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1-2-17 A.a處質點的振動圖象 B.b處質點的振動圖象 C.c處質點的振動圖象 D.d處質點的振動圖象 解析 由圖(a)看出,從該時刻經過3/4周期,質點a、b、c和d分別運動到波谷、平衡位置、波峰和平衡位置,從而排除選項A和C;因到達平衡位置的b和d的運動方向分別沿y軸負、正方向,故圖(b)所表示的是b處的質點的振動圖象. 答案 B 2、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向傳播,傳到M點時波形如圖1-2-18所示,再經0.6 s,N點開始振動,則該波的振幅A和頻率f為 ( ). 圖1-2-18 A.A=1 m f=5 Hz B.A=0.5 m f=5 Hz C.A=1 m f=2.5 Hz D.A=0.5 m f=2.5 Hz 解析 由題干圖可知振幅A=0.5 m.波從M傳到N的過程,波速v= 答案 D 3、如圖1-2-19所示為一列在均勻介質中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波速為4 m/s.圖中“A、B、C、D、E、F、G、H”各質點中( ). A.沿y軸正方向速率最大的質點是D B.沿y軸正方向加速度最大的質點是B C.經過Δt=0.5 s質點D將向右移動2 m D.經過Δt=2.5 s,質點D的位移是0.2 m 解析 在平衡位置的質點速率最大,又從傳播方向可以判斷,質點D向上振動,質點H向下振動,所以A項正確;在最大位移處的質點加速度最大,加速度的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反,B質點的加速度方向向下,B項錯誤;質點只能在平衡位置兩側上下振動,并不隨波遷移,C項錯誤;波傳播的周期T= 答案 A 4、一列簡諧橫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圖如圖1-2-20甲所示,圖中P、Q兩質點的橫坐標分別為x=1.5 m和x=4.5 m.P點的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在下列四幅圖中,Q點的振動圖象可能是 ( ). 甲 乙 圖1-2-20 解析 該波的波長為4 m,P、Q兩點間的距離為3 m.當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時,P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動,而Q點此時應處于波峰,B正確;當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時,P點處于平衡位置向下振動,而此時Q點應處于波谷,C正確. 答案 BC 5、質點O振動形成的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t時刻的波形圖如圖1-2-21甲所示,當波傳到x=3 m處的質點P時開始計時,質點P的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則 ( ). 圖1-2-21 A.該波的頻率為25 Hz B.該波的傳播速度為2 m/s C.質點O開始振動時沿y軸正方向 D.從t時刻起,經過0.015 s,質點P將回到平衡位置 解析 根據題圖可知,該波的波長λ=8 m,周期T=0.04 s,所以波速v=λ/T=200 m/s,頻率f=1/T=25 Hz,選項A正確,B錯誤;根據甲圖,t時刻機械波剛好傳播到x=8 m處的質點,已知機械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該質點的起振方向為y軸負方向,這與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所以質點O開始振動時沿y軸負方向,也可利用乙圖看出質點P的起振方向沿y軸負方向,選項C錯誤;經過0.015 s波傳播的距離為x=200×0.015 m=3 m,從t時刻起經過0.015 s質點P左側距離質點P 3 m遠的質點O的振動情況傳到P點,即P點回到平衡位置,選項D正確. 答案 AD 6、一列簡諧橫波以v=24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傳播,在t1、t2兩時刻的波形分別如圖1-2-22中實線和虛線所示,圖中兩波峰處質點A、B的平衡位置相距7 m,質點的振動周期為T,且3T<(t2-t1)<4T,在(t2-t1)時間內波向右傳播的距離為25 m,則這列波的波長為________ m,這列波中各質點的振動周期T=________ s. 解析 由題意知3λ+7 m=25 m,解得波長λ=6 m,由λ=vT得這列波中各質點的振動周期T=λ/v=0.25 s. 答案 6 0.25 7、如圖1-2-23所示,圖甲為一列沿水平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在t=0時的波形圖,圖乙是這列波中質點P的振動圖線,那么: 甲 乙 圖1-2-23 (1)該波的傳播速度為________m/s; (2)該波的傳播方向為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3)圖甲中Q點(坐標為x=2.25 m處的點)的振動方程為:y=________cm. 解析 (1)波的周期T=2 s,波長λ=1 m, 波速v= (2)P點向上運動,不難判斷波是向左傳播. (3)Q點此時從最大位移開始向平衡位置運動,振動圖象是一條余弦曲線,A=0.2 cm,ω= 答案 (1)0.5 (2)向左 (3)0.2cos (πt) 8、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 t=0時刻的波形如圖1-2-24中實線所示,t=0.1 s時刻的波形如圖中的虛線所示.波源不在坐標原點O,P是傳播介質中離坐標原點2.5 m處的一個質點.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波的頻率可能為7.5 Hz B.波的傳播速度可能為50 m/s C.質點P的振幅為0.1 m D.在t=0.1 s時刻與P相距5 m處的質點也一定向上振動 解析 從題圖中可以看出從實線傳播到虛線的時間為:t= 答案 BC 9、如圖1-2-25所示, 波源P從平衡位置y=0開始振動,方向豎直向上(y軸的正方向),振動周期T=0.01 s.產生的簡諧波向右傳播,波速為v=80 m/s.經過一段時間后,S、Q兩點開始振動,已知距離SP=0.4 m、SQ=1.0 m.若以Q點開始振動的時刻作為計時的零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圖1-2-26乙能正確描述Q點的振動情況 B.圖1-2-26甲能正確描述S點的振動情況 C.圖1-2-26丙能正確描述t=0時刻的波形圖 D.若在Q點也存在一個波源,振動情況同波源P,則S為振動加強點 圖1-2-26 解析 該簡諧波的波長λ=vT=0.8 m,SP= 答案 C 10、一列簡楷橫波以1 m/s的速度沿繩子由A向B傳播,A、B間的距離為3 m,如圖1-2-27甲所示.若質點B的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則質點A的振動圖象為 ( ). 圖1-2-27 解析 由圖乙可知:該波的周期T=4 s,則由波長公式可得:λ=vT=4 m,即AB之間間距為 答案 D ![]() 11、如圖1-2-28甲所示為一列簡諧橫波在t=20 s時的波形圖,圖乙是這列波中P點的振動圖象,根據兩個圖象計算回答: 圖1-2-28 (1)介質中P、Q兩點相比較,哪一個質點首先發生振動? (2)該波首次在P、Q兩點間傳播時,傳播時間是多少?該傳播時間內質點M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解析 (1)由圖甲得簡諧橫波的波長λ=100 cm,由圖乙得簡諧橫波中質點的振動周期T=2 s,所以波中P點從t=20 s=10T時起的振動規律和從t=0時起的振動規律相同,又因t=20 s時P點正在平衡位置,振動方向沿y軸正方向,故波的傳播方向沿x軸負方向,介質中P、Q兩點相比較,Q點首先發生振動. (2)因為簡諧橫波的傳播速度v= 所以該波在P、Q兩點間的傳播時間 t= 當波傳播到P點時,質點M剛好已經振動了一個周期,所以質點M通過的路程為0.8 cm 答案 (1)Q (2)11 s 0.8 cm 12、一列簡諧橫波由質點A向質點B傳播.已知A、B兩點相距4 m,這列波的波長大于2 m而小于20 m.圖1-2-29表示在波的傳播過程中A、B兩質點的振動圖象.求波的傳播速度. 圖1-2-29 解析 由振動圖象讀出T=0.4 s 分析圖象可知:t=0時,質點A位于y軸正方向最大位移處,而質點B則經過平衡位置向y軸負方向運動.所以A、B間距4= 則λ= 因為這列波的波長大于2 m而小于20 m 所以n有0、1兩個可能的取值,即:λ1= 因v=λ/T,所以v1= 答案 13、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向傳播,傳到M點時波形如圖12-2-1所示,再經0.6 s,N點開始振動,則該波的振幅A和頻率f為( ). 圖12-2-1 A.A=1 m f=5 Hz B.A=0.5 m f=5 Hz C.A=1 m f=2.5 Hz D.A=0.5 m f=2.5 Hz 解析 由題干圖可知振幅A=0.5 m.波從M傳到N的過程,波速v= 答案 D 14、在坐標原點的波源產生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波速v=200 m/s,已知t=0時,波剛好傳播到x=40 m處,如圖所示.在x=400 m處有一接收器(圖圖12-2-2中未畫出),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2-2-2 A.波源開始振動時方向沿y軸正方向 B.從t=0開始經0.15 s,x=40 m的質點運動的路程為0.6 m C.接收器在t=2 s時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軸正方向運動,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頻率可能為9 Hz 解析 t=0時,波剛好傳播到x=40 m處,由質點振動的滯后性可以斷定,x=40 m處的質點的起振方向是向下的,這顯然也是波源初始時刻的振動方向.由于T= 答案 B 15、如圖12-2-3所示是一列簡諧波在t=0時的波形圖,介質中的質點P沿y軸方向做簡諧運動的表達式為y=10sin 5πt cm.關于這列簡諧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12-2-3 A.這列簡諧波的振幅為20 cm B.這列簡諧波的周期為5.0 s C.這列簡諧波在該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為25 cm/s D.這列簡諧波沿x軸正向傳播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波形圖的正確認識.由圖可知,質點偏離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即振幅為10 cm,A錯;由該質點P振動的表達式可知這列簡諧橫波的周期為T= 答案 D 16、介質中有一列簡諧機械波傳播,對于其中某個振動質點( ) A.它的振動速度等于波的傳播速度 B.它的振動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傳播方向 C.它在一個周期內走過的路程等于一個波長 D.它的振動頻率等于波源的振動頻率 解析 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振動質點并不隨波遷移,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簡諧運動,選項A、C錯誤.機械波可能是橫波,也可能是縱波,故振動質點的振動方向不一定垂直于波的傳播方向,選項B錯誤.振動質點的振動是由波源的振動引起的是受迫振動,故質點的振動頻率等于波源的振動頻率,選項D正確. 答案 D 17、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O為波源,如圖12-2-5所示是波源開始振動后0.1 s時的波形圖,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12-2-5 A.這列波的周期為0.4 s,振幅為20 cm B.這列波的波速為40 m/s,波長為4 m C.再經過0.15 s,x=6 m處質點的位置坐標為(x=6 m,y=0 cm) D.再經過0.55 s,x=24 m處的質點第一次到達波峰 解析 本題考查機械波的相關問題,意在考查學生對波形圖的理解能力.觀察振動0.1 s時的波形圖可知周期為0.2 s,波長為8 m,振幅為10 cm,可算出波速為40 m/s,選項A、B錯誤.再經過0.15 s,波繼續向前傳播四分之三個周期,x=6 m處的質點正經過平衡位置向下振動,選項C正確.0.1 s時的波峰在2 m處,x=24 m處的質點離它有22 m,這個波峰傳播到x=24 m處所需的時間為Δt= 答案 CD 18、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圖12-2-6a是t=1 s時的波形圖,圖b是某振動質點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圖12-2-6b可能是圖a中哪個質點的振動圖象( ). 圖12-2-6 A.x=0處的質點 B.x=1 m處的質點 C.x=2 m處的質點 D.x=3 m處的質點 解析 由題圖b知,t=1 s時,質點的位移為零,振動方向向下,由于波向左傳播,故圖b應是x=0、x=4 m、x=8 m等處的質點的振動圖象,正確選項為A. 答案 A 19、如圖12-2-7所示,甲是一列橫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動圖象,乙是在x=6 m處的質點從該時刻開始計時的振動圖象,a、b是介質中兩個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2-2-7 A.這列波沿x軸的正方向傳播 B.這列波的波速是2 m/s C.b比a先回到平衡位置 D.a、b兩質點的振幅都是10 cm 解析 本題考查波動圖象和振動圖象的綜合應用.由振動圖象得x=6 m處的質點該時刻向y軸正向運動,對照波動圖象可知,波的傳播方向為x軸負向,A錯誤;此刻b向平衡位置運動,a遠離平衡位置運動,b先回到平衡位置,C正確;由振動圖象得T=4 s,由波動圖象得λ=8 m,故v= 答案 BC 20、一簡諧機械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周期為T,波長為λ.若在x=0處質點的振動圖象如圖12-2-8所示,則該波在t= ![]() 圖12-2-8 圖12-2-9 解析 從振動圖象上可以看出x=0處的質點在t= 答案 A 21、在t=0時刻,質點A開始做簡諧運動,其振動圖象如圖所示.質點A振動的周期是________s;t=8 s時,質點A的運動沿y軸的____ ![]() 圖12-2-10 解析 題圖為波的振動圖象,由圖象可知周期為4 s,波源的起振方向與各個質點起振方向相同且向上,t=6 s時質點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動,故t=8 s時質點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動;波傳播到B點, 需要時間t1= 故t=9 s時,質點又振動了1 s 處于正向最大位移處, 位移為10 cm. 答案 4 正 10 22、如圖12-2-11所示是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在t=0時刻的波形圖,已知波的傳播速度v=2 m/s.試回答下列問題. 圖12-2-11 (1)寫出x=0.75 m處質點的振動函數表達式; (2)求出x=0.25 m處質點在0~4.5 s內通過的路程及t=4.5 s時的位移. 解析 (1)波長λ=2.0 m, 周期T= 振幅A=5cm, 則y=5sin (2)n= 則x=0.25 m處的質點經4.5個周期后的路程s=90 cm, 經4.5個周期后的位移y=-2.5 答案 (1)y=5sin 23、一列簡諧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t=0時波形如圖12-2-12甲所示,已知在0.6 s末,A點恰第四次(圖中為第一次)出現波峰,求: (1)該簡諧波的波長、波速分別為多少? (2)經過多長時間x=5 m處的質點P第一次出現波峰? (3)如果以該機械波傳到質點P開始計時,請在圖12-2-12乙中畫出P點的振動圖象,并標明必要的橫、縱坐標值,至少畫出一個周期的圖象. 圖12-2-12 解析 (1)λ=2 m T= v= (2)波峰傳到P點: t= (3)如下圖所示 答案 (1)2 m 10m/s (2)0.45 s (3)圖見解析 24、一列簡諧橫波,某時刻的波形圖象如圖12-2-13甲所示,從該時刻開始計時,波上A質點的振動圖象如圖12-2-13乙所示,則: 圖12-2-13 (1)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簡諧橫波并發生穩定干涉現象,則該波所遇到的波的頻率為多少? (2)若該波能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則該波所遇到的障礙物尺寸有什么要求? (3)從該時刻起,再經過Δt=0.4 s,P質點的位移、通過的路程和波傳播的距離分別為多少? (4)若t=0時振動剛剛傳到A點,從該時刻起再經多長時間坐標為45 m的質點(未畫出)第二次位于波峰? 解析 (1)由振動圖象可以看出,此波的周期為0.8 s,所以頻率為1.25 Hz.因為發生穩定干涉的條件是兩列波的頻率相等,所以另一列波的頻率為1.25 Hz. (2)由波動圖象可以看出,此波的波長為20 m,當障礙物的尺寸小于等于20 m時能夠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 (3)因為Δt=0.4 s= 質點P通過的路程為2A=4 m 在 (4)由A點在t=0時刻向上振動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速v= 此質點第二次位于波峰的時間t=t1+T=1.8 s 答案 (1)1.25 Hz (2)小于等于20 m (3)0 4 m 10 m (4)1.8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