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的運動形式有袋狀往返運動、分節推進運動、多袋推進運動和蠕動四種。這些運動的作用主要是對結腸內容物進行攪攔和緩慢地搓揉或將腸內容物向肛門方向推移。這些運動的頻率,根據人體的生理情況而不同??崭箷r袋狀往返運動產生頻率較高,而餐后或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則分節推進運動、多袋推進運動和蠕動產生的頻率增加。 (1)袋狀往返運動:大腸壁的環肌無規律的收縮,使腸壁各個不同部位的粘膜向腸腔褶皺,使腸壁在外觀上形成許多袋,稱結腸袋。由于該收縮運動不協調,在不同部位交替反復發生,是一種往返運動,使結腸袋中內容物向兩個方向作短距離移動,但并不向前推進。這種緩慢的揉搓作用使腸內容物混合,并與腸粘膜接觸,促進內容物中的水和電解質吸收。這是空腹時多見的一種運動形式,乙狀結腸的袋狀往返運動,可使糞便形成卵圓形。 (2)分節推進運動:通過結腸的運動,將一個結腸袋的內容物推移到下一段結腸中,并繼續向更遠部位推進。這種運動使腸內容物不返回原處而繼續向前移動,稱分節推進運動。結腸分節性收縮時,將腸內容物擠向遠側和近側,但推向遠側的力量較大,使腸內容物繼續向遠側移動。 (3)多袋推進運動:這種運動是鄰近的幾段結腸同時收縮,將腸內容物推移到下段腸腔內。然后移入腸內容物的一段結腸以相同形式收縮,使腸內容物繼續前進。大腸以多袋推進運動的形式將腸內容物向前推移的距離較大。 (4)蠕動:是大腸的縱行肌和環行肌協調的連續性收縮,使大腸形成一些穩定向前的腸壁收縮波,不斷將糞便推向前進。蠕動的特點是,腸段受到充脹時,縱行肌首先收縮,接著是環行肌收縮,這樣就形成了舒張在前,收縮在后的蠕動波。蠕動常從肝曲開始,以每分鐘1~2cm的速度將腸內容物推向左半結腸。結腸蠕動時向前推進力量很大,是結腸運送的主要形式。降結腸的內容物比較干燥,故蠕動比較明顯。 在結腸前段偶見蠕動和逆蠕動的交替,逆蠕動與蠕動方向相反,可延緩大腸內容物的向前移行 ,有利于水和其它物質的吸收。 此外還有一種進行速度較快(2~5cm/分),推進較遠(大于15cm),收縮較強的蠕動稱集團運動。通常從橫結腸開始,每日3~4次,常見于進食以后,因胃充盈食物所引起——胃結腸反射。這種反謝多見于兒童,甚至有談論進食或聽到有關排便時就會引起。集團運動可使腸內容物迅速進入乙狀結腸和直腸,從而引起排便感。睡眠時集團運動消失,長期臥床,結腸集團運動減少,易發生便秘。膳食中纖維素增多,可增加結腸集團運動,增加糞便量;纖維素缺乏,則結腸運動減弱,從而延長致癌因子等對結腸的刺激,也是結腸癌產生的原因之一。 正常人的結腸內容物向前運送速度每小時約5cm,進食后每小時10cm。鋇餐后,4.5小時入盲腸,約6小時到肝曲,9小時到脾曲,11小時到降結腸,18小時到盆結腸,24小時開始排出。但鋇餐一般是空腹服下,且比重比食物大,而食物從攝入到肛門開始排出時間,吃纖維素食物者平均需14.5小時,吃低纖維 素飲食者,平均需要28.4小進。但運送時間與食入的數量有關,也受其他因素和情緒影響。 相關熱詞:大腸運動 內容物 結腸 蠕動 往返運動 腸壁 向遠側 空腹 相關文章大腸運動有哪些形式?(大腸運動,內容物,結腸,蠕動,往返運動)
上一篇:大腸內的氣體有多少?(細菌,發酵作用,腐敗作用,飲食,二氧化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