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養性延命錄(原文+白話文)

     圖書 館員 2016-11-11
    養性延命錄(原文+白話文)

    養性延命錄,梁陶弘景撰。二卷。陶弘景博學多才,著作甚多,特別是他所編集的《養性延命錄》,搜集“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采摭前人養生要語,加以刪棄繁蕪,歸納提要而成。上卷敘教誡、食誡、雜誡、祈禳等項,下卷述服氣療

    • 前言
    • 教戒篇第一
    • 食戒篇第二
    • 雜戒忌禳災祈善篇第三
    • 服氣療病篇第四
    • 導引按摩篇第五
    • 御女損益篇第六

    前言

    一、人與天:

    人類既生活在一定社會條件中,又生活于相應的大自然環境內,必然與天這個大自然有著密切不可分關系。如何處理好這種關系,是養生家一貫關切和研究的課題。

    此書引《列子》之言:「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于萬類?!辜词钦f:人生存和死、身體強弱盛衰,與天地是有密切關聯、與萬物是互相適應的。因此,只有協調好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人類才能生存。這是養生家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強調無論在飲食衣服、生活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天道」、「天時」。

    人要順應自然,不能違反自然規律辦事,這是人天關系的重要一環;但人天關系還有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必須發揮人主觀能動作用,對客觀的自然環境進行積極的改造。當然是依自然界客觀規律對之進行改造,而不是盲目瞎改 來。「我命在我不在天」古代養生家們非常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認為「形生智愚,天也;強弱壽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順應自然(天道)與發揮人的主動能動作用去改造自然,這兩方面是矛盾的、對立的;但卻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類就是在這種與天道既對立又統一中前進,中國的養生文化也是在這種關系中逐漸積累而豐富起來。 注:「天道」指自然界的運動發展規律,「天時」指四季的更替變化。

    二、形與神:

    “形體”和“精神”是構成生命的兩大要素,二者缺一不可。此書引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云:「夫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嗜怂责B生者也,所托者形也。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圣人重之。」《西升經》:「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因此要養生取得長壽,非從形與神(即身、心)兩方面著手不可。

    在養神方面:許多養生家根據道家的清靜無為、清虛自守思想,提出“清靜養神”的方法。如嚴君平《老子指歸》說:「游心于虛靜,結志于微妙,委慮于無欲,歸計于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埂读凶印罚骸搁e心勞形,養生之方也?!埂胳o神滅想,生之道也?!辜纫逍撵o神,就須寡欲;欲望多了,心不得情,神不得寧?!缎∮薪洝氛f:「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

    在煉形方面,最基本的是要作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度?!挂谝率匙⌒?,坐臥起居諸方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加強身體鍜煉,即此書所主張采用“行氣、導引、按摩、房中”等方術,以鍜練人的形體,即可延年益壽。

    以上兩方面,常人比較注重的是后者,對于前者比較忽視。實際上前者養神就是修養心,是很重要的。它對身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許多養生家認為,形神二者,神為本,形為從,神疲則形衰,神旺則體健,這是必然結果?,F代科學也證明,道德高尚、行為端正群體,比道德敗壞,內心不良 體,在生病和死亡率上要低得多。證明養是忽視不得,這也是陶弘景把此書命名「養延命錄」真諦所在。

    三、動與靜:

    “動與靜”是中國古代哲學中一對重要的課題,也是養生學上兩個重要的概念。是以動養生好?還是以靜養生好?在古代養生家中有不同主張。由于古代養生學,最早源出于先秦道家,先秦道家以「清靜」說立論,《老子》之「致虛極,守靜篤」、「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清靜為天下正」等觀點,對此有深遠影響,故主靜說最早成為養生學派主流。他們認為形神二者,神是生命的主宰,形是神的房舍;而神好靜,神靜則居形;神躁則離體,離體則人死。故而主張以靜養神,反對以躁動以亂神。前面的形與神一節所舉:“閑心勞形、靜神默想,游心虛靜、委慮無欲、和心少念、靜心損慮”等,就是他們所提倡的主要方法。

    至魏晉時,兼攝靜功、動功,合修眾術觀點成了多數養生家的共識。葛洪說:「凡養生者,欲令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偏修一事,不足必賴也?!顾鲝埿袣?、導引、房中、煉丹同時修 。本書作者陶弘景是繼葛洪之后的又一代表,他在書中雜采眾家,凡飲食、行氣、導引、房中等皆分列專章敘述,明顯表現出他兼收并蓄,合修眾術的養生態度。

    四、多與少,過與中

    “多與少”也是一對相對哲學,在哲學上可以講出很多復雜的道理,而在養生理論中卻有一個簡單而明了的原則。就是少勝于多,過多有害。這可以運用到衣食住行、起居坐臥等很多方面。如飲食不宜多,「多則切傷,少則增益」。即使是美味佳肴,吃過量了,也是有害無益。行路引起全身運動,能增強人的體質,但走得太遠,會損傷身體。睡覺能消疲勞,恢復體力,但睡久了會使人更疲倦。勞動能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但勞動強度過大,時間過長,會使身體受損。夫妻行房室生活不可缺,但次數過多,會引起疾病。休閑游玩也很必要,但無休止的游玩也無益健康。在精神生活方面也如此,《小有經》主張:「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古c之相反就是十二多,謂「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p>

    古語云:「過猶不及」,就是說事情作得過分與作得不夠,是一樣的不好。在養生學中,卻認為「過」比「不及」更糟糕,兩相權衡從其輕,故寧愿“少些”不要“過多”。缺少時可以補救,過多了有時補救無方。

    上述「多少」之論中心點,是強調「過」的危害,目的是要大家掌握合適的「度」。超出了度便「過」,合乎度就是「中」。但是生活中事務紛繁,人的體質條件各個不一樣,所處的外部環境又是千差萬別,要對每件養生事項都規定出一個統一而確的度是不可能的。只能給出一個從整體上可大致把握的度。

    以上是《養延命錄》主要思想內容,也是該書中最具積極意義的部份。由于作者是二千多年前的道士,受其世界觀和所處時代的限制和影響,不可避免地會給此書帶來一些錯誤和缺點。這些都需要讀者善于鑒別和取舍。

    教戒篇第一

    【原文】

    《神農經》曰:食谷者智慧聰明,食石者肥澤不老(謂煉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氣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殺。是故食藥者,與天地相弊,日月并列。

    《老君道經》曰:谷神不死(河上公曰:谷,養也,能養神不死。神為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是謂玄(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玄,天也,天于人為鼻;、地也,地于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于心。五氣清,為精神、聰明、音聲、五。其鬼曰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于胃。五味濁,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于口,與地通,故口與地通,故口為也)。玄之門,是謂天地根(根,元也。言鼻口之門,乃是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綿綿若存(鼻口呼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

    《老君德經》曰:出生(謂情欲出于五內,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欲入于胸臆,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類各十有三,謂九竅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聽,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人欲求生,動作反之,十三之死地也)。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太厚也。遠道反天,妄行失紀)。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焉(以其不犯上十三之死地也)。

    《莊子·養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稟,各有涯也),而智也無涯嵇(康曰:夫不慮而欲,之動也;識而發感,智之用也。動者,遇物而當足,則無余智;從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常在于智用,不在動也)。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郭象曰:以有根之,尋無窮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于矣,又為以攻之者,又殆矣)。

    《莊子》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向秀曰:生之所無以為者,表之事也。張湛曰:生理自全,為分外所為,此是以有涯隨無涯也);達命之情者,不務智之所無奈何(向秀曰:命盡而死者是。張湛曰:秉生順之理,窮所稟之分,豈智所奈何)。

    《列子》曰:少不勤行,莊不競時,長而安貧,老而寡欲,閑心勞形,養生之方也。

    《列子》曰: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于天地,應于萬類(張湛曰:人與通氣)。和之于始,和之于終,靜神滅想,生之道也(始終和則神志不散)。

    《老《老君妙真經》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

    《黃老經玄示》曰:天道施化,與萬物無窮;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轉神施竭故衰。形本生,生于神。不以施,故能與天合德;不與神化,故能與道同式?!缎尽吩唬阂孕位?,解之類。神與形離,二者不俱,遂象飛鳥入海為蛤,而隨季秋之氣。以氣化者,生可異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

    嚴君平《老君指歸》曰:游心于虛靜,結志于微妙,委慮于無欲,歸指于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

    《大有經》曰:或疑者云:始同起于無外,終受氣于,載形魄于天地,資生長于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強有弱,有壽有夭,天耶?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強弱壽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氣充實,生而食有馀,長而滋味不足,壯而聲色有節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食不足,長而滋味有馀,壯而聲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長全足,加之導養,年未可量。

    《道機》曰: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泆無度,忤逆,魂神不守,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

    《河圖帝視萌》曰:侮天時者兇,順天時者吉。春夏樂山高處,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壽考無窮。

    《洛《洛書寶予命》曰:“古人治病之方,和以體泉,潤以元氣,藥不辛不苦,甘甜多味,常能服之,津流五臟,系之在肺,終身無患。

    《孔子家語》曰:食肉者,勇敢而悍(虎狼之類);食氣者,神明而壽(仙人、靈龜是);食谷者,智慧而夭(人也);不食者,不死而神(直任喘息而無思慮)。

    《傳》曰:雜食者,百病妖邪鍾。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

    太史太史公司馬談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神形早衰,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乃圣人重之。夫養生之道,有都領大歸,未能具其會者,但思每與俗反,則暗踐勝轍,獲過半之功矣。有心之徒,可不察歟?

    《小有經》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怠,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無多者,幾乎真大計。奢懶者壽,慳靳者夭,放散劬勞之異也。田夫壽,膏梁夭,嗜欲多少之驗也。處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務繁簡之殊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 昭曰:目不欲視不正之色,耳不欲聽丑穢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氣,口不欲嘗毒辣之味,心不欲謀欺詐之事,此辱神損壽。又居常而嘆息,晨夜而吟嘯不止,來邪也。夫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之事,此則嗇神之一術也。

    《黃庭經》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名曰飲食自然。自然者,則是華池。華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則不饑也。

    《老君尹氏內解》曰:唾者,漱為體泉,聚為玉漿,流為華池,散為汋,降為甘露。故口為華池,中有體泉,漱而咽之,溉藏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肢節毛發宗之而生也。

    《中經》曰:靜者壽,躁者夭。靜而不能養減壽,躁而能養延年。然靜易御,躁難持,盡順養之宜者,則靜亦可養,躁亦可養。

    韓融元長曰:酒者,五谷之華,味之至也,亦能損人。然美物難將而易過,養所宜慎之。

    邵仲堪曰:五谷充肌體而不能益壽,百藥療疾延年而不能甘口。充肌甘口者,俗人之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寶。

    《素問》曰:黃帝問歧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百歲而動作不衰(謂血氣猶盛也);今時之人,年所始半百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將人之失耶?歧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和于術數(房 接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度,不妄動作,故能形與神俱,盡終其夭命,壽過百歲;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心)竭其,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治生起居無節無度,故半百而衰也。

    《老子》曰:人生大期,百年為限,節護之者,可至千歲。如膏之用,小炷與大耳。眾人大言而我小語,眾人多煩而我少記,眾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不修君臣之義,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為不死之藥,天下莫我知也。無謂幽冥,天和人情,無謂暗昧,神見人形。心言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千,地收人形。人為善,正人報之;人為善,鬼神報之。人為惡,正人治之;人為惡,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以響。

    老君曰:人修善積德而遇其兇禍者,受先人之馀殃也;犯禁為惡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馀福也。

    《名醫敘病論》曰:世人不終耆壽,咸多夭歿者,皆由不自惜,忿爭盡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體,外乏筋肉,血氣將無,經脈便壅,內里空疏,惟招眾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矣。不異舉滄波以注爝火,頹華岳而斷涓流,語其易也,甚于茲矣。

    彭祖曰: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聲,不思色,不思勝,不思負,不思失,不思得,不思榮,不思辱,心不勞,形不極,常導引、內氣、胎息爾,可得千歲,欲長生無限者,當服上藥。

    仲長統曰:蕩六情五,有心而不以之思,有口而不以之言,有體而不以之安。安之而能遷,樂之而不。以之圖之,不知日之益也,不知物之易也,彭祖、老聃庶幾,不然彼何為與人者同類,而與人者異壽?

    陳紀陳紀元方曰: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于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亦切(多則切傷,少則增益)。

    張湛云:凡貴權勢者,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心死亡(非妖邪外侵,直由冰炭內煎,則自崩傷中嘔血);始富后貧,雖不中邪,皮焦筋出,委痹為攣(貧富之于人,利害猶于權勢,故疴疹損于形?。?。動勝寒,靜勝熱,能動能靜,所以長生。報清凈,乃與道合。

    《莊子》曰:真人其寢不夢。

    《慎子》云:晝無事者夜不夢。

    張道人年百數十,甚翹壯也,云:養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聽,莫強食飲,莫大醉,莫大愁憂,莫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仙經》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風邪者,皆由恣意極情,不知自惜,故虛損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風即折;將崩之岸,值水先頹。今若不能服藥,但知節情,亦得一二百年壽也。

    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語,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過此以往,義可略焉。

    青牛道士言:人不欲使樂,樂人不壽,但當莫強為力所不任,舉重引強,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勞苦勝于逸樂也。能從朝至墓常有所為,使之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復為之。此與導引無異也。夫流水不腐,戶樞不朽者,以其勞動數故也。飽食不用坐與臥,欲得行步務作以散之。不爾,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疾,及手足痹蹙,面目黧皺,必損年壽也。

    皇甫隆問青牛道士青牛(道士姓封,字君達,其養法則可施用),大略云: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去肥濃,節咸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武帝行之有效。

    彭祖曰:人受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理,常壽一百二十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少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復微加藥物,可得四百八十歲(嵇康亦云:道養得理,上可壽千歲,下可壽百歲)。

    彭祖曰:養壽之法,但莫傷之而已。夫冬 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重衣厚褥,體不堪苦,以致風寒之疾;厚味脯臘,醉飽厭飫,以致聚結之疾;美色妖麗,嬪妾盈房,以致虛損之禍;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馳騁游觀,弋獵原野,以致荒狂之失;謀得戰勝,兼弱取亂,以致驕逸之敗。蓋圣賢或失其理也。然養生之具,譬猶水火,不可失適,反為害耳。

    彭祖曰:人不知道,經服藥損傷,血氣不足,內理空疏,髓腦不實,內已先病,故為外物所犯,風寒酒色以發之耳。若本充實,豈有病乎?

    仙人曰:罪莫大于,禍莫大于貪,咎莫大于讒。此三者禍之車,小則危身,大則危家。若欲延年少病者,誡勿施,施命夭殘。勿大 消骨髓,勿大寒傷肌肉,勿咳唾失肌汁,勿卒呼驚魂魄,勿久泣神悲蹙,勿恚怒,神不樂,勿念內志恍惚,能行此道,可以長生。

    【白話文】

    §1-1

    《神農本草經》說:吃谷物的人,智慧聰明;吃藥石的人,身體豐潤不老;食靈芝人,年壽延長而不死;服食元氣的人,地不能埋,天不能殺。所以服食仙丹妙藥人,能與天同生死,與日月一樣長久。

    §1-2

    老子《道德經》說:谷神不死,就叫玄。玄之門就是天地的根本。元氣綿延不斷,若存若亡。呼吸不應過分用力。

    注2:河上公注釋說:谷,保養的意思。人能養神,就能長生不死。此神為駐守五臟之神,脾儲藏意志情感。如五臟全受傷,駐守五臟之神就會去,人生命就危險了。

    注3:是說不死之道,在于玄。什么叫做玄?玄就是天,就人體 來說,就是鼻;,就是地,在人體 來說就是口。天供給人五行之氣,從鼻進入,儲藏于心。此五氣清新細微,造就人的精神,使人智慧聰明;鑄造人的聲音形成喜、怒、欲、懼、憂等六種情感。主宰這方面的氣叫做魄?;隇樾?u>一性,在人鼻中進出,與天相通,故稱鼻為玄。地給人食五味,從口進入,儲藏于胃。五味重濁停滯,造就人的形體骨肉,和周身血脈,形成人 的喜、怒、哀、樂、、惡等六種情感。主宰這方面的氣就叫魄,魄為雌,在人口中進出,與地相通,故稱口為

    注4:根,就是原根本,言鼻口之門,是天地元氣出入往來之處。

    注5:鼻口呼吸,應當綿延細微,似有似無。

    注6:用氣應當寬松遲緩,不應急促和用力。

    §1-3

    老子《道德經》說:離開了情欲便能生存,否則必然走向死亡。能長生的途徑,有十三類;可早死的途徑,也有十三類。人為了長生,在行動中進到死亡的途徑也有十三類。是什么緣故呢?因他追求的生活享受過于豐厚了。聽人說過,善于養生的人,在陸地行走不會遇到大兕、猛虎的危害,在戰爭中不須穿著鎧鉀和拿著兵器。在此清況下,大兕找不到地方使用他的角以觸殺他,猛虎找不到地方使用他的腳爪來傷害他,兵器也找到地方承受它的鋒刃。這是什么緣故?善于養生者身體上沒有致死的弱點。

    注7:謂的人情欲離開五臟,魂魄就安定清靜,人就自然生存。

    注8:謂情欲進入心胸,人的精神就被分散惑亂,也就必然走向死亡。

    注9:指長生、早死各有十三類,就是世人所謂九竅和四關。人要長生,就該目不亂看,耳不亂聽,鼻不亂嗅,口不亂言,手不亂拿,足不亂走等。如果與上相反,人就會早死。

    注10:人想求生,卻反其道而行之,也有十三條途徑走到死地。

    注11:人在行動中所以至于死亡境地,是因他追求的生活享受過于豐厚,違反了道的原則和自然的規律,是他恣意妄行,不守法度的必然結果。

    注12:因為他沒有觸及上述十三種死亡的絕境。

    §1-4

    《莊子、養生篇》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智識,必然疲勞困倦。已經困倦了,還要繼續追求智識,那就很危險了。

    注13:向秀注說:天賦給人壽命,各有極限。

    注14:嵇康說:人不經思考就產生欲望,是本的自然萌動,有意識后產生的情感要求,是智識在起作用。本的自然萌動,遇到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只要適合就滿足了,不再有多余的要求;而智識的作用則要依從情感去不斷追求,無有止境,即使疲倦了也不停止。所以給世人帶來禍患的,常常是智之運用,不在之萌動。

    注15:郭象說: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窮盡的智識,那有不困倦的道理。

    注16:向秀說:已經為求智而弄得很困倦,還要繼用智識去救治,就更危險了。

    §1-5

    莊子說:通曉生命實情的人,不努力去做對生命沒有用的事。通曉命運實情的人,不努力去追求智力辦不到的事。

    注17:向秀說:對生命沒有用事,就是和命無關緊要事。張湛說:生養之理自然完備,無須人為,而你偏要去做分外的事,這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智識了。

    注18:向秀說;命盡自然死亡,就是這樣。張湛說:人秉承生命發展順序的道理,最終要用盡上天賦給的那份壽命,難道是智力能夠奈何得了的。

    §1-6

    列子說:年輕時,不過分勞苦修德;壯年時,不爭分奪妙的工作;年齡大了,要安于貧賤;年老時,要減少各種欲望。心神要安靜,身體要作適當勞動,這是養生的方去。

    §1-7

    列子說:人的生存和死亡、身體的強弱盛衰,是與天地息息相通,與萬物互相感應的。與天地萬物自始至終保持和諧協調狀態,并保持心地平和,把心神靜下來,消滅一切思慮,就是養生的方法。

    注19:張湛說:人與天地之氣相通。

    注20:自始至終與外界和諧、心神平和,人的精神志氣就不會有亂。

    §1-8

    《河圖帝視萌》說:輕慢自然界變化時序的人,會遭災殃;順應自然界變化時序的人,會得吉祥。春、夏兩季樂崇山,居住在高處;秋、冬兩季居住在低下之地,把身體掩藏起來;這樣做必然吉利多福,高壽無限。

    §1-9

    《洛書寶予命》說:古人治病的藥方,是吞咽口中津液以暢和五臟六腑,用行氣術服食元氣以滋潤四肢百節。這兩種不辣不苦,甜美多味。經常服用它們,津液自然流通于五臟,與心肺相聯綴,終身都不患疾病。

    §1-10

    《孔子家語》說:以肉食為生的,勇敢而兇暴(如虎狼之類),從事行氣食氣者,明智如神,又很長壽 (如仙人和靈龜即是) 。以谷物為食者,智慧聰明,但壽命不長(如人也)。

    §1-11

    《仙傳》說:唯有飲食這件事,是最易引來百病妖邪的。所以食愈少,心思愈開放靈活,年壽愈增加;所食愈多,心思愈堵塞遲鈍,壽命愈減少。

    §1-12

    養生之道,有它的總綱大旨,對這總綱大旨尚未完全領悟之前,只要常常思量著與流俗的 染相反,就在不知不覺中走上成功的道路,獲得超過一半的事功了。有心養生的人,能不認真體察嗎!

    §1-13

    《小有經》說:少思考、少想念、少欲望、少做事、少說話、少歡笑、少憂愁、少快樂、少喜歡、少憤怒、少好、少憎恨行此十二少,是養生的關鍵。多思考會使精神懈怠,多想念會使神志散渙,多欲望會損傷才智,多做事會使身體疲勞,多說話會使呼吸急迫,多歡笑會傷害五臟,多憂愁會造成心情恐懼,多快樂會造成意愿滿溢,多喜悅會引起神智迷失昏亂,多憤怒會使身體周身經脈不得安定,多好會造成執迷不悟無法醫治,多憎恨會使心情焦急痛苦。此十二多不去掉,就喪失了生命生存的根本;無此十二多的人,就接近修道成仙的真人了。大概說來,十分懶惰的人壽命長,過分勞苦的人壽命短,這是優游閑散和過分辛勞不同的緣故。種田的農民壽命長,富貴人家的子弟壽命短,這是嗜欲多少不同的驗證。隱士疾病少,遠游的人疾病多,這是事務繁簡造成的區別。所以俗人競相爭逐財利,有道之士卻很少去謀求經營。

    §1-14

    昭說:眼睛不要看不正常的顏色,耳朵不要聽丑惡污穢的語言,鼻子不要聞腥惡臭氣,口不要吃刺激強的辣味,心不要圖謀欺詐之事,這些都是污辱精神,減少壽命的事,一定要避免。還有,平時常常唉聲嘆氣,早上、夜晚大聲吼叫,這是冒犯正氣引來邪氣的作法,也應避免。一般人不會沒有世俗欲望,又不可能不做事,但是應當使心氣平和,減少雜念;使身體安靜,除去謀慮;道先去掉擾亂精神冒犯本的事,這就是養神的一種方法。

    §1-15

    《黃庭經》說:「口中津液灌溉全身,確實能加以修 ,可求長生不死。」這就叫做飲食「自然」。所謂自然,就是「華池」;所謂華池,就是口中唾液;如能在修 呼吸吐納時,依法吞咽它,就不會饑餓。

    §1-16

    《老君尹氏內解》說:口中的唾液,經過潄口成為甘美的泉水,聚合起來成為仙人飲的玉漿,流到一處成為華美的池塘,分散開來成為純的美酒,降落下來成為甘甛的露水。故口 為華莫池塘,中有甘泉般的唾液,潄洗咽下,能灌溉內臟,滋潤全身,通暢周身血脈經脈,造化養育萬種精神,周身各個肢節和毛發,都以它為根本而生長發育起來。

    §1-17

    《黃帝中經》說:格安靜的人長壽,格暴躁的人早死。關鍵在實不實行保養。格安靜的人不加保養,會減壽;格暴躁的人注意保養,會延年。然而格安靜的人易于駕馭自己,格暴躁的人難于把握已身,如果能完全依照各自的情加以適當的保養,那么格安靜的人可以得到保養,格暴躁的人同樣可以得到保養。

    §1-18

    韓融說:酒是五谷的華,是味道中最美的,但也能傷人,味美之物難于駕馭而容易過量,是養者應當小心避免的。

    §1-19

    殷仲堪說:五谷能充實強壯身體,但不能增加人的壽命;藥物能治療疾病延長年命,卻不好吃。味 道好吃,又能使身體充實強壯的東西,是世俗人所珍視的;口味很苦而能延長壽命的東西,卻是道土所寶貴的。

    §1-20

    《素問》說:黃帝問歧伯道:「我聽說上古時侯的人,年齡都能活到百歲,而動作還不顯得衰弱。而現代的人,年齡剛到五十歲,動作全顯得衰弱了,這是由于時代不同呢?還是人們自己的過失呢?」歧伯回答道:「上古時代的人,有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效法天地變化的規律,調和養生的方法,飲食有節制,起居作息有規律,不隨意作過度的勞動,故形體與精神能和諧地在一起,能活到天賦的年齡,超過百歲后才離開人世?,F代的人就不是這樣,把酒當水喝,經常 亂行事,為了滿足其嗜好而耗散其真氣,不知道保持精神的充足飽滿,時常役使精神,力求心中快活,如此違背調和的法則,生活起居無節制無規律,故至五十歲就衰老了?!?/p>

    §1-21

    老君說:人的壽數,大致以一百年為極限;能夠對生命活動特別是對精神的使用有節制、對身體保護得好,則可以活到一千歲。這正像一盞油燈,看你是用小的燈心或是大的燈心去燃點,時間長是不同的。眾人大聲說話而我卻小聲語言,眾人有很多煩惱而我卻少費心思,眾人每每煩躁暴怒而我卻很少生氣,不以人間俗事影響心思,不去修 作官的業務,恬淡無為,順其自然,精神元氣自然充滿。我認為照這樣做等于服食長生不死之藥,可惜天下人還不知道我的用心啊!

    §1-22

    張仲景《傷寒卒(雜)病論》說:世人多數不到高壽就早死,完全是由于自己不知道惜身體,一輩子盡情地與人相競爭,爭取名譽,追求私利,這等于聚集毒物攻擊自己的精神,對內損傷了骨髓,對外損耗了筋肉,力消耗殆盡,經脈便被堵塞,體內空虛不實,只能招致各種疾病,正氣一天天衰竭,邪氣一天天興盛了。這時疾病摧殘起人的生命來,就像用滄海之水去灌滅小把火,推倒西岳華山去堵塞細流;要說容易,實際上還勝過這種情形。

    §1-23

    彭祖說:養生的方法不在繁多,但能不思念衣服、不思念飲食、不思念音樂、不思念女色、不思念勝利、不思念失敗、不思念喪失、不思念獲得、不思念光榮、不思念恥辱。這樣,心神就不會疲勞,身體就不會困倦。加上時常進行導引、行氣、胎息等養生工夫,你就可以得到千歲高壽。要想長生不死,加服仙藥。

    §1-24

    仲長統說:將六情五掃除干凈,有心而不用它思考事情,有口而不用它說話,有身體而不使它茍且安逸。使身體安逸卻能加以變更,喜一重事物卻不貪戀。用這樣的方式謀畫生活,不覺得時日的增加,不覺得世界事物的變化,只有彭祖和老子差不多可以辦到。不然的,他們為什么與一般人同類,但在壽數上與常人差異那樣大?

    §1-25

    陳紀說:人之所以百病叢生甚至意外地早死,大多是由于飲食不合衛生之道引起的。飲食給人禍害,超過聲色,因為斷絕聲色可以超過一年以上,而飲食卻一天也廢止不得,它帶給身體的益處很多,對身體的危害也很深切。

    §1-26

    張道人年齡已經百數十歲,身體尚特別強壯。他說:攝養命之道是:不要長久行走、長久坐著不動、長久睡臥、長久看東西、長久聽聲音。也不勉強多吃食物和飲水,不要飲酒大醉,不要過分憂慮,不要過分悲哀和思念。這是所謂中正平和的原則。能按此原則養生的,必然高壽。

    §1-27

    張湛《養生集敘》說:養生大要:一為惜養神,二為氣行氣,三為保養形體,四為實行導引,五為謹慎言語,六為注意飲食,七為反對世俗欲求,八為注意醫藥,九為慎守禁忌。除此之外,其余內容都可省略不談。

    §1-28

    青牛道士封君達說:人不要悠閑安樂,悠閑安樂的人不會長壽。但是也不應當勉強去作力不勝任的事,如舉重物,拉強弓,挖地勞作,疲倦了也不休息,以致全身疲力竭。然而勞苦比逸樂好,如能從早晨至晚上,時常作些勞動,從不間斷,才會覺得暢快。但是感到疲勞時就歇息,休息好后再勞動,這和用導引術以健身沒有區別。流動的水不會腐臭,門戶的轉軸不會朽爛,就因為它們不停地流動或轉動緣故。故吃飽飯后不要立即坐或臥,須要散散步或稍作勞作,以便腸胃消化食物。不然,會使人患積聚不消的疾病,甚至使人手足麻木、行動不便,以及臉色黝黑,必定會損麙人的壽命。

    §1-29

    皇甫隆問于青牛道土,青牛道士回答的大意說:身體須要時常勞動,飲食須要時常少吃,勞動不至過疲勞,飲食不能少到空著肚子。不吃肥膩食物,節制咸酸等味道,減少思念謀慮,舍棄喜怒情緒,不乘車馬馳逐,謹慎夫妻生活。魏武帝曹照著這些原則實行后,很有效果。

    §1-30

    彭祖說:養生的方法,僅僅是不要讓精神肉體受到傷害而已。冬天要注意保 ,夏天要求涼爽,不違背四季氣侯中正平和,為的是使身體和順舒適。

    §1-31

    彭祖說:穿很多衣服,蓋很厚的被褥,身體未受勞苦的鍛煉,很容易遭到風寒的侵襲而得??;每天吃美味干肉,時常酒足飯飽,難免使食物聚結于腸內而患消化止良的病癥;美麗妖艷的妻妾成群滿屋,因而招致氣虧損之禍;成天用邪哀怨音樂使心耳怡悅,因而招致沈迷的困惑;時??v馬游玩,或到原野去射獵,因而招致迷亂狂放的過失;為謀求財物土地而戰勝他國,趁別國弱小或內亂而去兼并奪取,因而招致驕奢逸的失??;圣賢也許有鑒于此,故告訴人們不要丟失養生的道理。如此說來,人們用以攝養身心的器物,就像不可缺少的水與火一樣,不可失當,否則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1-32

    彭祖說:人們不知道自己的經脈已經受了損傷,力不足,內里已經很空虛,骨髓頭腦都不充實,即是說,身體內部己經先病,故一旦為外物所侵犯,憑著風寒酒色就把病引發了出來。若身體本來充實,哪會生病呢!

    §1-33

    仙人說:貪戀財物是最大的災禍,背后說人壞話是最大的過錯。如果要想延年少病,必須警誡自己:身體不要過分 暖,過分 暖會消耗骨髓;身體不要過分寒冷,過分寒冷會損傷肌肉;不要吐唾沫,吐唾沫會失去肥美的津液;不要突然大聲呼叫,突然大聲呼叫會驚人魂魄;不要長久哭泣,長久哭泣會使精神悲傷;不要憤怒怨恨,憤怒怨恨會使精神不快樂;不要思念女色,思念女色會使人神志不定。能施行這套方法,可以長生不老。

    食戒篇第二

    【原文】

    人曰: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之道,不欲飽食便臥及終日久坐,皆損壽也。人欲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勝耳。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數故也。故人不要夜食,食畢但當行中庭,如數里可佳。飽食即臥生百病,不消成積聚也。食欲少而數,不欲頓多難銷。常如飽中饑、饑中飽。故養者,先饑乃食,先渴而飲。恐覺饑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飲,飲必過。食畢當行,行畢使人以粉摩腹數百過,大益也。

    青牛道士言:食不欲過飽,故道士先饑而食也。飲不欲過多,故道士先渴而飲也。食畢行數百步,中益也。暮食畢,行五里許乃臥,令人除病。凡食,先欲得食熱食,次食 暖食,次冷食。食熱暖食訖,如無冷食者,即吃冷水一兩嚥,甚妙。若能恒記,即是養之要法也。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氣,嚥一兩嚥,乃食,主無病。

    人言:熱食傷骨,冷食傷藏,熱物灼膚,冷物痛齒。食訖踟躇,長生。飽食勿大語。大飲則血脈閉,大醉則神散。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藏,益血氣,辟諸病。食酸咸甜苦,即不得過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藏,猶順天理。燕不可食,入水為蛟蛇所吞,亦不宜殺之。飽食訖即臥,成病,背痛。飲酒不欲多,多即吐,吐不佳。醉臥不可當風,亦不可用扇,皆損人。白蜜勿合李子同食,傷五內。醉不可強食,令人發癰疽生瘡。醉飽 接,小者令人面 [ 左皮右干 ] 咳嗽,不幸傷絕藏脈損命。凡食欲得恒 暖,宜入易銷,勝于 冷。凡食皆熟,勝于生;少勝于多。飽食走馬成心癡。飲水勿忽咽之,成氣病及水癖。人食酪,勿食酢,變為血痰及尿血。食熱食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顏色,面如蟲行。食熱食訖,勿以醋漿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齒。馬汗息及馬毛入食□,亦能害人。雞兔犬肉不可合食。爛茅屋上水滴侵者脯,名曰郁脯,食之損人。久饑不得飽食,飽食成癖病。飽食夜臥失覆,多霍亂死。時病新差,勿食生魚,成痢不止。食生魚,勿食酪,變成蟲。食兔肉,勿食干姜,成霍亂。人食肉,不用取上頭最肥者,必眾人先目之,食者變成結氣及疰癘,食皆然??崭刮鹗成?,令人膈上熱、骨蒸、作癰 [ 病字框,下為節字 ] 。銅器蓋食,汗出落食中,食之發瘡、肉疽。觸寒未解,食熱食,亦作刺風。飲酒熱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瘡。飽食勿沐發,沐發令人作頭風。蕎麥和豬肉食,不過三頓,成熱風。干脯勿置秫米甕中,食之閉氣。干脯火燒不動,出犬始動,擘之筋縷相 者,食之患人或殺人。羊腳中有肉如珠子者,名羊懸筋,食之患癲癇。諸濕食之不見形影者,食之成疰。腹脹暴疾后不周飲酒,膈上發熱。新病差不用食生棗、羊肉,生菜,損顏色,終身不復,多致死,膈上熱蒸。凡食熱脂餅物,不用飲冷醋漿水,善失聲若咽。生蔥白合蜜食害人,切忌。干脯得水自動,殺人。曝肉作脯,不肯燥,勿食。羊肝勿合椒食,傷人心。 瓜合羊肉食之,發熱。多酒食肉,名曰癡脂,憂狂無恒。食良藥五谷克悅者,名曰中士,猶慮疾苦。食氣保存神,名曰上士,與天同年。

    【白話文】

    §2-1

    人說:雖然經常服食藥物,但不知養生的方術,也是難以長壽的。養生之道,要求不要吃飽后立即睡臥,也不要整天坐著不動,這樣都是減損壽命不良 習慣。人須要作點輕微勞動,但不要作得太疲倦,也不要勉強去作力不勝任的重活。吃飯以后,應當散步,或作點輕松的勞動,身體才會感到暢快。所以時常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就是因為它們不斷運動的緣故。所以人們不應當在夜間進食,吃完飯后,應當在庭院里散步,如能來回走幾里路就更好。吃飽飯后立即睡臥,會生百病,會使食物不消化,形成消化不良 病癥。寧愿少吃多餐,不要一頓吃得太多,使食物難于消化。常常感到半饑半飽就可以了。善于養生的人,應在不很饑餓之前就進餐,不很口渴之前就喝水。怕的是感到饑餓時才進餐,所吃的食物必定太多;感到口渴難耐時才喝水,所飲的水必定過量。進食完畢,應當慢步行走一段時間,行走完畢,教人用藥粉按摩腹部幾百遍,對身體有大益處。

    §2-2

    青牛道士封君達說:進食不宜過飽,故有道之士在不很饑餓之前就先進;飲水宜過多,故有道之士在不很口渴之前就飲水。進食完畢,要慢慢行走數百步,準能得到益處。晚飯后,慢步走五里路左右才去睡覺,使人不生病。凡是進餐,應先吃熱食,其次吃 食,再其次吃冷食。吃完熱食和 食之后,如果沒有冷食,可喝冷水,吞一兩口就很好。如果長久記住,就是掌握了養的要法。凡是進食,須要先輕輕的吸氣,吞一二口氣之后才吃,可以使人不生病。

    §2-3

    人說:吃太熱的食物會損傷骨頭,吃太冷的食物會損傷五臟,熱的食物會燙傷嘴唇,冷的食物又使牙齒疼痛。吃完飯后散散步,使人長生。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在吃飯時大聲說話,也不要過多地飲水,過多飲水會使血脈閉塞不通;更不要過多飲酒而大醉,大醉會使精神散亂。

    §2-4

    春天適宜吃辣味,夏天適宜吃酸味,秋天適宜吃苦味,冬天適宜吃咸味,照此進食,有助于五臟的保養,增加人的血氣力,排除諸病的發生。但所食酸、咸、甜、苦,不要過量。凡食,春天不要吃肝臟,夏天不要吃心臟,秋天不要吃肺臟,冬天不要吃腎臟,四季都不要吃脾臟。如能全不吃此動物五臟,尤其與天道相順應。

    §2-5

    燕子不可以吃;吃了燕子,入水會被蛟龍所吞;也不宜捕殺牠。飽食完畢后就睡臥,會使人生病或背疼。飲酒多了會嘔吐,嘔吐是很不好的事。喝酒醉了不可對著風吹,也不可用扇搧涼,那樣作會損傷人。白蜜不可和李子同吃,吃了會傷人五臟。酒醉后不可勉強吃食物;勉強吃了,會使人發癰疽或生瘡。酒醉飯飽后 ,小者使人面色焦黃,咳嗽,嚴重的會極度傷害五臟血脈,減少壽命。凡進食,須要吃 暖的食物,既容易咽吞,又容易消化,比吃冷的食物好。凡進食,總是熟食比生食好,少吃比多吃好。

    §2-6

    飽食后騎馬奔走,會成癡狂病。飲水不要吞咽太急,太急了會成氣虛之病,或患水癖之病。吃酪時,不要同時吃醋;不然,會變成血痰及尿血。吃熱食,汗出不要洗面;不然會使人面失去顏色,甚至出現蟲爬行過的痕跡。吃熱食后,不要用酸水潄口;不然,會使口臭,或患牙齦出血。馬的汗水、鼻涕及馬毛掉入食物中,吃了也能害人。雞、兔、狗肉不可以合吃。被爛毛屋上的水滴浸泡過的干肉叫「郁」脯,吃了也損害人。長久饑餓后進食,不可吃太飽,不然,會成消化不良 的癖病。吃飽后睡覺沒蓋好被子,多得霍亂病死去。

    §2-7

    患時令病剛好的人,不要吃生魚,吃了,會成痢疾,拉痢不止。吃生魚,不要同時吃酪,同時吃了會變成蟲。吃兔肉,不要同時吃干姜,不然,會成霍亂。人吃肉,不要取上頭最肥的部分,大家必須先把肉看清楚,方可取用;不然,會患結氣及疰病,每次吃肉都如此。空腹不要吃水果,吃了,使人橫膈膜上發熱,患骨蒸病和皮膚上長癰癤。以銅器蓋食物,凝結在蓋上的水珠落入食物中,此食物不可吃,吃了會生瘡或肉疽。受寒尚未消除就吃熱食,會患剌風。飲酒后熱未消除時,不可以冷水洗臉,洗了,令人面部生瘡。

    §2-8

    飽食后不要立即洗發,不然,會使人得頭痛病。蕎麥和豬肉一起吃,不能超過三頓,不然,會患熱風病。干肉不要放置在秫米甕中,吃了放在秫米甕中的干肉,會使人閉氣,呼吸不通暢。干肉用火燒,不見動彈,出火后始見其動,用手剖開,又見它筋肉韌帶相連不斷的,不能吃,吃了會害人或殺人。羊的肩胛中有肉如珠子,「羊縣筋」,不可吃,吃了會患癲癇癥。諸濕食,面對它照看,不見人的形影者,不能吃,吃了會患流行的疰病或腹脹病。暴病愈后一段時間,不要飲酒,不然,會使膈膜發熱。剛剛病愈,不要吃生棗,羊肉和生菜,吃了損傷面容顏色,以致終身不能恢復,吃多的時侯還可能因此死亡,或患膈膜上熱氣熏蒸的病。

    §2-9

    凡吃熱油餅,不要同時喝以醋調和的冷飲,不然,容易使咽喉受損而造成聲音嘶啞。生蔥白不要與蜂蜜合著吃,那樣吃會傷害人,務必要避免。浸泡在水里干肉會自行動作的,不能吃,吃了會致人死命。曬肉作脯,一直不干的,那塊肉不能吃。羊的肝臟不能混合著花椒、 椒吃,那樣吃了會損傷人心。香菇混合著羊肉吃,那會使人發熱。多吃酒肉的,叫「癡脂憂狂」,不要長久作那種吃法。平時吃良藥和五谷,面色康樂的人,叫中士,仍有患病的憂慮;而實行食氣、保、存神等術的人,叫上士,可以得到與天一樣長的壽命。

    雜戒忌禳災祈善篇第三

    【原文】

    久視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遠思強健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差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愿傷人,戚戚所患傷人,寒暖失節傷人, 傷人。凡 ,須依導引諸術。若能避眾傷人事,而復曉之術,則是不死之道。大樂氣飛揚,大愁氣不通。用令人氣力乏,多睡令人目盲,多唾令人心煩,貪美食令人泄痢。俗人但知貪于五味,不知有元氣可飲。圣人知五味之毒焉,故不貪,知元氣可服,故閉口不言,氣息應也。唾不咽則氣海不潤,氣海不潤則津液乏,是以服元氣、飲醴泉,乃延年之本也。

    沐浴無常不吉,夫婦同浴不吉。新沐浴及醉飽、遠行歸還大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丈夫勿頭北向臥,令人神不安,多愁忘。勿跂井,今古大忌。若見十步地墻,勿順墻坐臥,被風吹發癲癇疾。勿怒目久視日月,使目睛失明。凡大汗勿脫衣 ,不慎多患偏風半身不遂。新沐浴了,不得露頭當風,不幸得大風剌風疾。觸寒來勿面臨火上,成癇,起風眩頭痛。勿跂床 懸腳,久成血卑,足重腰疼。凡腳汗勿入水,作骨痹,亦作遁疰。久忍小便,脈冷,兼成冷痹。凡食熱物汗出勿蕩風,發疰頭痛,令人目澀饒睡。凡欲眠勿歌詠,不祥。眠起勿大語,損人氣。凡飛鳥投人不可食,鳥若開口及毛下有瘡,并不可食之。凡熱泔洗頭,冷水濯,成頭風。凡人臥,頭邊勿安火爐,令人頭重、目赤、鼻干。凡臥訖,頭旁勿安燈,令人六神不安。冬日 足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乃圣人之常法也。凡新哭泣訖便食,即成氣病。夜臥勿覆頭,婦人勿跂灶坐,大忌。凡唾不用遠,遠即成肺病,令人手重、背疼、咳嗽。凡人魘,勿點燈照定,魘死暗喚之,即吉,亦不可近前及急喚。凡人臥勿開口,久成病渴,并失血色。凡旦起勿以冷水開目洗面,令人目澀、失明、饒淚。凡行途中觸熱,逢河勿洗面,生烏 [ 左皮右干 ] 。人睡訖忽覺,勿飲水更臥,成水痹。凡時病新汗解,勿飲冷水,損人心腹,不平復。凡空腹不可見聞臭氣,入鼻令人成病。凡欲見死,皆須先飲酒及咬蒜,辟毒氣。凡小兒不用令指月,兩耳后生瘡欲斷,名月蝕瘡,搗蝦 [ 左蟲右麻 ] 末傅即差,并別余瘡不生。凡產婦不可見狐臭,能令產婦著腫。凡人臥不用窗欂下,令人六神不安。凡臥,春夏欲得頭向東,秋冬頭向西,有所利益。凡丈夫,饑欲得坐小便,飽則立小便,令人無病。凡人睡,欲得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凡臥欲得數轉側,語笑欲令至少,莫令聲高大。春欲得瞑臥早起,夏秋欲得侵夜臥早起,冬欲得早臥晏起,皆有所益。雖云早起,莫在雞鳴前,晏起莫在日出后。冬日天地閉,氣藏,人不欲作勞出汗,發泄氣,損人。新沐浴訖,勿當風濕語,勿以濕頭臥(一作“勿當風結髻,勿以濕髻臥”),使人患頭風,眩悶、發禿、面腫、齒痛、耳聾。濕衣及汗衣皆不可著久,令發瘡及患風。

    老君曰:正月旦,中庭向寅地再拜,咒曰:“(某甲)年年受大道之恩,太清玄門愿還(某甲)去歲之年。男女皆三通自咒,常行此道延年(玄女有清神之法,淮南有祠灶之規,咸欲體合真靈,護生者也)。

    仙經秘要:常存念心中,有氣大如雞子,內赤外黃,辟眾邪延年也。欲卻眾邪百鬼,常存念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則百邪不敢干人,可入瘟疫之中。暮臥常存作赤氣在外,白氣在內,以覆身,辟眾邪鬼魅。

    老君曰:凡人求道,勿犯五逆六不祥,有犯者兇。大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視天及星辰五逆。夜起形一不祥,旦起嗔恚二不祥,向灶罵詈三不祥;以足向火四不祥,夫妻晝合五不祥,怨恚師父六不祥。凡人旦起常言善事,天與之福。勿言奈何。歌嘯名曰請禍,慎勿上床 臥歌,兇。始臥伏床 ,兇。飲食伏床 ,兇。以匙箸擊盤上,兇。司之神在人口左,人有禍,司白之于天,天則考人魂魄。司殺之神在人口右,人有惡言,司殺白之于司命,司命記之,罪滿即殺。二神監口,惟向人求非,安可不慎言?舌者,身之兵革,善惡由之而生,故道家所忌。飲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玉泉者,口中唾也。雞鳴、平旦、日中、晡時(道藏本作“日晡”)、黃昏、夜半(道藏本作“夜半時”),一日一夕,凡七漱玉泉食之,每食輒滿口,咽之延年。發,血之窮;齒,骨之窮;爪,筋之窮。千過梳發發不白,朝夕啄齒齒不齲,爪不數截筋不替。人常數欲照鏡,謂之存形,形與神相存,此其意也。若矜容顏色自玩,不如勿照。凡人常以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但常以此日取枸杞菜煮作湯沐浴,令人光澤,不病不老。月蝕宜救活人,除殃?;钊f人,與天同功(天不好殺,圣人則之。不好殺者,是助天地長養,故招勝福)。善夢可說,惡夢默之,則養延年也。

    【白話文】

    §3-1

    長久注視東西會損傷血脈,長久睡臥會損傷元氣,長久站立會損傷骨骼,長久行走會損傷筋腱,長久坐著不動會損傷肌肉。長久地思念和苦苦地惦記人和事會損傷人,憂愁憤恨和悲哀會損傷人,歡喜快樂過度會損傷人,忿怒不能排解會損傷人,心情急切地追求希望得到的事物會損傷人,成天憂懼于可怕事情的發生會損傷人,飲食衣服起居不合時令會損傷人。

    §3-2

    過分快樂,氣會飄失;過分愁苦,氣血會不通暢;使用精神,會令人困倦無力;過度地看東西,會使人眼瞎;過度地睡覺,會使人心情煩亂;貪戀美食,會使人患痢疾。俗人只知貪戀美味的食物,而不知還有滋生萬物的元氣可供人服用。圣人知美味食品會使人生病,故不貪戀;知元氣可供人服用,故閉口不言語,以免元氣喪失,氣自會與之相應而營衛身體。唾液不時常吞咽,氣海就不滋潤;氣不滋潤,體內的各種流質就會缺乏。由此可知道,服食元氣,吞飲口中津液,是延年益壽的根本。洗頭洗澡不按時進行不吉利,夫婦一同洗澡也不吉利。

    §3-3

    成年男子不要頭向北方睡覺,不然,會使人六神不安,憂愁健忘。不要懸著腳坐在井口上,這是古今之大忌諱。若見直立的十步高墻,不要順著墻坐臥在下面,不然,被風吹后會發癲癇病。不要張大眼長久地看太和月亮,不然眼睛會失明。凡是出了大汗,不要立脫衣 ,不慎脫了,大多要得偏癱,使半側肢體不能動彈。剛洗完頭浴了身,不要光頭對著風,不然,會不幸地得痲瘋或刺風病。身體受了寒,不要馬上面對著火烤,會形成癲癇,引起風眩癥。

    §3-4

    凡是身體出了汗,不要懸腳垂腿坐在床 上;這樣坐久了,會患血痹癥,腿腳活動不便,腰部疼痛。凡是腳出了汗,不要馬上放進水中;不然,要得骨痹癥,或患遁疰癥。有尿急意而長久強忍住不排解,會令膝冷,或兼成冷痹癥。凡吃了熱物出了汗,不要讓強風吹拂;那樣會患疰病,頭痛,使人眼睛干澀和貪睡不起。(注:疰~指邪氣注入人體 所形成之慢傳染惡疾,風寒癥一種。)

    §3-5

    凡是將要睡覺時,不要大聲歌唱吟詠;那樣作,不吉祥。早晨起床 后,不要大聲說話;那樣作,會損傷人的元氣。凡是投入懷中飛鳥,不可殺而食之;鳥若張著口和皮下生瘡,皆不可食。不要用熱的泔水洗頭,帍用冷水清洗;那樣作,會患頭風病。凡是人睡覺,頭邊不可安放火爐;那樣作,會令人感覺頭部沉重、眼睛充血和鼻孔發干。凡睡下后,頭邊不要安放燈火;那樣作,會令人六神不安寧。冬天應使部保持 暖,頭部保持清涼;春秋時節,頭部和腳都要保持清涼;這是圣人的健身的常法。

    §3-6

    凡是剛哭泣完就進食,會得氣病。晚上不要用被子蒙住頭睡覺。婦女不要跂腳坐在竃上,這是最大的忌諱,千萬犯不得。凡吐唾沫,不要用力吐遠;用力遠吐會成肺病,還會使人手臂沉重、腰背疼痛和患咳嗽病。凡是人在睡眠中做惡夢,不要點燈照他;點燈照了,一定會使他被魘死;暗地輕輕呼喚叫醒他,才是最好的辦法,也不可走近前去和急切大聲地呼叫。凡是人睡眠 ,不要張開嘴;長久張開嘴睡覺,會患消渴癥,并使人失血色。早晨起床 后,不要用冷水洗眼洗臉;不然,會使人眼睛干澀、看不見東西、流眼淚。凡是在路上行走覺得身體發熱,遇到河流不要用水洗臉;不然,會使面色焦黃。人睡覺后,忽然醒了,不要飲水;如飲水后再去睡覺,會得水痹病。凡是患季節流行病的人剛剛發過汗,不要馬上飲冷水;不然,會損傷人的心腹,不能康復。

    §3-7

    凡是小孩,不可叫他用手指月亮;不然,會使他兩耳后生瘡,這叫「月蝕瘡」。生了之蝕瘡,將蝦蟆搗成粉未,和水搽抹在瘡面上即可痊愈,而且連別的瘡也不會再生。凡是產婦,不可見患有孤臭病的人;見了,會使她全身浮腫。

    §3-8

    凡是人睡眠,不要睡在窗子邊和斗拱下;睡在那里,令人六神不安。凡是睡眠,春天和夏天須要頭向東,秋天和冬天應當頭向西,這樣睡對身體有好處。凡是成年男子,在饑餓時解小便,須要坐著解;在飽食后解小便,須要站著解;這樣解可使人不生病。

    §3-9

    凡人睡眠,須得屈膝側臥;這樣睡,可以增加力氣。凡人睡眠,又須屢次翻身,變換體位。臨睡前,說話和歡笑應該極少;要說話,也不要聲音高大。春天須要晚睡早起;夏天秋天須要入夜即睡,第二天早起;冬天應當早睡晚起;這樣睡,都有好處。雖說早起,但不能早到雞叫以前,晚起,不能日出之后。

    §3-10

    冬天,天與地收藏萬物,衛護生理功能的氣也應收藏起來,人們在這個季節里不應當作勞力的工作,因為勞動會出汗,就等于把體內的氣發泄出去,那是很傷人的。剛剛洗完頭和澡,不要當風結扎發髻,也不要在頭發未干時睡覺;不然,會使人患時作時止的頭痛病,也會使人眼花胸悶、頭禿、面腫、齒痛、耳聾。濕衣和吸了汗水的衣服都不可以久穿;穿久了會令人皮膚生瘡,還會使人患各種風病及皮膚瘙癢癥。

    §3-11

    《仙經秘要》記載,經常存想心中有一股氣如雞蛋般大小,里面呈紅色,外面呈黃色,如此存想不休,可排除各種妖邪的侵害,而使自己延年益壽。要想驅逐各種妖邪和鬼怪,常常在心中存念有一 烈火,其大如斗,十分光明剌眼,那么任何妖邪都不敢來侵犯你,還可以走入瘟疫流行地區而不受傳染。晚上睡覺時,常常存想有一 氣,外面為紅色,里面為白色,覆蓋在身上,可以排各種妖邪鬼怪的侵害。

    §3-12

    老君說:任何人求道,都不能觸犯五逆和五不祥,有人觸犯,要遭禍殃。向西方大小便,一逆;向北方大小便,二逆;向太大小便,三逆;向月亮大小便,四逆;大小便時仰視天空及星辰,五逆。晚上起床 赤身露體,一不祥;早上起床 心生惱怒,二不祥;向爐竃呪罵,三不祥;伸腳烤火,四不祥;怨恨師父,五不祥。

    §3-13

    任何人早晨起床 后,經常講善事,上天會賜福給他。不要哀嘆「怎么辦」或大聲歌唱長嘯;那樣做叫做「請禍」──自召災禍。千萬不要睡在床 上唱歌;不然,要遭禍殃;開始睡覺就趴在床 上,要遭禍殃;趴在床 上飲食,要遭禍殃;以湯匙、筷子敲打盤子,要遭禍殃。

    §3-14

    食玉泉,會使人延年益壽,消除百病。所謂玉泉,就是指口中的唾液。每天清晨雞叫時、天剛亮、中午、日晡、黃昏、夜半時,一天一夜 共分七次以玉泉潄口后吞下去,每次都待玉泉滿口時才吞咽,定會延年益壽。頭發是血脈的未端,牙齒是骨骼的未端,手腳指甲是筋腱的未端。每天梳頭發千遍,頭發不會變白;早晨晚上各叩齒一次,牙齒不遭蟲蛀;手腳指甲不屢次修剪,筋腱不會衰退。人時常須要多照鏡子,叫做「存形」~存守形體,使形體和精神互相依存而不喪失,這是照鏡子的本意。若只為憐自己的容顏而自我欣賞去照鏡子,失就失掉照鏡子本意,不如不照。

    §3-15

    凡人經常在正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一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一日、十月十四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三十日,只要常在這些日子中,取枸杞菜若干煮水,用來洗頭洗澡,會使人皮膚光亮潤澤,不生病、不衰老。發生月蝕時,宜救助人;此時救人可消除災難。救活萬人,功績就與天一樣大了。注:上天不好殺生,圣人就效法他。不好殺生的人,等于是幫助天地養育萬物,故可招來洪福。好夢可以說出來,惡夢沉默不,就能養延年了。

    服氣療病篇第四

    【原文】

    《元經》曰:常以鼻納氣,含而漱,滿舌料脣齒咽之,一日一夜 得千咽,甚佳。當少飲食,多則氣逆,百脈閉。百脈閉則氣不行,氣水行則生病。

    《玄示》曰:志者,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惡者喪其形。故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志意專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閉,神週形骸調暢,四溢修守,關元滿而足實,因之而眾邪自出。

    彭祖曰:常閉氣內息,從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體,脣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必存其身頭面、九竅、五臟、四肢,至于發端,皆令所在覺其氣云行體中,起于鼻口,下達十指末,則澄和真神,不須針藥灸刺。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時氣中冷可閉氣以取汗,汗出週身則解矣。行氣閉氣,雖是治身之要,然當先達解其理趣。又宜空虛,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滯,不得空流,或致瘡節,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魚、生菜、肥肉,及喜怒憂恚不除,而以行氣,令人發上氣。凡欲學行氣,皆當以漸。

    劉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長存。謂鼻內氣為生也。凡人不能服氣,從朝至暮常 不息,徐而舒之,但令鼻內口吐,所謂吐故納新也。

    《服氣經》曰: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神者,也。保則神明,神明則長生。者,血脈之川流,守骨之靈神也。去則骨枯,骨枯則死矣。是以為道務寶其。從夜半到日中為生氣,從日中后至夜半為死氣,當以生氣時正偃臥,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嬰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閉氣不息,于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臟安。能閉氣至二百五十息,華蓋明。華蓋明則耳目聰明,舉身無病,邪不忓人也。凡行氣,以鼻內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內氣有一,吐氣有六。內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 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熱,呼以去風,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凡人極者,則多噓呬。道家行氣,多不欲噓呬。噓呬者長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經。行氣者,先除鼻中毛,所謂通神之路。若天惡風猛、大寒大熱時,勿取氣。

    《明醫論》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勞,五勞既用,二藏先損,心腎受邪,腑臟俱病。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五勞則生六極: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極,六曰髓極。六極即為七傷,七傷故變為七痛,七痛為病,令人邪氣多正氣少,忽忽喜怒悲傷,不樂飲食,不生肌膚,顏色無澤,發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風偏枯筋縮,四肢拘急攣縮,百關隔塞,羸瘦短氣,腰腳疼痛。此由早娶,用過差,血氣不足,極勞之所致也。凡病之來,不離于五臟,事須識相。若不識者,勿為之耳。心藏病者,體有冷熱,呼吸二氣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脹滿,噓出之;脾藏病者,體上游風 ,身癢疼悶,唏氣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已上十二種調氣法,但常以鼻引氣,口中吐氣,當令氣聲逐字吹呼噓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須恭敬用心為之,無有不差,此即愈病長生要術也。

    【白話文】

    §4-1

    《元經》說:時常以鼻吸氣,含而不吐,并用舌頭觸唇齒生津潄口,待唾液滿口時咽下,這樣一天一夜 吞咽千次,就很好。行氣期間,當節制飲食,減少飯量,飲食過多會使氣向上逆行,并使周身血管經脈閉塞不通,周身血管經脈閉塞不通,就會阻礙氣的通行,就會生病。

    §4-2

    《玄示》說:意志是引導氣在體內運行的統帥,氣的運行會使身體壯實。善于行氣的人能使生命成長,拙于行氣的人會使身體喪亡。故行氣的方法,要自我節制減少飲食,活動自己的身體,平和自己的氣息,思想意念要一,牢固把守身體內外的關竅,把上下關竅全部封鎖起來。這樣神氣遍及全體,協調暢通而滿溢。整治和把守著下丹田,就會氣滿足,身體健實,一切邪氣自會因此撤出體外。

    §4-3

    彭祖說:時常作閉氣納氣工夫,從天亮一直做到中午,這才跪坐揩拭眼睛,按摩身體,舌嘴唇,吞咽口中津液,服氣數十次后,才站了起來與人言笑。如果偶而感到身體疲倦不適,便以意志引氣,屏住氣息以攻擊患處,存想氣運行全身,從頭面七竅至九竅,從五臟、四肢,以至于發端,必使所到之處感覺到氣像云霧一樣在飄游,起于鼻、口,下達十指未端。這樣一來,精神得到徹底休整,會像水一樣清澈和平,身體也就無病,無進針藥灸刺之類的醫療了。

    §4-4

    凡是打算以行氣來解除百病,當思念著病痛所在之處,頭痛思念著頭,腳痛思念著,并帥領氣前去攻擊它,在一個時辰之內,病痛便自己消除了。在瘟疫流行中遭受到冷氣侵襲,可用閉氣法屏住氣息出汗來,周身一出汗,冷氣就解除了。

    §4-5

    行氣閉氣雖是治療身體病癥的重要方法,然而應當首先通曉它的道理,還應在行氣時保持腹中空虛,不可吃太飽。如果氣有凝聚滯留,沒有地方流通,也許能導致生瘡,這如泉水的源頭不可堵塞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吃了生魚、生菜、肥肉,以及喜怒憂傷怨恨等情緒尚未除去時,就馬上行氣,會使人得氣逆病。凡是想學行氣術的人,都應當循序漸進,不可急躁冒進。

    §4-6

    劉君安說:「吸進生氣,吐出死氣,可以長生不死?!故钦f以鼻吸進的新鮮空氣為生氣,以口吐出的廢氣是死氣。常人不能從早到晚行服氣術,經常學習 不止;只要緩慢地吐出濁氣,只使鼻孔吸氣嘴巴吐氣,就是所謂「吐故納新」~即吐出廢氣,吸入新鮮空氣了。

    §4-7

    《服氣經》說:道的核心是氣,保養就能得道,得了道,生命就可能長存。精神的主體是液,保存液,精神就清明,就會長生不死。氣是血脈中的流水,是守護骨骼的神明;失去氣,骨骼就會干枯,骨骼干枯,人必死去。所以修道的人務必氣。從夜半到次日中午是生氣,從中午至半夜是死氣。應當在生氣這段時間行氣,方法是正面仰臥,微閉雙目,雙手握固閉住氣路不呼吸,暗自在心中數數,從一數到二百,才用口把氣吐出去,以后逐日增長閉息的時間,這樣身體精神完滿,五臟安康。 能閉氣到二百五十息,華蓋就鮮明。耳的聽覺和眼的視力都會很靈敏,周身都無病患,邪氣就無濁侵犯人了。

    §4-8

    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納氣和吐氣都不用力出聲把它拉長,叫做「長息」。納氣法有一種,吐氣法有六種。納氣一法,就是吸;吐氣六法,則是依吹、呼、唏、呵、噓、呬六字發音以吐氣,都是出氣。凡是人呼吸,都是一呼一吸有節奏地進行,這是基本的規律。想用長息的方法吐氣治病,遇著寒氣病時可用吐「吹」字法,遇著 病時可用吐「呼」字法,針對發病的原因加以治療。用吐「吹」字法除去由風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呼」字法除去由熱邪引起的疾病,用吐「唏」字法除去中的煩悶,用吐「呵」字法降下上逆之氣,字吐「噓」字法解散結滯之氣,用吐「呬」字法解除極度的困疲。一般人困疲時,多用「噓、呬」二字法,而道家行氣,大都不用「噓、呬」,認為「噓、呬」是長息法之禁忌。這是男女都可以存養的方法,其法出于仙經。

    §4-9

    行氣術的人,先要剪除掉鼻中毛,這叫做打通與神靈 的道路。若遇大霧、惡風、猛寒、大熱之時,都不要行氣取氣。

    §4-10

    《名醫論》說:疾病之所以發生,是「五勞」引起的。五勞已經發生作用,心臟和腎臟首先受到傷害;心和腎受邪氣侵犯,全部臟腑器官都會患病。所謂五勞,就是五方面過分勞累,第一叫意志勞累,第二叫思想勞累,第三叫心情勞累,第四叫憂愁勞累,第五叫身心疲勞。五勞不治,就發展成六極,即六方面的枯竭。第一叫元氣枯竭,第二叫血液枯竭,第三叫筋肉枯竭,第四叫骨骼枯竭,第五叫氣枯竭,第六叫骨髓枯竭。六極不治,又會發展成七傷,七傷再不治,就會變成七痛。七痛成病,使人邪氣多,正氣少,轉眼之間,忽喜忽怒或忽然悲傷,不思飲食,不生肌膚,臉色暗無光澤,頭發變白,形貌憔悴。更加嚴重的,會使人患痲瘋病,半身不遂,筋肉萎縮,四肢筋緊縮,卷曲不能伸展,周身關節阻塞不通,身體枯瘦,呼吸短促,腰腳疼痛等。這些都是由于結婚過早,血氣不足,極度勞損所造成。

    §4-11

    凡病之發生,離不開五臟。從事行氣治病的人必須知道病因,不能知道的,不要去給人家治病?;夹呐K病的人,身體中有冷和熱氣在作怪,可用吐「呼」、「吹」二字法加以給驅逐?;挤尾〉娜?,胸背感到鼓脹,可用吐「噓」字法加以驅逐?;计⑴K病的人,身體中有游風行走,身體上又會發癢、疼悶,可用吐「唏」字法加以驅逐?;几闻K病的人,會覺眼疼,常憂愁不快樂,可用吐「呵」字法加以驅逐。

    §4-12

    以上十二種調氣法,只應當時常以鼻吸氣,以口吐氣,要使出氣之聲 按吹、呼、噓、呵、唏、呬等字吐出去。若患者依此法實行,必須恭敬用心去作,病沒有不好的。這是治愈疾病,延長壽命重要方法。

    導引按摩篇第五

    【原文】

    《導引經》云:清旦未起,啄齒二七,閉目握固,漱滿唾,三咽氣。尋閉而不息,自極,極乃徐徐出氣,滿三止。便起,狼踞鴟顧,左右自搖曳,不息,自極復三,便起下床 ,握固不息,頓踵三還,上一手,下一手,亦不息,自極三。又叉手項上,左右自了戾,不息,復三。又伸兩足及叉手前卻,自極復三。皆當朝暮為之,能數尤善。平旦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按 [ 目四 ] (眥),令人目明。按經云: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與魂魄安門戶也。此固精明目,留年還魄之法,若能終日握之,邪氣百毒不得入(握固法: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 [ 左為提手,右為已字 ] 之,積 不止,即眼中亦不復開。一說云:令人不遭魔魅)。

    《內解》云:一曰,二曰唾,三曰淚,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損人也,但為損者,有輕重耳。人能終日不涕唾,隨有漱滿咽之,若恒含棗核咽之,令人氣生津液,此大要也(謂取津液,非咽核也)。常每旦啄齒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彌佳,令人齒堅不痛。次則以舌漱漏滿口中津液,咽之,三過止。次摩指少令熱,以熨目,滿二七止,令人目明。每旦初起,以兩手掩兩耳極,上下熱挼之,二七止,令人耳不聾。次又啄齒漱玉泉三咽,縮鼻閉氣,右手從頭上引左耳二七,復以左手從頭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聾。次又引兩鬢發舉之一七,則總取發兩手向上,極勢抬上一七,令人血氣通,頭不白。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摩身體,從上至下,名曰乾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夜欲臥時,常以兩手揩摩身體,名曰乾浴,辟風邪。峻坐,以左手托頭,仰,右手向上盡勢托,以身并手振動三,右手托頭振動亦三,除人睡悶。平旦日未出前,面向南峻坐,兩手托褷,盡勢振動三,令人面有光澤生。平旦起,未梳洗前,峻坐,以左手握右手于左褷上,前卻盡熱挼左褷三;又以右手握左手于右褷上,前卻挼右褷亦三;次又兩手向前,盡勢推三;次又叉兩手向胸前,以兩肘向前,盡勢三次;直引左臂,卷曲右臂,如挽一斛五斗弓勢,盡力為之,右手挽弓勢,亦然。次以右手托地,左手仰托天,盡勢,右亦然;次卷兩手,向前筑各三七;次卷左手盡勢向背上,握指三,右手亦如之;療背膊臂肘勞氣。數為之,彌佳。平旦便轉訖,以一長拄杖策腋,垂左腳于床 前,徐峻,盡勢掣左腳五七回,右亦如之,療腳氣疼悶,腰腎冷氣、冷痹及膝冷,并主之。日夕三掣,彌佳。勿大飽及忍小便,掣如不用拄杖,但遣所掣,腳不著地,手扶一物亦得。晨夕梳頭滿一千梳,大去頭風,令人發不白。梳訖,以鹽花及生麻油頭頂上,彌佳。如有神明膏之,甚佳。旦欲梳洗時,叩齒一百六十,隨有津液便咽之。訖,以水漱口,又更以鹽末揩齒,即含取微酢清漿半小合許,熟漱。取鹽湯吐洗兩目,訖,以冷水洗面,不得遣冷水入眼中。此法齒得堅凈,目明無淚,永無軿齒。平旦洗面時漱口訖,咽一兩咽冷水,令人心明凈,去胸臆中熱。

    譙國華佗善養,弟子廣陵吳普、彭城樊阿授術于佗。佗嘗語普曰:人體 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人身常搖動,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漢時有道士君倩者,為導引之術,作猿經鵄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也。吾有一術,名曰五禽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導引。體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戲,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體輕便,腹中思食。吳普行之,年九十余歲,耳目聰明,牙齒堅完,吃食如少壯也。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乍卻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又有法:安坐,未食前自按摩,以兩手相叉,伸臂股,導引諸脈,勝于湯藥。正坐,仰天呼出,飲食醉飽之氣立消。夏天為之,令人涼矣。

    【白話文】

    §5-1

    《導引經》說:清晨未起床 前,先叩齒十四下,閉目握固,以舌潄口,使津液滿口,吞三口氣;隨后閉氣不呼吸,自然達到極限,方慢慢吐氣,如此作滿三次才停止。于是起床 ,如狼一樣挺身蹲著,像貓頭鷹一樣瞪眼扭頭答后看,再行身體左右搖動身體,也不呼吸,自然達到極限,如此也作三遍。便起身下床 ,握固不呼吸,以腳跟叩地三下。接著一只手向上舉,一只手向下垂,左右手互換著做,做時不呼吸,自然達到極限,如此也作三遍。又雙手手指 叉置放頸上,向左向右來回扭動身體,也不呼吸,也作三遍。又伸開兩足,叉手頸后,向前后彎曲身體,自然達到極限,也作三遍。以上導引法,應當早晚都作,一天能作多次就更好。

    §5-2

    清晨,用兩手掌相互摩擦,使之發熱,用熱掌熨燙眼睛,如此連作三遍;接著,又以手指頭輕輕抓撓眼眶四周;可使人視力更加敏銳。

    §5-3

    《養生內解》說:一叫唾液,二叫眼淚,三叫鼻涕,四叫汗液,五叫小便,喪失這些東西,都會損傷人的身體;但是損傷的程度有輕有重罷了。人能整日不消耗鼻涕唾液,隨時有唾液流出,潄至滿口時咽下;或常含棗核于口,使生津液吞咽;會幫助人保養元氣,產生津液,這是養生之大要。

    §5-4

    時常每天早晨叩齒上三十六次,能叩至三百次更好,使人牙齒堅固不痛。接著用舌攪動唇齒潄口,使津液滿口時咽下,如此作三遍。接著用手按摩手指少三焦經,使其發熱,再用手熨燙眼,作滿十四次停止,可使人眼力增強。

    §5-5

    每天早晨剛起床 后,用兩手摀住兩耳,盡力上下兩耳使熱,作十四次停止,使人耳不聾。接著又叩齒,潄出口中津液,吞咽三口。然后縮鼻閉氣,右手從頭上牽拉左耳十四次,再以左手從頭上牽拉右耳十四次才停止,使人壽命延長,耳朵不聾。接著又拉住鬢發向上提舉,作七下;再把全部頭發聚在一起,兩手握住盡力向上抬舉,也作七下;使人向氣暢通,頭發不白。

    §5-6

    §5-7

    又一法,雙手互相摩擦,使之發熱,用以從上至下地摩面部,可以去邪,使人面上有光彩。又一法,雙手互相摩擦,使之發熱,用以按摩身體,從上至下,叫做「干浴」,行此法,可使人戰勝風寒、時氣病邪、熱頭病,百病皆除。夜晚將睡覺時,常以兩手摩擦身體,叫做「干浴」可以辟風邪。又,端坐,以左手托住頭使向后仰,右手向頭上伸舉,并用身體盡力托舉,頭和手用力振動三次;然后兩手 換,以右手托住頭使向后仰,左手向頭上伸舉,并用身體盡力托舉,頭和手用力振動三次;如此,可解人睡后的悶倦。

    §5-8

    早晨太未出來前,面向南端,兩手托住大腿,盡力向上,振動三次,可使人臉面有光澤。早上起床 未梳洗前,端坐,以左手握住右手放在左大腿上,盡力前后按摩左大腿三次,又以右手握住左手放在右大腿上,盡力前后按右大腿三次。接著兩手手指相 叉,手掌向前盡力推三次,再以相 叉兩手掌轉向胸前,以兩肘向外盡力推三次。接著將左臂向前伸直,彎曲右臂向后,狀如拉挽一斛五斗強弓一樣,兩手盡力為之;然后兩手 換,以左手挽弓的姿勢也如此做。接著以右手托地,左手向上托天,盡力為之;然后 換以左手托地,右手托天,也這樣做。接著兩手握成拳頭,向前打擊,左拳右拳各擊二十一次。接著彎曲左手盡力從背后去握從右肩上伸來的右手指三次;后 換,右手也如此做,可醫治背膊、臂肘等部位勞氣。這些如能在一天里多做幾次,就更好了。

    §5-9

    清晨,小便完畢,用一長拐杖柱著胳肢窩,坐在床 上,將左腳懸吊于床 前,慢慢將它向上抬起,盡力引左腳三十五次;再換成右腳,也引三十五次;這樣做,可治療腳氣,對疼悶、腰腎間冷氣、冷痹痛及膝冷、腳冷,皆有療效。早晚各引三次更好。但注意,不在吃飽飯后引,也不要強忍小便引。如無柱杖,只須放下要引的腳,使腳跟不著地,手扶一物將身體支撐起來再做也可以。

    §5-10

    清晨和晚上以梳子梳頭各滿一千梳,很能去除頭中的風邪,又使人頭發不變白。梳發完畢,以細鹽、生芝麻油頭頂就更好;如有神明膏,用它頭頂就最好。早晨將要梳洗時,叩齒一百六十下,隨即有唾液涌出,便吞下。然后,以水潄口。再用細鹽擦抹牙齒,就含住不要吞下,再取沖稀醋水約半小合仔細潄口。再取 熱的鹽水用口吐在掌中清洗雙目。洗完后,閉上眼睛以冷水洗臉,注意不要讓冷水侵入眼中。行此法,能使牙齒堅固潔凈,使視力增強、不流眼淚,永遠沒有蛀牙。清晨洗臉潄口完畢后,吞咽一口兩口冷水,使人心地光明而潔凈,還能去除胸中的熱邪。

    §5-11

    譙國人華陀善于養生,弟子廣陵人吳普和城樊阿都向他學習 養生術。華陀向吳普:人的身體須要勞動,只是不應當使身體過于疲勞。因為人的身體常搖動,會便于食物的消化,促進血脈流通,使人不生病,這就和門戶轉軸因為常轉動就不會腐朽是同樣的道理。古代的仙人,以及漢代的道士君倩,常實行導引之術,作「熊經」、「鴟顧」等動作,牽拉腰身肢體,活動全身關節,目的都是為了減緩人的衰老。我有一個方術,名叫「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是用以消除疾病,兼使手腳靈活敏捷,可以將它當作導引術來作。如果身體感到不舒適,便起來作一種禽戲,到有微汗出來就停止,然后以藥粉涂抹身體,身體就會感到輕便,并會增進食欲。吳普照著這樣作,年齡已九十多歲,還耳目聰明,牙齒也堅固完好,飲食如同少壯時人。

    §5-12

    虎戲的作法是,兩手掌和兩腳腳趾著地,向前縱跳三次,向后騰躍二次。然后伸長腰肢,側身舉腳向上,待仰面朝天時就放下來,舉左右腳各七次。接著兩手掌兩腳腳趾撐地,前進七次,后退七次。鹿戲的作法是,兩手掌兩腳腳趾著地,拉長頸項向后看,向左看三次,向右看兩次;然后伸出左腳作伸縮運動三次,伸出右腳作伸縮運動二次。熊戲的作法是,正面仰坐,以兩手抱膝下,頭向后抬舉;然后,左手劈擊地面七下,右手也劈擊地面七下;再雙腿蹲著,用左手托地,又用右手托地。猿戲的作法是,兩手抓住一條橫木將身體懸掛起,伸縮身體,一上一下,共作七次;然后用腳鉤住一件物體把自己懸掛起來,左右腳輪流各鉤物七次;再把雙手 叉鉤連后退站立,左右手輪流各按頭七次。鳥戲的作法是雙腳站立,舉起左腳,伸張兩臂,用力舉目眉張目;再舉起右腳,伸張兩臂,用力舉眉張目;這樣左、右 換各作十四次;然后坐地,伸出雙腳,用手牽拉足趾,左右腳趾各拉七次;又作兩臂屈伸運動,左、右臂各屈伸七次。

    §5-13

    五禽戲法,應盡力去作,以作到汗出為限度。出了汗,用藥粉涂抹身體。這有助于腹中食物的消化,增加人的氣力,消除各種疾病。能長期留意且依法實行的人,必能延年益壽。

    §5-14

    又有一法,安穩坐著,未進食以前,自己進行按摩。又以兩手相 叉,再向兩側伸出胳膊和大腿,作手足 叉運動,以導引全身血脈經脈,對身體益處勝過吃湯藥。又端坐,仰天吐氣,飲食醉飽的癥侯立消。夏天這樣作,又令人感涼爽不熱。
     
     
     

    御女損益篇第六

    道以為寶,施之則生人,留之則生身。生身則求度在仙位,生人則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則陷欲以為劇,何況妄施而廢棄,損不覺多,故疲勞而命墮。天地有人所貴,貴之合于道,但當慎無費。

    彭祖曰:上士別床 ,中士異被。服藥千裹,不如獨臥。色使日盲,聲使耳聾,味使口爽。茍能節宣其道,適抑揚其通塞者,可以增壽。一日之忌,暮食無飽(夜飽食眠,損一日之壽);一月之忌,暮飲無醉(夜醉臥,損一月之壽);一歲之忌,暮須遠內(一 損一歲之壽,養之不復);終身之忌,暮須護氣(暮臥 閉口,開口失氣,又邪從口入)。

    采女問彭祖曰:人年六十,當閉守一,為可爾否?

    彭祖曰:不然。男不欲無女,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若念真正無可思而大佳,然而萬一焉。有強郁閉之,難持易失,使人漏尿濁,以致鬼 之病。又欲令氣未感動,道垂弱,欲以御女者,先搖動令其強起,但徐徐接之,令得氣,氣推之,須臾自強,強而用之,務令遲疏。動而正閉,緩息瞑目,偃臥導引,身體更復,可御他女。欲一動則輒易人,易人可長生。若御—女,氣既微,為益亦少。又,道法火,道法水。水能制火,亦消,久用不止,氣吸,則轉損,所得不補所失。促能御十二女子而復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不泄者,年萬歲。凡少則病,盡則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數 而時—泄,氣隨長,不能使人虛損。若數 接則瀉,不得長益,則行盡矣。在家所以數數 接者,一動不瀉則贏,得—泄之減,即不能數 接。但—月輒再瀉,氣亦自然生長,但遲微不能速起,不如數 接不瀉之速也(采女者,少得道,知養,年一百七十歲,視如十五。殷王奉事之年,問道于彭祖也)。

    彭祖曰:所以使人不壽者,非是鬼神所為也。直由用意欲猥,動欲泄,務副彼心,竭力無厭,不以相生,反相害,或驚狂消渴,或癲疾惡瘡,為失之故。但瀉輒導引,以補其處。不爾,血脈髓腦日損,風濕犯之,則生疾病,由俗人不知補瀉之宜故也。

    彭祖曰:凡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若孤獨而思 接者,損人壽,生百病,鬼魅因之共 ,失而一當百。若欲求子,令子長命,賢明富貴,取月宿日(月宿日,直錄之于后),施大佳。

    天老曰:人生俱舍五常,形法復同,而有尊卑貴賤者,皆由父母合八星,不得其時,中也;不合宿,或得其時人,中上也;不合宿,不得其時,則為凡夫矣。合宿 會者,非生子富貴,亦利己身,大吉之兆(八星者,室、參、井、鬼、柳、張、心、斗,星宿在此星,可以合求子)。

    月二日、三日、五日、九日、二十日,此是王相生氣日, 會各五倍,血氣不傷,令人無病。仍以王相日,半夜后,雞鳴前,徐徐弄玉泉,飲玉漿,戲之。若合用春甲寅、乙卯,夏丙午、丁未,秋庚申、辛酉,冬壬子、癸酉,與上件月宿日合者,尤益佳。若欲求子,待女人月經絕后一日、二日、五日,擇中王相日,以氣生時,夜半之后施.有子皆男,必有壽賢明。其王相日,謂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凡養生,要在于。若能一月再施,一歲二十四氣施,皆得壽百二十歲。若加藥餌,則可長生。所患人年少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至老乃始知道,便已晚矣,病難養也,雖晚而能自保,猶得延年益壽。若少壯而能行道者,仙可其冀矣。

    《仙經》曰:男女俱仙之道,深內勿動,思臍中赤色大如雞子,乃徐徐出入,動便退。一旦一夕可數為之,令人益壽。男女各息,意共存之,唯須猛念。

    道人劉京云:春,三日一施;夏及秋,一月再施。冬常閉勿施。夫天道,冬藏其,人能法之,故能長生。冬一施當春百。

    蒯道人言:人年六十,便當絕房內。若能接而不施者,可御女耳。若自度不辨者,都遠之為上。服藥百種,不如此事可得久年也。

    《道林》云:命本者,生命之根本也,決在此道。雖服大藥及呼吸導引,備修萬道,而不知命之根本。根本者,如樹木,但有繁枝茂葉而無根本,不得久活也。命本者,房中之事也。故圣人云:欲得長生,當由所生。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殺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 接尤禁醉飽,大忌,損人百倍。欲小便,忍之以 接,令人得淋病,或小便難,中痛,小腹強。大恚怒后 接,令人發癰疽。

    《道機》:房中禁忌,日月晦朔,上下弦望,口月蝕,大風惡雨,地動,雷電霹靂,大寒暑,春夏秋冬節變之日,送迎五日之中,不行,本命年、月、日,忌禁之尤重( 錯不可合,損血氣,瀉正納邪,所傷正氣甚矣,戒之)。新沐頭,新行疲倦,大喜怒,皆不可行房室。

    彭祖曰:消息之情,不可不知也。又須當避大寒、大熱、大雨、大雪、日月蝕、地動、雷霆,此是天忌也;醉飽、喜怒、憂愁、悲哀、恐懼,此人忌也;山川神祇、社稷井灶之處,此為地忌也。既避此三忌,又有吉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之月戊已,皆王相之日也。宜用嘉會,令人長生,有子壽。其犯此忌,既致疾,生子亦兇夭短命。

    老子曰:還補腦,可得不老矣。

    《子都經》曰:施瀉之法,須當弱入強出(何謂弱入強出,納玉于琴弦麥齒之間,及洪大便出之,弱納之,是渭弱入強出。消息之,令滿八十動,則數備,即為妙也)。

    老子曰:弱入強出,知生之術;強入弱出,良命乃卒。此之謂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再热青青青| 嘿咻嘿咻男女免费专区|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A级日本乱理伦片免费入口|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伊人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又爽又黄又无遮掩的免费视频|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虎虎视频|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国熟女仑乱hd| 美女内射无套日韩免费播放|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三级中文字幕|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男女动态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完整版|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婷 | 国产睡熟迷奷系列网站|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 色香欲天天影视综合网| 深夜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少妇xxxxx性开放|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