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崩漏祛瘀,如何靈活用藥?丨海派陳氏婦科
海派陳氏婦科治療月經病,特別注重“調治血分”。針對崩漏這一疾病的治療,具有其鮮明的臨證經驗特色,根據“瘀血不去,崩漏不止”的學術思想,主張塞流必須化瘀止血。
崩漏蓋有因勞頓有熱,迫血妄行;有因氣虛沖任束固無權;有因心、肝、脾三臟約束無權;更有年老奇經失調所致。海派陳氏婦科第三代傳人陳大年先生以“黑蒲黃散”為主方,根據寒、熱、虛、實隨證加減治療。
陳大年教授及其手記
“黑蒲黃散”出自陳素庵《婦科醫要》抄本,在《沈氏尊生書》、《圣濟總錄》、《肘后方》等書也有記載,由炒黑蒲黃、炒黑陳棕、熟地、阿膠、川芎、丹皮、醋炒香附、白芍、血余炭、荊芥等組成。
本方君藥為蒲黃,蒲黃行血消瘀,炒炭可以止血,近代醫藥試驗,用蒲黃灑在兔子被切斷的股動脈上,壓迫3~4分鐘,即可止血,可見蒲黃是一味止血良藥。陳棕炭、血余炭同用增強收澀止血作用,《本草綱目》記載:“棕灰性澀,若失血去多,瘀血盡去者,用之切當,所謂澀可去脫也。與亂發通用更良,年久敗棕入藥尤妙”。
川芎能溫行血海,使血行不滯,為血中之氣藥,有通暢血中之氣之特點;崩漏特別是漏下者,“瘀血盡去”究屬少數,故方中借助川芎活血行氣,達到收澀止血而不留瘀之目的。荊芥入肺肝兩經,生用入肺經解表,炒炭入肝經理血止血,引血歸元。白芍入肝經,其味苦而微酸,能養血斂陰,益脾陰,收脾氣,加強脾之統血功能。
此方之特點:止血不留瘀,補益不滋膩,具有養血活血,祛瘀生新之功效,故而能調氣血,理沖任,止崩漏。
 在陳大年先生手稿中, 記載有如下崩漏病案一則:
經事先期五天而行,斷續已有二十天,色紫不鮮,肝經有熱,肝不藏血,舌薄膩脈濡弦,防狂行,擬以之養營固經:
蒲黃炭三錢、阿膠珠三錢、煅牡蠣四錢、春砂殼八分
旱蓮草三錢、烏賊骨炙四錢、大熟地炭四錢、煅龍骨三錢
左秦艽三錢、椿根皮三錢
【按】此案證屬崩漏,大年先生認為該患者肝經有熱,肝不藏血,血熱而致血凝,熱瘀互結,瘀阻經絡,則血不歸經,淋漓日久,經行逾旬不止,色紫不鮮;病延日久,氣隨血耗,陰隨血傷,沖任束固無權,癥見舌薄膩脈濡弦為佐證。故當治以清熱養營,化瘀止血。
先生遣方施藥以黑蒲黃散化裁。方中蒲黃既有止血,又有活血化瘀之效,此處炒黑性澀,功專止血。阿膠與蒲黃配伍,止血而不留瘀,補血而不滋膩,寓止血于養血,動靜結合,配伍巧妙,瘀去宮寧,血自歸經。熟地滋陰養血,制炭后更助蒲黃、阿膠止血之功,佐以龍骨、牡蠣煅用,烏賊骨炙用,以收澀止血。椿根皮澀可固脫,有斷下之功。旱蓮草滋陰補腎、清熱養血,使血生陰復,氣固血止,正本清源,標本兼顧。春砂殼芳化醒胃,助脾氣得運,使脾氣有統血之權,則心營、腎陰,自可仰賴于脾土健而復生。此案為熱證,熱易生風,血隨風行,故方中用清熱涼血藥外,妙用一味秦艽,意在祛風,使風平浪靜,血海得寧,經血自凈。全方相合,共奏清熱調血,養營固經之效。
中藥調經止血,固澀止血為常用之法。然當切記治血不可專用止血,專事固澀,尤其不可濫用炭類藥物,以免瘀血不能盡去反生異害。大年先生此案妙在辯證確切得當,用藥動靜得宜,以達到速止漏下之血之功效。所用之法正是海派陳氏婦科“月經病以調治血分為要旨”的學術思想,根據辯證在處方用藥時靈活運用一個“調”字,養血止血、不留瘀滯,是陳氏婦科治療崩漏“瘀血不去,崩漏不止”學術經驗的切實體現。
責任編輯丨張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