的架子,哪都得動啊!就找不到動一個點全身到位的感覺。” “那是你沒找到!”鐵羅漢說道:“不過你說的也對,通臂拳是鞭子,給一個勁就能把鞭子抖出去,形意拳是槍,扎出去保持支撐勁就行了,八仙功確實是要從頭到尾都控制住。” 我有些疑惑的問道:“八仙功好像是緊著打的,不要放松么?” 鐵羅漢說道:“先不說松緊,這其實是兩種訓練思路,通臂拳上來只管腰胯,動作對了練得多了,腰胯的勁慢慢的就能貫穿手臂,形意拳也差不多,都是從大框架入手練到細膩的。” 鐵羅漢繼續說道:“八仙功看著大弓大馬,確實上來就從細膩入手,腰胯擰轉帶動弓馬轉換,腰胯轉時換步,,肩膀也是大幅度的帶動手臂,動作幅度這么大初學時就很難打快,不打快就很難體會到勁力貫穿,體會不到勁力就是緊了。” 鐵羅漢蹲身馬步,雙手出拳一步三錘,“騰——騰——騰——”的瞬間打了三拳,說道:“練到了自然就松下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