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十三針”是中國古代治療癲狂等精神疾病的十三個經驗穴。出《千金要方》。因古時認為精神疾病是由鬼神作祟所致,所以所用治療穴位均冠“鬼”字為名,又以其數為十三,故又稱十三鬼穴。 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人也是分為陰陽二性的,既肉體與靈魂兩部分。 盡管十三鬼穴出自《千金要方》,但孫思邈明確說是引證“扁鵲”之言,也就是說十三鬼穴不是出自隋唐,而是出自戰國時期的扁鵲學派;作為珍貴的史料,孫思邈將其收入《千金要方》。
中醫歷代文獻資料中對“十三鬼穴”的記載略有差異,但根據《千金要方》所載,現歸納十三鬼穴依次是: 第一針人中穴,名鬼宮;第二針少商穴,名鬼信; 第三針隱白穴,名鬼壘;第四針太淵穴,名鬼心; 第五針申脈穴,名鬼路;第六針風府穴,名鬼枕; 第七針頰車穴,名鬼床;第八針承漿穴,名鬼市; 第九針勞宮穴,名鬼路(與申脈穴重名);第十針上星穴,名鬼堂; 第十一針男為陰下縫,女為玉門頭,名鬼藏; 第十二針曲池穴,名鬼臣;第十三針海泉穴,名鬼封。
具體操作方法: 男子先針左起,女子先針右起。單日為陽,雙日為陰。陽日、陽時針右轉,陰日、陰時針左轉。 1、人中穴,名鬼宮。 《說文·宮部》:“宮,室也。”此統言也,若細分,宮言其外之圍繞,而室言其內。此其一;其二,五音宮商角徵羽,宮,中也,居中央唱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 位置:位于鼻中溝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界處。 針法:斜刺從下向上刺入3分 2、少商穴,名鬼信。 《說文·言部》:“信,誠也。從人從言。”聽其言觀其行,人言講的是一個誠字,言為心聲。若邪氣迫肺擾心,必言而無信,甚至譫語狂亂,誠信岌岌可危也。 位置:屬手太陰肺經。位于手拇指未節外側,距指甲0。1寸。 針法:從外向內直刺,入3分。 3、隱白穴,名鬼壘。 《說文·壘部》:“壘,系墼也。”墼,俗謂之土墼,即未燒的磚坯。積墼為墻曰壘。五行中火生土,此“壘”乃未經火生之濕土,屬弱土可知。以此喻足太陰脾經之病大都濕土為患。 位置:屬足太陰脾經。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針法:從外向內直刺入二分。 4、太淵穴,名鬼心。(又說大陵穴) 《說文·心部》:“心,人心,土藏也,在身之中。”表明心在身體內部中心,心主血脈,心火生脾土,脾土又生肺金,而肺朝百脈,心肺因“土藏”而具有一種強大的互生能力。更在于太淵在五行穴性中屬土,又是“脈會”,與這“心”“土藏”生理上連為一體。 位置:屬手厥陰心包經,位于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與側腕屈肌腱之間。 針法:從外向內直刺入五分。。 5、申脈穴,名鬼路。 《說文·足部》:“路,道也,從足。”即路在腳下。云鬼路者,有夜間行走義,病如目疾目盲之人。 位置:屬足太陽膀胱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位于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針法:斜刺從下向上刺入,火針三下。 6、風府穴,名鬼枕。 《說文·木部》:“枕,臥所薦首者。”即睡臥時舉薦于頭之物謂枕。風府穴恰位于項部后發際直上一寸,即枕骨外隆突兩斜方肌間凹陷處。 位置:屬督脈。位于頸部,當后正中發際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中。 針法:從外向內直刺入二分。伏案正坐位,使頭微前傾,項肌放松,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 7、頰車穴,名鬼床。 《說文·木部》:“牀,安身之坐者。”這是牀的本義,引申為承物、托舉之器。車有承載轉動之能,耳前顴側面為頰,下頜骨又叫牙車骨,總載諸齒咀嚼轉動開闔,其用如車,穴當其上,故名頰車。這是就字面的意思。 位置:屬足陽明胃經,位于面頰部,下頷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上下齒用力咬緊時,嚼肌隆起處。 針法:從外向內直刺入五分。
《說文·市部》:“市,買賣所之也。”即買賣所達之處為市。本義是集市。引申為聚集、匯聚義。 承漿穴位于下頜唇溝正中凹陷處,承是承受,漿指較濃的液體,這個液體主要來自腎水,匯聚于任脈的承漿穴。 位置:別名天池,鬼市,垂漿。屬任脈,位于面部,當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 針法:從外向內斜刺入三分; 9、勞宮穴,名鬼路(又稱鬼窟)。 十三鬼穴之五——申脈穴,別名稱鬼路,前已述及。清朝訓詁大家段玉裁云:“《說文》:路,道也。謂之道路,此統言也;《周禮》:淪上有道,川上有路。此析言也;《爾雅》:路,大也。此引申之義也。”勞宮穴亦名鬼路,是取析言及引申之義。 位置:屬手厥陰心包經,位于掌心,當2,3,掌骨,握拳曲指時中指尖處。 針法:直刺入二分。 10、上星穴,名鬼堂。 《說文·土部》:“堂,殿也,從土。”段玉裁注:“堂之所以稱殿者,正謂前有陛,四緣皆高起,沂鄂顯然,故名之殿。許以殿釋堂者,以今釋古也,古曰堂,漢以后曰殿。”《釋名·釋宮室》:“堂謂堂堂,高顯貌也。”這是堂的引申義。古有前堂后室之說,堂為正室。 位置:屬督脈,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 針法:平刺入二分; 11、男為陰下縫,女為玉門頭,名鬼藏。 《說文·艸部》:“藏,匿也。”匿者,隱藏、隱蔽之義。顧名思義,名鬼藏屬人體私處的隱蔽部位。 《千金要方》“第十一針陰下縫,灸三壯,女人即玉門頭,名鬼藏” 位置: 位于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鬼藏,女性刺玉門穴。 針法:直刺入三分。 12、曲池穴,名鬼臣。 《說文·臣部》:“臣,牽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說文》:“牽,引前也。”很形象地表明臣是引見者,引至君前而事君之左右,謙恭之態如在眼前,確象屈服之形。 位置: 別名:鬼腿、鬼臣。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針法:直刺入五分 13、海泉穴,名鬼封。 《說文·土部》:“封,爵諸侯之土也。從之土從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海泉穴顧名思義乃海水之源頭,較比它周邊的承漿穴(天池),經外奇穴金津、玉液,稍遠端的曲池穴(池為淺水),唯海泉為大,且位居舌下中點處(舌下系帶兩側靜脈左為金津,右為玉液,海泉居中),如封侯之首,位置作用不可替代,并以法度形式確立,足見其位之尊也,故名鬼封。 海泉穴非正經亦非奇經,也不是經外奇穴,卻被稱為人體“大海之源泉”,其中深意,需參悟。 位置: 別名:鬼封。在口腔內,舌下系帶中點處。 針法:《千金要方》明確了此穴的位置與操作:“第十三針舌頭一寸,當舌中下縫,刺貫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橫口吻,安針頭,令舌不得動。”閉證、厥證屬陽盛實熱危在旦夕者,海泉穴擔當此任。
關注微信公眾號“神農養之道(shennongyang)”,了解更多專業中醫針灸推拿、養生知識、偏方食療方,還可咨詢 交流 學習;每天學習一點點,為健康身體做儲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