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10年(1497),巡撫朱瑄奏準,割昆山、常熟、嘉定3縣部分地區立太倉州,轄崇明縣。李端為首任知州。弘治13年,李端聘里人桑悅主纂州志。
歷史 建置沿革 太倉古代為濱海村落,人煙稀少,戶不滿百。春秋時屬吳地,秦屬會稽郡,漢為吳郡婁縣惠安鄉。三國吳于此建倉屯糧,漸次發展。元代于劉家港開創漕糧海運后,遂日益繁盛,成為萬家之邑。元末筑太倉城。吳元年建太倉衛,明初置鎮海衛,屯兵駐防。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縣地建太倉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江蘇直隸州,并析地置鎮洋縣。民國元年(1912),太倉州和鎮洋縣合并,定名太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始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隸屬江蘇省蘇州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3月,改隸蘇州市。1993年3月,撤縣建太倉市。清代,太倉是江蘇省下屬的一個直隸州,下轄4縣:鎮洋、嘉定、寶山、崇明,轄境除今太倉市,以及今上海市的嘉定、寶山2區和崇明縣以外,還包括今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楊浦、虹口、閘北、普陀4個區的大部分。 太倉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河道縱橫,土地肥沃,農業占主導地位,近幾年工業發展迅速,很多農田被用來筑路和修建廠房,經濟發展迅速。 “金太倉”的來歷 清代諸家軒著《堅瓠集》載有“吳評”一則:“吾蘇轄一州七縣,舊時評語曰:'金太倉、銀嘉定、銅常熟、鐵崇明、豆腐吳江、叫化昆山、紙長洲、空心吳...
嘉定建縣于南宋時期的1217年,從昆山縣析出,隸平江府.明初,劃昆山,常熟部分土地,以及嘉定北部的少數地區(瀏河南部,南郊,陸渡)置太倉州,時太倉州,嘉定縣同隸蘇州府.清初中期1724年,太倉州升為直隸州,轄太倉州,鎮洋縣,嘉定縣,寶山縣,崇明縣.1725年,從嘉定劃出寶山縣.1912年民國元年,取消太倉州,并省縣直轄.1958年,嘉定,寶山,崇明從江蘇省劃入上海市至今,這是歷史上嘉定第一次和太倉分離.嘉定寶山在歷史上一直是蘇州府,太倉州的一部分,從來沒有被松江府管轄過.語言分類上,嘉定話和太倉話同屬于太倉方言大區,上海話則屬于松江方言大區下的上海方言小區.嘉定寶山崇明,是上海郊區中,方言底層離上海(市區)話距離最遙遠的.嘉定話既不同于松江話也不同于蘇州話,而是獨特的長江口方言.語言意義上的嘉定話不包括嘉定南部一些地區(比如安亭,江橋),但是包括寶山本地話,以及太倉的瀏河南部話.被譽為東方的居里夫人的吳健雄就是瀏河南部的嘉定方言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