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亞·蒙恰諾娃是女子AIDA恒重有蹼101米世界紀錄保持者,阿列克謝·蒙恰諾夫創下了男子AIDA恒重有蹼128米的世界紀錄。她40歲開始從游泳轉向自由潛水,他16歲開始自由潛水生涯。他們是母子,兩人曾多次獲得自由潛水世界冠軍。 阿列克謝·蒙恰諾夫出生于俄羅斯伏爾加格勒,自幼在母親的熏陶下熱愛潛水。其母是自由潛水界傳奇人物娜塔莉亞·蒙恰諾夫。在AIDA自由潛水世界錦標賽上,阿列克謝將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提升了1米,達128米之深,全程用時3分38秒。他是世界上不借助外力,只靠自己的腳蹼下潛和上浮潛得最深的人。 娜塔莉亞1962年出生于俄羅斯寒冷內陸城市烏法的一個普通家庭。2009年娜塔莉亞成為第一位無重力輔助潛入100米以下的女性,也是第一位潛入藍洞(藍洞是海底巨大的突然下沉的“深洞”,這里氧氣極其稀薄,因顏色深藍而得名)的女性。同年她成為包括男性在內的世界潛水冠軍。這位俄羅斯自由潛水女王還曾受到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親自接見。娜塔莉亞的經歷像是一個傳奇,現在已經50多歲的她對記者說:“自由潛水與其他運動不同,年齡也可以是一種優勢,因為人在變老時新陳代謝率會下降,維持機體運轉需要的氧氣也會變少,在水下的時間就會變長。”娜塔莉亞在09年前后很少參加比賽和活動,因為當時她正在攻讀一個博士學位。據說在西奈半島南端瀕臨亞喀巴灣的紅海沙姆沙伊赫比賽時,她每晚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寫博士論文。現在她已經順利畢業了,成為某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十幾個自由潛水項目世界紀錄的保持者,第一位一口氣穿越藍洞通道的人。娜塔莉亞和她的兒子阿列克謝在紅海沙姆沙伊赫分別打破恒定配重自由潛的男女世界紀錄。其實從2004年起,年僅17歲的阿列克謝就已經開始打破俄羅斯紀錄了。很多人認為是娜塔莉亞引導兒子參與這項運動的,以延續家族榮光。娜塔莉亞在一次訪談中說:“其實我非常害怕兒子參與這項運動??墒莾鹤右欢ㄒ獜氖逻@項運動,那么我只好親自上陣,給他最好的指導和最安全的協助?!蹦人騺喬岬綇牟粎⒓訜o極限自由潛比賽的原因時回憶道:在2007年的一次訓練中,她試圖在水底為氣袋充氣時,充氣管壞掉了。當時深度是90多米,她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浮上水面,但她笑言自己腦子進水了,居然還是花了好長時間在水下修好了充氣管,靠氣袋浮上水面。因為在水下時間太長,上浮太快,她也因此得了減壓病,在醫院里住了一段時間。這次經歷讓她對依靠器械的潛水產生了恐懼,她也從此不再進行無極限自由潛水。 當代最偉大的登山家之一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曾說過“和自然打交道要誠實”,自由潛水也是誠實地對待自然嗎? 娜塔莉亞:當然。自由潛水恒定重量潛水是指潛水者不使用氧氣瓶,在下潛及上升時,不依賴任何外部裝置,只憑一口氣,單以個人體力推進,“徒手”闖深海。自由潛水具體分為8種項目兩大類別,室內項目和深度項目,室內包括有蹼動態DYN(比賽游動距離)、無蹼動態DNF(比賽游動距離)、靜態閉氣STA(比賽閉氣時間),深度項目包括恒重有蹼CW(比賽下潛深度)、恒重無蹼CNF(比賽下潛深度)、繩下潛FIM(比賽下潛深度)、可變配重VWT(比賽下潛深度)、無限制NLT(比賽下潛深度)。這些項目中最誠實的規則就是——“恒重”,潛水者下潛或上浮時不依靠纜繩保持恒重,可以穿腳蹼,也可以不穿。 在大海深處,在黑暗中,在另一個世界里,孤身一人,沒有氧氣,如果發生什么意外也無處求助,那種恐懼是其他項目的運動員永遠也無法體會到的吧? 娜塔莉亞:對,是這樣的,但是對于一名潛水運動員這些都早已習以為常了。90年代末我第一次潛水,那次比賽中一名美國選手下潛了75米,創下了世界紀錄,而我當時只潛了25米就感覺又冷又黑非常害怕。之后我又參加了紅海潛水,海水特別清澈,周圍一片亮光。我看到了無與倫比的美景,也感受到深海的禮物——靜謐,很輕松地就下潛了38米,而且從那以后我終于明白了,深海就是我想去的另一個世界。 潛水時來得及欣賞美景嗎? 阿列克謝:比賽時我們盡量什么都不去想,身心放松,感受下潛上浮帶來的愜意。只有這樣潛水,才會看到水下世界的美景和生物。 水下的動物會對你們不友好嗎? 阿列克謝:鯊魚對發亮的東西反應特別敏感。所以我們穿橡膠材質的潛水服,避免引起鯊魚的注意,這樣,就算我們從鯊魚眼皮底下溜過去它也不會注意到我們。深海的魚很有趣:如果你不伸手夠著摸它們,它們會一直游到你眼前。在水下的大多數時間里,我們都覺得自己是深海的主人,而不是客人。 娜塔莉亞:這就是不戴呼吸器潛水的美妙所在。在水下我們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但這不能和孤獨混為一談,因為我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同深海融為一體。 潛入深海100多米時,水壓會很大,您是如何調整身體的? 娜塔莉亞:讓身體慢慢適應。當人潛入水下,脈搏會降低兩倍,血液循環也發生遷移,血液會從四周流向中央器官。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健康,血管也會變得更有彈性。話說回來,也正是這樣的生理反應才讓潛水員保持年輕。但前提是必須理性、科學地潛水。 阿列克謝:2012年奧地利尼奇·泰爾伯格帶腳蹼下潛了253米,他上一次的紀錄是214米。尼奇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下潛時氮中毒。在正常大氣壓力下,氮氣是惰性氣體,不參與人體新陳代謝。但是在下潛過程中,氮氣壓強會隨著水壓的增強而增大,潛到一定深度就會飽和,而這種氣體在身體里就像毒品一樣。尼奇失去了意識。通常潛水員在潛到固定深度時必須按響按鈕發送安全信號,而尼奇沒按。而且在距水面10米左右時,潛水者要慢慢浮出,以避免身體里的氮氣爆炸,但尼奇的腳蹼上升過快,最終導致他患上了很嚴重的減壓病。 閉氣是如何影響大腦工作的? 娜塔莉亞:有人認為適度缺氧對身體有益,我暫時不想討論這種觀點正確與否。缺氧的主要危害之一就是精神安樂,這是人體內氧氣不足引起的大腦反應。潛水者潛入深海,周圍一片寂靜,在失重情況下身體可以自由運動,你會有一種消失在時空中的錯覺。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持警惕,也會忘記需要升水。 阿列克謝:這時最重要的是穩定的心理。在閉氣時,不僅需要不斷供給大腦和其他器官氧氣,還要維持心臟跳動。所以吸入肺里的氧氣要足夠撐4分鐘,才能下潛到100米以下。我們大量地訓練,做一些胸廓的擴張和增加肺容量的練習,為的就是下潛后能夠盡可能多地吸氧。 當兒子處于大海深處,您作為母親會坐立不安嗎? 娜塔莉亞:不開玩笑,有一次我真的被嚇到了。2010年我們一起參加一個比賽,阿列克謝要下潛95米。放入水中的纜繩需要潛水者系在身上,而他沒有,因為他潛水時喜歡身體不受任何束縛。兒子潛下去時,我猶豫了兩秒就跟著下去了。下到60米處時,我看見纜繩果然沒有系住。但他毫不在意還在繼續潛。當時驚慌失措的我想繼續跟在他后面,但又不能,因為按照比賽規定,只有在危急的情況之下我才能幫他。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就那樣呆了50秒。幸運的是兒子很快就浮上來了。之后我鄭重其事地告訴阿列克謝:“如果潛到50米深以下,再不系纜繩,就再也不要潛水了?!?/p> 阿列克謝:兩天之后我系著纜繩下潛了112米,但是浮上來的時候還是沒帶纜繩,因為它被巖石掛住了,我不得不解開。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保護自己免遭危險的,難道真的有什么在冥冥之中守護著這份靜謐? 深海還教會了您什么? 娜塔莉亞:對人對事要寬容,對金錢、權力等物質的追求要退居其次。其實從水里看到的那個浮出口,代表的不僅是光明,也代表通往生活的入口。 那紀錄呢?這么說來創紀錄也是希望能夠取得成就吧。 娜塔莉亞:紀錄也是對鐘愛事業的獎勵。我的運動生涯很快要告一段落,我是40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我想一兩年后就退役,然后繼續做教練,但是不會再參加潛水比賽了,因為我已經對自己很滿意了。 阿列克謝:我的發展空間還很大。我為媽媽的成績感到非常自豪。她是最優秀的女強人。我作為男人也表現很好。但是我相信,將來我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譯自俄羅斯《環球》] 安娜斯塔斯納·杜比科娃/文 燕子/譯
關注讀覽天下微信,
100萬篇深度好文,
等你來看……
|
|
來自: mentor1974 > 《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