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塑是中國民間歷史悠久的手工藝品之一,以黏土加上纖維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膠泥為材質,在木制的骨架上進行形體塑造,陰干后填縫、打磨,再著色描繪的作品稱彩塑。 彩塑由擺放位置與使用范圍可分四類,即:石窟彩塑、廟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下華嚴寺的遼代彩塑山西省大同市下華嚴寺的遼代彩塑就是彩塑中的精品之一。遼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顯繼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嚴謹寫實,又在具體、精細、繁密中增添了婉麗的風韻。 在中國歷史上,遼朝(公元916—1218年)前后統治三百多年,曾轄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大部和東北各省以及內蒙古等廣大地區。遼朝統治者為契丹貴族,原在潢河(今遼河上游)流域以漁獵為主,進而經營畜牧業。建立遼朝后,在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下,進行了社會改革,發展了農業,出現了工商業,文化藝術也呈現出繁榮景象。現存的遼代建筑和彩塑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郵票上精美動人的彩塑菩薩像為了反映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于1982年11月19日發行《遼代彩塑》特種郵票一套4枚,小型張一枚。 這套郵票圖案采用了山西大同下華嚴寺的一組金色遼代彩塑菩薩像。這些菩薩像或立、或坐、或正、或側,神態優美,容貌豐滿,表情生動,衣飾飄帶流暢自然,塑法罕見,是國內遼塑中少見的精品。 |
|
來自: 老劉tdrhg > 《3、徽章/塑像/金牌》